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五百年前是一家││深究葉鈞培「金門族譜探源」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延宗。
點閱率:2,326
字型大小:

※ ※ ※

金門各姓氏族譜,編寫的不僅是整個家族的歷史,更記載著整個宗族的來龍去脈。不論早期或近代,我們都是來自中原之所在,共同的名字叫做炎黃子孫。族譜裡有遠祖的輝煌,更有先民的足跡。一面記錄的是你來自何處,另一面描述的是邁向何方。來來往往,祖譜將海內外的宗族牽連在一起,祇因為這是家家戶戶的第一等大事。

晉元帝建武元年(三一七年),中原板蕩,百姓紛紛渡江南下避難,部份渡海避居金門者,計有蘇、陳、吳、蔡、呂、顏等六姓,為開拓金門島嶼之始。唐時命陳淵來金牧馬,從來者除使從之外,另有民戶蔡、許、翁、李等十二姓氏,金門因而化荒墟為樂土,百姓感謝陳淵恩德,尊為「開浯恩主」。

「開澎進士」蔡廷蘭帶出了金門先民遷徙澎湖的塵封往事,當今定居澎湖的陳、許、王、呂等十大姓氏,其始祖皆緣自金門。而處處可見的「金門厝」與宗廟,暨遍地熟悉的容顏與鄉音,更將金門的聚落景象與勤奮精神複製在澎湖的鄉野間。「開台進士」鄭用錫威名遠播,更顯示著金門子弟對於生長與茁壯之地皆付出可貴之情誼。

安平、鹿港與艋舺等地「金門館」的建立,不僅為早期旅居異鄉的鄉親啟迪心靈之信仰所在,亦是匯聚鄉情、凝固鄉心的重要場所,更註記著金門先民移居台灣,胼手胝足的辛勤歲月。金門鄉親不用獨在異鄉為異客,綜合著地緣與血緣的關係,讓同宗同族的鄉親在異鄉猶能共享著親情與關懷。

新加坡的「孚濟廟」,起緣於早期鄉親遷徙南洋,始終不忘「開浯恩主」陳淵的一片恩德。金門鄉親不論到那裡,永遠惦記著恩澤的美德,讓早期先民「離開金門」成為力量的擴散。新加坡「金門會館」讓鄉親更有家的溫暖,各地同鄉會館的相繼建立,由南洋延續至亞洲各地,處處可見親情,鄉親從此不必浪跡天涯。

見諸南洋各僑團,皆與宗社建立起密切關係,新加坡浯卿陳氏公會、新加坡古寧同鄉會(古寧)、新加坡湖峰社(湖下)、新加坡金浯山同鄉會(山后)、新加坡金獅嶼同鄉會(歐厝村)等具是同一宗親籌組而成。每當他們返鄉,亦形成同隊的會員即是同村的宗親,而在金門此地,亦成為村裡與宗族裡的大事,特別是在宗廟祭祀之期,更見其族群之融洽與氣氛之熱絡。

藉由族譜,我們瞭解到鄉親的始祖皆源自中原豐沃的大地上,更找回悠遊台灣或南洋各地的浯江子弟,及其所立下可歌可泣的功蹟。藉由族譜,我們得以避免近親通婚的尷尬,確保血緣的清新與純真,更可確立彼此互助合作,真誠相待的需要。族譜始終是在記錄著家族與宗親的歷史,實際上是在描述著真誠做人的故事。

※ ※ ※

族譜主要在追述宗族的源流,記錄著姓氏的來源、家族的遷徙、人口的興替和先祖列宗的功績榮譽,促使鄉親瞭解木本水源所在。各姓氏族譜的宗旨莫不寄望子孫以譜為鏡,謹言慎行,進德修業,閱譜之後更衍生親近感和自豪感,以弘揚祖德,敦睦宗族,永世綿延。綜觀地區的族譜編纂,正顯示出一片活絡的景象,正可看出鄉親們越來越看重這份傳家之寶的盛況。

藉由這份傳家之寶,我們得以發現許多村莊的鄉親原來是同一家族,都沿自同一開山始祖。湖下與官澳兩地的鄉親血濃於水,夏興與成功的先民具有兄弟之情,前後水頭雖然地名有別,黃氏宗親情份卻不分歧,宗親的繁衍有如蜂巢般交織在浯島各角落,親情因而更加發酵,讓陽光底下的鄉親都感受到金門的溫馨,鄉親們看重族譜,更重視那份血濃於水的親情。鄉親初次見面,總會親切詢問彼此住地,尊姓大名,若發現同宗同族,必是倍感親切,接著談論家族世系,進而發現原來小時經常欺侮的阿明論輩份要叫叔公;走在路上,學生直向校長行禮問好,回到宗廟,校長卻要稱呼學生為叔叔是常有的事。各種微妙的組合與錯綜的關係,讓鄉親們的生活增添許多樂趣,卻不損日常的宗族情誼。

