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語還休憶兒時
一提起童年時代,我與父親的微妙關係,可以用「若即若離,似有還無」八個字來形容。
我是在一歲多時,由於二弟誕生,晚上爭吵著要吃奶,每每吵醒酣睡中的父親,在無可奈何、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母親只有勉強接受四嬸婆的建議:讓她把我抱過去照顧,這一照顧就是二十六年,直到我在民國六十八年結婚,才脫離她溫暖的懷抱,一如初次離巢的雛鳥,奮翼展翅高飛。從而,也注定了我與父親的宿命。
從小,父親「管理」我之嚴厲,在下坑村就是出了名的。每當我做錯了事,他往往不是先找別人理論,而是先把我狠狠的修理一頓再說,他用嚴刑峻法試圖要我悔改,甚至把我吊起來打,但是玩心重的我,還是一犯再犯,甚至於膽敢捋虎鬚,壓根兒也沒有悔改的意思。
小時候,我最喜歡打撞球了,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我就迷上了此道,沒多久,我已是人見人畏的「小球王」了,可憐我小球王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天王老子」│父親,也許是知子莫若父吧,課餘、閒暇時間,每當我一出門,父親總是能像隱形戰機一樣,隱密的跟在我後面,而不讓我察覺,直到我一腳踏進了撞球場,背對著父親,從撞球架上取下球桿,只興沖沖的才一轉身,正準備大顯身手時,父親已經氣急敗壞的霸佔著整扇門,惡狠狠的向我瞪過來,然後,我只有自知沒趣的摸摸鼻子,從側門飛快的往外面衝,因為我十分明白:不這樣的話,我可要倒大楣了。
這還是「下場」較好的,逢到「流年不利」時,常常,正當我就要把球桿取下來時,父親已經手握一根粗粗的藤條,二話不說,迎上前來就是一頓毒打,常常,連旁人都會看不過去的主動幫忙勸阻。事隔至今,雖已三十多年,但是傷心往事,仍然歷歷在目,現在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咳,誰教自己要那麼「嗜球如命」呢?
為了貼補家用,我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去幫人家賣油條,每天一大早(大約早上四點半),四嬸婆就把我搖醒,然後拖著意猶未盡的腳步,睡眼惺忪的去油條行打雜;因為我做事一向勤快,老闆要我做甚麼,我就做甚麼,不以為苦,所以很得他的歡心,每天賣完油條,老闆總會在我的油條籃裡,塞進兩條油條,要我帶回家吃;我那捨得吃,回家後,不假思索,很自然的一條孝敬四嬸婆,另一條孝敬伯父。父親每次看見了,總是以憤怒的、不屑的眼神投向我,當時,我不知道那代表甚麼意思,只是單純的想著:他大概是以為我這個兒子不孝吧?
長大後,有機緣讀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才讓我猛然醒轉:原來我當年正日復一日的做著傻事而不自知,因為那時父親一直跟四嬸婆、伯父處得不好,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夾在中間的關係?只覺得當年家裡上上下下的,就數我們三個人最倒楣,因為無論我們做得再好,也常有動輒得咎的罪惡感,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自己雞婆,愛自作主張的把油條分給兩老吃的緣故?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我第一次跟父親到海邊牽罟,因為是第一次「下海」,尚數菜鳥調教階段,難免不知天高地厚,更遑論海水有漲、落潮了,當其他玩伴一看到漲潮了,都不約而同的紛紛跑到岸上來,只有我一個人,還呆呆的留在海裡,接受大海的洗禮,也許是玩過頭了,「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等到大浪就快把我淹沒時,大人才驚覺到:「怎麼少了一頭牛」?
就在大人們四處張望、尋找、呼叫的過程中,有人發現了我,說時遲,那時快,只見父親以跑百米破世界記錄的速度,只是一跑、一彎、一抱、一跳,就把我「抱」離險境,真虧父親有此等俐落的身手,要不然,當年我可能已成波臣了!人家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常做如是觀,多年來,拜自己不忮不求的個性之賜,所以日子倒過得份外愜意!
