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悼允寧叔父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麗玉。
點閱率:1,309
字型大小:

我的親叔叔允寧,也就是我父親的弟弟,不幸在今年三月廿一日夜間病危,運回家中後,於十一時壽終正寢,宣告逝世。
叔叔允寧生肖屬龍,比我父親允成屬狗小好幾歲,比姑媽瓊華屬馬大兩歲,印象中因我父親在我六個月大時就落番下南洋去了,所以叔叔和姑媽兄妹倆感情比較融洽深厚,叔叔自小也曾上過私塾念<上大人>、<冊讀>之類的書,一般簡單的書信,他尚能看與寫,早年原本叔叔與大嫂(我母親)、二嬸婆、三嬸婆等以務農為生,靠先祖父(世協公)在沙美老街開餐館,遇有婚喪喜宴,先祖父則是兼營總鋪師專為人辦桌的名師,叔叔自小在先祖父薰陶下,耳濡目染自然學會切菜烹飪等技巧。
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先祖父帶著長子允成遠赴南洋(新加坡)討生活,這一去就未再回來過,最初先祖父掙錢就僑匯回來供給家用,但是因當年尚有曾祖父長輩在,一大家子就由三叔公當家主事,姑媽因此無法進私塾讀書而抱憾終生,她很氣恨三叔公的專權,重男輕女的觀念剝削了她求學的權力。後來先祖父在新加坡努力地賺錢,他很顧家,稍有積蓄,可是因抗戰交通斷絕,先祖父因無法匯款回家接濟家人生計,每日苦悶難捱,一位長輩親戚就安慰勸說是因局勢關係,你若是如此煩惱,早晚會悶出病來,果不期然,原本身體微胖的先祖父真的心臟病發作不治身亡,客死他鄉(新加坡)。不滿廿歲的父親料理先祖父後事之後,回到了家鄉,與弟弟允寧一面務農,一面遇有婚喪喜宴就幫人辦桌賺錢,後因國共內戰躲避徵兵,父親在36年元月(我才六個月大)拋妻別女的遠渡南洋去了,這一去同樣步上了先祖父的後塵,一去就是沒再回來過,讓老祖母日夜盼望遊子返鄉的夢破碎了,可憐我母親由廿二歲開始守活寡,到父親六十歲心肌梗塞逝世於印尼。我可憐的母親五十七歲那年又開始守死寡,真是人世間大悲劇。
叔叔允寧在長兄允成遠渡南洋去了之後,放棄耕作,在沙美老街租了一間店,靠著烹飪技術製作饅頭包子及販賣麵食,維持一家的生計,記得這家店的招牌名為「美芳」,叔叔性愛乾淨,他除了能烹出外燴辦桌的各種佳餚,他做出的饅頭、包子,其鬆軟的皮及美味餡料十分可口,加上店裡內外環境的整潔,招睞許多食客的光顧,一時之間,生意頗佳,尤其老饕們特別喜歡吃他做的饅頭包子,日子久了,「允寧肉包」或「肉包允寧」的封號比其店名「美芳」更遠近馳名,無人不曉。此時他也結交了四位拜把好兄弟,因此無形之中,我又多出了四位義叔叔,那就是:王金慶、姜國民、何奇川、張水恭。「美芳」店也就成了他們三不五時集會小酌的地方。
後來他經媒人介紹,和官澳村楊越進先生的長女楊寶華結髮為夫妻,之後從45年堂妹麗珠出生,接著堂弟建德、建興、建章、堂妹麗紅(今已改名褕境)、麗鳳等子女共六名的出生與成長期間,除了母親和嬸嬸耕作農作物,高粱換米,養豬儲錢,自種蔬菜供家人自食之外,年節祭拜也都靠叔叔經營「美芳」店生意補貼一大家口生計。
因為自小我父親就落番遠離家鄉,所以叔叔對我特別疼愛,嚴然父親一般,他每日很早即步行到沙美開店做生意,要太陽落山已傍晚才走路回家,數十年如一日從沒改變。通常晚餐我們都先吃,因大廳駐滿官兵,他只好單獨在我們的大房裡吃,只是每晚都要小酌高粱酒兩杯才吃飯,這習慣沿習了許多年,其實他也並非要喝酒不可,據我所知他氣管有過敏現象,常會乾咳不停,也不知是那位郎中告訴他要喝點酒來止咳有效,才釀成他有愛喝酒的習慣。
