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碼頭、守著船
已經八十六歲的退休老船長陳汀老先生,他說:烈嶼的湖下、羅厝兩個村莊,自古就以討海為生,家家戶戶都有漁船,在三十八年局勢緊張時,漁船大部份被拆去支援構築碉堡,僅剩些小舢舨、竹筏可用。
八二三砲戰當天,砲彈又把後來建造的漁船全都打沉,湖下、羅厝兩個村莊的船伕,被組成「水上工作隊」支援軍事作戰,共有六十人,編為兩班四組,每組十五人,在砲戰最激烈的時候,要輪流一組到九宮碼頭待命,就睡在土洞裡,位置在目前憲兵班所在地,洞外不停遭到猛烈轟擊,落彈震得昏天暗地。
待命等候的任務,是做水陸戰車的領航員,每當水陸戰車來運補,他們就乘成功隊的小艇出發當嚮導,砲彈打得佈滿整個海面,水陸戰車還有個鐵殼子,他們在水上穿梭,沒有一點掩護,簡直是在與閻羅王賭命,那時候人的性命,就連一隻螞蟻都不如,要回得家來,命才算是撿到的。
八二三砲戰時,因烈嶼最高軍事指揮所「師部」駐在湖下,還有大砲陣地等重要軍事設施,所以是屬被砲轟擊的最為厲害地區,整個村莊沒有一間房子可倖免,只剩一片斷磚殘瓦。砲彈密集的打得泥土翻了好幾回,人要生存下去,實在不容易。
整天躲在防空洞裡,命也是朝不保夕,砲戰中村莊裡曾被打死三個人、受傷一人。好不容易撐到喊停火,政府通知民眾可疏散遷台,村莊裡五、六十戶人家通通遷台跑光光,只有兩戶捨不得離開,整個村莊幾已成為空城。
到五十七年師部雖遷往龍蟠山坑道,但後勤指揮部、砲兵陣地等仍駐在湖下,湖下還是重要軍事基地,繼續不停挨砲彈轟擊,就連單日的宣傳砲彈,也是只要有砲擊必有份,永不得安寧。
家園已被砲彈打的全毀,雖捨不得離開家鄉故土,但實在已無法生存,在政府疏散民眾遷台潮時,他也捨棄家園走了;但一輩子與海為伍的人,在台灣住不習慣,還是想念金門蔚藍的海、想念行船的生活。那管得砲彈再厲害,總感覺還是故鄉好。
遷台三年後,在民國五十年又舉家返鄉居住,並擔任「水上工作隊」隊長,領編階下士的米糧餉錢。任職長達二十二年,日夜都守在碼頭待命,擔任駕駛交通船與船舶調度,冒著熾烈的砲火,拚命也要維持金烈水道的暢通,唯一擔心的是怕船被打壞,斷絕大、小金間的水上交通。至七十二年退休,在這二十幾年期間,金門都是處在漫長的「單打雙不打」砲戰,隨時都有被宣傳砲彈擊中的傷患,必須連夜緊急後送,救人搶時間為第一,每次都冒著砲火開船,有次砲彈就落在船後數公尺,嚇得船上所有的人魂不附體,還好大家福星高照,平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