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的誤會──關於玉頸鴉的身世
許多民族都視烏鴉為不祥之物,從詩經上的記載就不難發現,這發出略帶金屬的聒聒粗聲,是多麼的令世人厭惡。在中國,幾千年前的詩經上就記載著:「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只且。」意思是說,烏鴉和紅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就跟國難當前一樣,大夥趕快手牽手,一起去共同度過難關吧!實在抱歉,筆者的火氣有些大,只因為世人對烏鴉朋友的誤解,讓人不悅。再說西方人,也不曾給烏鴉好眼色。哪個邪惡巫師、海盜的肩頭上不停著一隻形象欠扁的烏鴉。
其實說穿了,還不是烏鴉太過聰明了,成為人類頭痛的對手。全世界的「鴉界」家族大約有100種,其中模樣不討喜,被視為惡鳥的鴉科鳥類不過數十種。鴉科家族中有許多親戚因為外型,可享受許多好處。比如說:台灣藍鵲就被台灣視為國寶,喜鵲也是中國人眼中的吉祥鳥。不過,今天我要幫忙發聲抗議的對象,則是一隻被許多人誤會甚多的鴉科朋友│玉頸鴉。
玉頸鴉,學名Corvus torquatus;拉丁文的意思是「戴有項圈的烏鴉」。這種烏鴉在全世界的分布,僅限於中國大陸的黃河流域以南,大約比中國最弱的南宋王朝領土還小一些的區域。關於這種烏鴉的研究,則始終是一個謎,鮮少有人對他感到好奇。大概是因為天下烏鴉一般黑,只要是體型大小相仿的烏鴉,它們的行為就差不多,所以也就沒什麼必要研究了。不過,今天筆者可要替牠平反一下。
許多科學研究都顯示,烏鴉大概是智商最高的鳥類;除了金剛鸚鵡外,大概少有可以與之比擬。從一位頂頂有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勞倫斯先生的描述,就可以知道烏鴉是何等的聰明。據這位老先生的觀察,烏鴉只要受到你的幫助過,就會終身記住你;即使在人來人往的火車月台上,它也會從幾百公尺的高空中一眼就認出你,並且飛天直下,降落在你的肩頭上(至少勞倫斯先生就曾經發生過這等趣聞)。
此外,大部分的烏鴉都是群居性的,具有一定的社會結構。關於這一點,筆者曾經在阿里山的垃圾場上經歷過「成千上萬」的烏鴉,同時起飛佈滿天空時的恐怖畫面。不過,根據中國大陸的學者研究,玉頸鴉卻沒有這等習性,是鴉界中少數喜歡特立獨行的傢伙。至於在金門,大概很少有人沒看過這些終年戴著白色圍巾的烏鴉朋友吧!正因為如此,筆者才要為玉頸鴉叫屈。除了玉頸鴉數量的稀有外,牠的特殊性更具有珍貴的生態意義。不過就因為沒有華麗的外表,就活生生的給戴勝、栗喉蜂虎等小傢伙給比下來,實在令人嚥不下這口氣。
關於玉頸鴉的智慧,筆者也要將親身經歷告訴讀者。就在今年年初,筆者有幸在本島西部海岸的同安渡口附近,發現一群數量二十來隻的玉頸鴉群。看起來像似一個家族,由兩隻體型較大的「父母」帶領著一群年輕小夥子,在海濱附近覓食。每次一有人、畜靠近時,鴉群就會群起飛走。筆者一直很好奇,也希望能觀察到牠們的行為(當然,筆者並沒顧及鴉群朋友們的隱私權)。最後,筆者將觀察的結果整理一下,發現每次覓食時間,鴉群的前後各有一隻站崗的衛兵,同時牠們還採輪班制,酒足飯飽的就該換班巡守。不過,這還不是體現牠們智慧的地方,別以為牠們只站明哨,沒想到在海濱的樹頭中還藏了一隻「暗哨」。一有風吹草動、訊號發出,馬上「整隊」飛離。不蓋你,這些玉頸鴉朋友們可不像其他鳥類,每次都像驚弓之鳥,遇上急難就成鳥獸散。他們總是集體撤退,而且絕不是逃之夭夭,你會發現牠們都只是飛到安全距離外。
經過幾個月來的觀察,這一隊鴉群似乎已經變小了。或許幼鳥翅膀硬了,該自力更生獨立發展,這是該感到慶幸的。岸邊的開挖工程不斷,面對蟹類繁殖期的接近,是否因此造成間接影響,使得鴉群來年的糧食短缺,筆者不願多做聯想。不過以玉頸鴉的智慧,或許會考慮搬家也說不定。屆時,比烏鴉更聰明的人類,少了個朋友又該做何感想。距離讀者第一次在金門看到玉頸鴉的時間,已經有十數年之久了。慶幸的是玉頸鴉在金門的族群數量還處於增加中,憂心的是環境的破壞卻比起十年前更加快速。環境的巨變,對於生態的衝擊,希望不是百年之後只能看看筆者的生態筆記,遙想現在金門的風光。對於看過本文的讀者,透過對萬物生命的觀察,更能發現「自我」與「自然」之間的脣齒關係。而因為對玉頸鴉的觀察,讓筆者更認清,觀察一個物種絕不是道聽塗說、先入為主執念。跳脫媚俗想法,用心觀察加上一點想像力,總是可以在自身的生活中獲「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