我五歲那年(當時,因為金湖還沒幼稚園,所以我才能「賦閒在家」),有一天早上,母親要上山去摘空心菜,無論我說好說歹,她就是不讓我這個跟屁蟲跟去,可是以一個執拗的小孩心裡想:「你不讓我跟,我偏偏就要跟,看你要拿我怎麼辦?」,那時節,正是一連下過幾天大雨,地面很濕滑,田裡更是濕滑,母親在前頭大步走,我在後頭小步猛追,母親的腳力素健、腳程素快,才一下子,就不見人影,我只好沒命的跑將起來,可是,我那裡是母親的對手,任憑我再使勁的追,就是追不到,情急之下,只好施展哭功,我一邊哭著,一邊兀自跑著;母親一邊快步走著,一邊極力哄著,要我趕快回家,不要再跟上來,我那裡聽得進去。
就在相持不下的當兒,我一個不留神,撲通一聲,就跌跌撞撞的掉進了一口古井裡,好在當時我的反應還算快,一掉進去,我就順勢雙手抓起井邊的兩把草不放,可是因為剛下過大雨,我抓得的那兩把草,已經開始「ㄅ─ㄅ─ ㄅ─ㄚ ㄅ─ㄚ」的發出呻吟聲,大有隨時可與我一刀兩斷的態勢,我看大勢不妙,又急忙使出看家本領│哭功,可憐當時的我已四面楚歌、陷入絕境,還要故作鎮定狀,提醒自己不能過度用力抓,也不能死命掙扎,以免草斷人危。這一哭果然有效,哭聲驚動了大約在五、六十公尺外耕作的父親,只見他以超越海鷗岳納珊飛行的速度,聞聲狂奔而來,順勢把我從古井裡救出,還當場臭罵了聞聲亦趕過來的母親一頓。
小時候,常聽父親說,以前村子裡的春聯,大部分都是他在寫的,父親的私塾老師是後沙村(現在叫後村)的許榮坤老先生,老先生古文的造詣極高,而且又寫得一手好字,父親想必已盡得他的真傳。我唯一一次看到父親寫大字,是在陳詩經同學家,記得也是在過年前,父親露了一手猷勁有力、佈局嚴謹的行書,從此,再也沒能看到他大顯身手了。
我們兄弟都頗能書,尤其是二弟為庸、三弟為論,都能寫得一手好字,想必是人人稱羨的祖傳父、父傳子,所謂的「祖傳的」吧?
事隔四十餘年,當天那一幕幕情景,好像是昨天才發生的一樣,形象是那麼的鮮明,事件是那麼的生動,記憶是那麼的深刻!不明究裡的人,還以為我又在吹牛,又在虛應、虛應故事了!可是天曉得我有異於常人的記性,這也許是小時候,四嬸婆時常哄我吃「雞記蒂」的「後遺症」吧?
今年的農曆四月十三日,是父親的八十大壽,我忝為父親的長子,雖然吃的苦較常人多,受到的責罵也倍蓰於弟妹們,但是,由於能經常親炙父親的教誨,直接、間接獲得的教益與啟發,也相對的比眾弟妹們要多;父親的嚴厲管教,沒有把我擊倒,反而變成我成長過程中最值得珍惜的資產,這是我始料所未及的;去年起,父親由於肌肉嚴重萎縮,不能四處走動,已經躺在病榻上一年多了,在這一段日子裡,多虧母親日夜費心照拂、無怨無悔,父親的心情才能漸趨平復、安心養病、並勇敢的面對不能再下床走路的現實。
茲值父親八十大壽,敬謹憶述童年種種,以示不忘父親之辛勤教誨,為父親壽,並虔祝父親「老康健」,「呷百二」!
(脫稿於父親八十大壽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