有些鄉親旅居國外太久,都會返鄉一下,企求沐浴在溫暖的鄉情中,體會一下故鄉的溫暖。而長年生活在故鄉的鄉親,也許更當珍惜這份上天賜予的福祉,彼此之間,和睦相處。相對的,鄉親們平時之間,若不能敦親睦鄰,到了國外再踴躍參加宗親會,那是毫無意義的。若宗親會能站在金門的立場,引發全體宗親敬重族人,熱愛家鄉的情誼,為家鄉發展貢獻心力,則金門想要恢復昔日人文薈萃的榮景,將是指日可待。

※ ※ ※

而鄉親們熱愛故鄉,正可從編修族譜,構建一個健全的宗親會做起。各姓氏的族譜,莫不將祖宗澤德詳盡敘述,除了光宗耀族,更可提醒子孫,要顯親揚名,當立修齊志。而宗親會的一切運作,日後將作為撰寫族譜的原始素材,想要不辱祖先聲名,妥善經營將能留下一柱清香,永世芬芳。

葉鈞培由蒐集地區族譜資料,進而鼓勵鄉親撰寫自己的族譜,甚至將撰寫族譜的電腦程式提供給鄉親應用,實在深切體會鄉親自遠地返鄉認祖歸宗的急切與可貴。忙於族譜之餘,他亦投入地區「堂號與郡望」的研究,為鄉親介紹『尋根』的第二條線索,讓更多的鄉親感覺到這一生一世沒有白活。鼓勵鄉親熱愛宗族,疼惜家園之下,葉鈞培更加投入地區文化志業,各式文化活動經常出現他的身影,心動牽引著行動,他以親身參與來表達對金門的一份真誠與情懷,令人敬佩。

實際上,家鄉還有更多的鄉親與葉鈞培一樣,總是無怨無悔的為金門付出一份心力,對於宗族情誼的融和不遺遺力。網際網路的應用,已讓宗親與宗族之間,更能毫無藩籬的緊密在一起。如今,五洲之間的宗親會想要聯繫已不是問題,地區的宗親會之間,同姓宗族之間,若能更加和諧,更加融洽,大家都能以愛己之心,共同為金門開創新的局面,金門明日將會更好。

實際上融合親情的宗族本就是一片綿密無際的網路,每個鄉親都負有傳遞鄉情與關懷的任務,當中若有一處短路或斷電,則整個宗族與社區的發展都會深受影響。有人看重這片結合鄉情與親情的網路,也有人意識到網際網路對鄉情連繫具有極大的便利。因而地區在重視族譜的熱潮中,亦有宗族將族譜結合網際網路的應用案例,下坑陳氏宗親族譜與湖下頂西廳楊氏家譜即是令人深感佩服的作法。

下坑陳氏族譜網站建構於二○○○年九月七日,係由下坑世系二六二崁世系一○世孫棋頭謹修。並由山外派世孫金魁提供族譜,山外派世孫朝金負責宗族連絡;東嶺派世孫芳慶與東嶺派世孫輝棨負責網站申請與架構。網站族譜內容自淵源沿革、家族世系、分支衍派、宗廟奠安、宗族文獻等資料詳盡公佈在網站上,網站的構建更見眾志成城,極見圓融,相當顯示出下坑陳氏宗賢的智慧與胸懷。

湖下頂西廳楊氏家譜係構建在「為之齋主人」楊秉訓的個人網站上,任教於淡江大學經濟學系的楊秉訓鄉親,建構的網站充滿身為金門人的喜悅與榮譽。這樣一個熱愛家鄉,重視家世的鄉親,於一九九六年四月清明後,將︽續修頂西廳楊氏家譜︾卷四︽始祖亮節公世系溯源辨正︾部份公佈在網站上,結合故鄉與家園,讓人看出一個宗親會的理想國度,正應該有如此的思維。

花崗岩島上,來自各宗族的讀書會成員,藉由研讀葉鈞培的「金門族譜探源」,除了擁有身為「龍的傳人」之驕傲,更充滿著「五百年前是一家」的喜悅。大夥期待鄉親們熱情投入族譜的編修之餘,並能將宗誼擴大為鄉情,回溯到遠祖世代裡尋找那份屬於大家的濃郁情份,呈現著「鄉親即是家人」的歡樂景象。

廿一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也是金門人書寫輝煌的世紀。金門鄉親終將書寫共同的族譜,書中滿是血濃於水的編章,散發的盡是宗族的生命之光,感受溫馨的不僅是全體鄉親,還有那些熱愛這塊土地的夥伴。

(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