叔叔生性不愛說話,表弟妹們小時候隨著姑媽回娘家,他也不會表現出他內心的高興情緒來,看見外甥們見面叫他一聲「舅啊」,他其實是很高興的,僅僅回應了一聲「你們來了。」再沒有其餘的話了,所以外甥們給他起了一個雅號稱「省話一哥」,這個雅號只是表弟妹們在背地裡暗自認同的稱呼,面對面時仍以「舅啊」稱叫。另外由於叔叔的不愛說話,讓當年住在家裡的國軍官兵們以為他是個不會說話的啞吧,而為他起了另一個綽號為「啞吧」。
叔叔對我這位親姪女是疼愛有加,自小將我視為女兒,令我最難忘的幾件事永遠記在心頭,其一,是每逢每年除夕的晚上,從他尚未結婚生子女前,我最熱切盼望期待的一件事,那就是等待叔叔送給的壓歲錢紅包,他會尋找全新的一元紙鈔票100張給我,一直到堂弟妹們出生了也從未間斷過。其二,他常會用做包子的餡料專們製作幾個皮薄餡多的小包子每晚帶回家來孝敬老祖母及唯一分給我吃,到後來我上金門初中、高中住進學校宿舍以後,那時候堂弟妹們也相繼出生,就沒能再吃到叔叔那種特製令人口齒留香的小包子好滋味了,雖事已相隔一甲子的歲月,迄今仍無法忘懷叔叔對我的恩惠。其三,他做人處事與世無爭,生活恬淡,怡然自得,他教我們做人一定要誠信,對長輩要孝順有禮貌,要遵守男女受授不親的分際,為此訓誡,我們由衷遵守,他更鼓勵我們:「人窮志不窮,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為人上人的道理,凡事要自立自強,不能想依靠他人。」因為一向不善言詞的他,對我們所說出的話更覺得可貴,所以我把這些話當成座右銘,永遠奉行不敢違背的準則。
叔叔在有生之年,每天安分過日子,從我懂事以來,他平常就養成看報紙的習慣,尤其是金門日報的地方新聞他一定要了解,叔叔他也喜歡看章回小說,我小學畢業那年,正逢四十七年「823」砲戰而輟學,他為了讓我消遣打發躲防空洞時間,曾拿出他看過的章回小說,如:《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西遊記》、《包公審奇案》……等書借給我看,那時候看那些書可說似懂又像似不懂,叔叔他可能不止看過一遍,他會來探問書的內容情節,我有不懂處,他還會說分明相關細節讓我了解,這也許造就我往後喜愛看書寫作的動力,那一段躲砲擊看章回小說的日子,也許是我與叔叔相處最多最頻繁的時光了。
叔叔還有一項專長,就是空閒時,他會吹笛子,也會參與斗門的南管樂社去練唱南管樂曲,甚至曾隨團到金城上台去演唱數次,這點實讓我感到意外的驚喜,一向不愛說話的「省話一哥」、不苟言笑的叔叔,竟敢上台單獨去演唱南管曲目,真是令人大感意外啊!
後來我任教職後,五十八年嫁人離開了娘家,叔叔也自己蓋建新房子搬離老家(斗門51號)到現址去住,彼此見面的機會相對的少了,後來幾年中,最疼愛我的老祖母、我母親相繼過世,我除了年節回娘家斗門給叔父母、二、三叔公們拜年賀節外,與叔叔見面的機會更少了。
最近幾年來叔叔身體健康狀況因年長各部份器官退化現象顯現,情況不是很佳,先後也曾做過眼睛白內障換人工水晶體的開刀手術,也曾因皮膚紅腫過敏住院治療,在醫生的建議下,終把您愛喝酒及抽菸的長年習慣徹底的戒掉,那是件多麼不容易的難事啊!叔叔您的勇氣和毅力,令我們晚輩太敬佩了。
敬愛的叔叔,您的逝世雖讓我們悲傷與不捨,但是您平平順順的走完九十三個年頭的人生旅程,也算是高壽了,子女們對您是那麼的盡孝道,該可告慰於您,生前對我的恩惠,施給我父親般的慈愛,對我嚴父般的教誨,對我種種的照顧,所有的點點滴滴,我會永遠記憶在心頭。
時光飛馳的無情之快,一轉瞬間,您的壽終已過了四十九天的祭典日了,請安息吧!並請您在天之靈,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