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世紀的同學會
五十年--半個世紀,多麼驚人的數字!今天,闊別將近半個世紀的西口國民小學第五屆同學,歡樂的在大金門「迎春閣」聚會。此刻,師生重逢相聚的喜悅,彷彿沉醉於一種對國小生活的追憶,對人生感知的氛圍裡。在這種同窗好友相聚,盡管每個人現在所處的地位和生活的環境不同,此時在這裡不是名人,不是偉人,也不是要人,只是曾經理小平頭或清湯掛麵的老同學,彼此間袒露一種誠摯的心情,歡欣鼓舞的高歌相聚,共享心靈與樂感的交融。首先感覺到,我和在座的呂師早已步入老年,而你們也不再年輕了,雖記憶裡的童年容顏依稀可辨!此時,與其說來「迎春」,不如說在告別自己的青春,懷感恩惜福之心的聚會。時間猶如擊發子彈般的直線指向,似乎啟示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擁有。也許,我們應該感到欣慰與慶幸,我們還能參加這歡愉的團聚,而有的同學卻先我們而去,我們懷念他們!為了他們,我們應該活得更好、更踏實。
話說遊子歸來原都是為著尋覓,有所追懷,面對著熟悉又感陌生的一切,童年的死黨伙伴,肯定盡情相互傾訴著半世紀的別緒離情,人之常情。數年前,辦理退休手續因任期解讀變更,至西口國小重新打服務證明書,發現竟然有了許多變化,熟悉的人事物紛紛消失,而你們又各奔東西,且大都留在台灣打拚奮鬥。西方已不再是記憶中的西方,昔日的熱鬧不復再現。學校更是人事全非,印象中的熟悉,變得格外的陌生。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驀然,一股淡淡的惆悵和留戀從心底飄過。或許國小時的記憶已太久遠,以至於想起時似乎都淡忘了。記得當年,我曾拍攝蒐集班上四十七位,兩年來在校同窗共讀的生活點滴,集結成冊,且照片盡量加註拍攝的人名、地點與時間,自製唯一的同學錄,畢業時,呈獻給母校惠存留念。無奈母校幾經變革,恐早已「事如春夢了無痕」,空留遺憾和惆悵!當我翻找出數張僅存塵封許久的泛黃照片,回憶過往的種種,憑著那模糊的影像就一點一滴地回到腦海中,漸漸清晰起來。國小時的你們,一切似乎都是那麼單純,有用不完的體力,聽不完的笑聲,校園裡時刻洋溢著天真無邪與朝氣蓬勃。那嘻笑玩鬧的身影,活力無限,無憂無慮的畫面是印象最為深刻,這一段抹不去的生活記憶,竟是那麼鮮活,那麼溫馨!我的心有種說不出的感慨和喜悅。
恕我嘮叨: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年,重要的是抓住現在的每一天。人的一生,從幼到長,以至到老,都受一種自然法則制約。生命的歷程,是人生的自然發展過程。當你驚覺目光渾濁了,聲音冷漠了,腳步緩慢了,激情熄滅了,意志消沉的症狀顯現時,莫慌!那並非完全來自年齡的增長因素,恐怕是精神的疲憊所致。真正的衰退老化,不是白髮和皺紋,而是停止了學習和進取的動力。「學而時習之」,足可催人成熟,防止衰老。無妨重拾當年興趣,重溫舊夢,實現當年「未竟之志」。我們都是一個平凡的人,當老時,便該抱著順應「自然」的態度,心平氣和的去接受,煩惱或負擔自能掃除。人活著就要動,必須調適自己每一階段的生活方式與心情,經常保持心胸坦然,凡事盡一己之力,愉快地做自己所能及的事。一切都順其自然,讓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快樂其實隨時都會有的,就看你怎樣去找尋。而如何維護自己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