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恩的故事》粉蒸肉的滋味

發布日期:
作者: 木子。
點閱率:1,147
字型大小: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出現一些獨特的際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是這麼微妙牽繫著,理不清個頭緒來,不同的時空背景下的人兒,彼此間卻互相牽扯著一段情感,這不由得讓人相信,所謂的前世今生的緣分存在。

很小的時候,常聽媽提起,那由錫製的水桶,伴隨著她東征西討,幫鄰人、阿兵哥、鎮公所::::們挑水,以換取微薄的收入,甚至於清洗地板等雜務,只要是有錢可賺的機會,媽就不會缺席。及至我有記憶以來,媽轉換成較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幫法院員工洗衣服。那對錫製水桶,也伴隨著她的改行,及受到自來水的普及化,換成到法院宿舍的廚房收集廚餘去了。

媽常提起,她能有這份固定收入的工作,要感謝一位我們從小稱她為「老太婆」的外省人,記憶中的「老太婆」,她常到我家走動,常常大老遠的就可以聽到她呼喊著「親 │」,由於她是湖北人,講著一口我們聽不太懂得湖北話,媽的乳名叫「珍啊」,經由她的轉換諧音,就成了「親│」。

法院宿舍住了一些來自台灣的官,包括有院長、書記官、法官:::從小媽的洗衣工作,由我上法院收集待洗的髒衣物,而「老太婆」的先生就是在法院當書記官,由於家住距離法院不到三十公尺遠,「老太婆」見媽替人挑水(水井在現今朱子祠大門口內右側,目前已加蓋封死)的辛苦,心裏很不捨,就張羅聯絡法院的員工,把洗衣的差事,推薦給媽賺著,連帶著法院員工的廚餘,也經由「老太婆」的介紹,免費由我們負責清倒,這可肥著我們家的豬兒,省下了不少的飼料費用,不用說著「老太婆」她們一家三口所剩餘的食物,不管是人可以吃的或是豬食的,皆免費奉送到我們家來,遠遠的,聽她口中親切的呼喊一聲「親-」,令人打從心坎裡的歡迎這位活菩薩的到來。

假日裡,「老太婆」有空的時候,三不五時,就會送上一盤「粉蒸肉」,那可是我們小時候的超級大補品、大美食。窮苦的年代,每日以地瓜糊為三餐,哪有什麼肉食可言,連食用油,都要用形狀如同現在的啤酒玻璃瓶去小雜貨店「搭油」的年代,一斤油是由六次「油斗」的量集合而成,這一斤油,可是要用上個把月的煮食用量,你能推想得出,那時哪有什麼豬肉可食,有的可能是每月的初一、十五拜門口時的舖碗面的三層肥肉吧!對於「老太婆」送來的「粉蒸肉」,可是全家的最愛,記憶中的美食,肉燉的很爛,有入口即溶之感覺,而肉旁由米磨成粉的黏稠米粉包裹著,色澤呈淺醬色,香噴噴的滋味,每每造成全家的大騷動,誰吃的多或少的擺不平,大家吃完這一回後,就計算著,須待哪日才能再吃到期盼中的「老太婆」的粉蒸肉。「老太婆」的粉蒸肉,可說是我們有生以來,所吃過,最最好吃的一道食物,太令人懷念與感恩了。

「老太婆」對我們全家大小,照顧的無微不至,三餐吃的飽否?穿的夠飽暖否?雨天的到來,她煩惱我們家的漏水、颱風季節來臨,她煩憂我們家住處的安全性。有時,連住在我們家隔壁的外婆,都跟著吃起醋來。雖然,彼此間的語言不通,但在比手畫腳下,大家也都習慣著。心裡只存在著,這位老人家凡事都替我們想,皆是對我們好的意念在,懷著感恩的心,隨時接受他老人家的指正與幫忙,及至大哥就業時,她老人家也操一份心的要把他安排妥當,否則她不放心,也死不瞑目的說著,六十年代的工作很難找,還真的要靠人事的幫忙與提拔,才能找得到一份好工作,沒有她的四處關說,要找份好工作何其難?她的大恩大德,澤被著我們全家大小,對我們家,她可是無怨無悔的付出與照料。在非親非故的關係中,能得到「老太婆」這樣的照顧,實在是不能用一般的思考所能理解的,只能以大概是前世今生所互相累積的情緣來詮釋了

「老太婆」他們一家子,隨著她先生的退休,和女兒的工作調動,舉家遷台去,日後兩家維持著朋友的關係,家人赴台,亦或他女兒返金旅遊,大家皆保持著聯繫,只是,隨時空的轉遞,台金間的阻隔,這份恩澤,隨著「老太婆」的仙逝,只能長存於我們家每位成員的心中,成為永遠的懷念與回憶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