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感恩的故事》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發布日期:
作者: 郁勛。
點閱率:1,529
字型大小: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筆硯相親,晨昏歡笑,奈何離別今朝:::聽唱驪歌,難捨舊雨,何年重逢天涯:::。」,在這蟬鳴嘶嘶,鳳凰花開的美好季節裡,聽到本校同學正在唱著驪歌,舉行三十七屆畢業典禮之際,思緒不禁回復到二十六年前指南山下畢業的場景,(也是三十七屆)

民國六十六年大學畢業,真是人生的大事。(蓋因當時的大學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能上國立大學者更屬難得。)六月初看到班上的同學及室友,其親人相繼北上準備參加子女的畢業典禮,內心羡慕不已!因為我的雙親遠在金門,終日為生活而奔波,加上台金交通不便,登陸艇的船期十天才一航次,是絕不可能前來赴此盛會的。想著想著,心中有幾分的惆悵與落寞,就在典禮前一天傍晚時分,郵差先生捎來一封限時信,看到那蒼勁有力的筆跡,就知道是盧文漙老師寫的,迫不及待的展信拜讀,當讀到「我將於九日中午從新營搭車北上,當晚投宿於台北市漢口街的美崙飯店,以便參加隔日你的畢業典禮。」,我的眼眶溼了,欣喜感動之情難以言喻!我何德何能?能蒙老師如此的關照,千里迢迢的冒著溽暑的天氣從台南來參加我的畢業典禮,這實在是不能用一般的思考所能理解的,只能以大概是前世今生所互相累積的情緣來詮釋了。

六月十日早上七點半,熟悉的藍色布袍身影,笑容可掬、精神奕奕的出現在政大校門,我偕好友翠月陪同老師參觀校園,老師也拎著一架小型相機,幫我們拍照留念,我們相繼在四維堂、果夫樓、社會科學資料中心等處留下珍貴回憶。(可惜這些照片,隨著多年來更易居所遍尋不著,空留遺憾!),中午並由老師作東請我們大吃一頓,直到傍晚才依依不捨地告別。

說起我和盧老師的結緣,開始於民國五十七年就讀金沙國中時,當時他擔任本班的史地教師,甫進教室的藍布長袍穿著,和藹可親的笑容就令學子留下很深的印象;加上謝校長的簡介:「祖籍河北,出身軍中,學識淵博,曾參加蔣中正先生主持的情治人員盧山會議,金門縣志的編纂工作、金沙國中校歌歌詞的創作者」,一連串的豐功偉蹟令人佩服不已;尤其上課時對錦繡河山自然景觀、風土民情等娓娓道來如數家珍的介紹,更令同學們如醉如痴、興味盎然,這也撩起了我心底求知的狂熱,急於尋覓那鎖著歷史的鑰匙,我想日後會選讀歷史系,確與盧師的引導、教誨有關。

上了高中,繼續與盧師保持書信聯絡,他在為人處事上給我很多的指導啟發,譬如說當時因為家境清寒,身材矮小、外貌不揚心中難免有自卑,盧師不斷開導我、鼓勵我,要我發揮好學、善良的長處。他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勖勉成為我進步的動力;「與人相交,凡事但見得他人有幾分是處,自己有幾分不是處,立身行事,隨時先為大眾著想,本乎至公,守乎至正」成為我修為的座右銘;「立志當遠大,讀書不厭精,臨歧復有贈,萬里展鵬程」的畢業贈言更使我受惠良多,尤其令我感動的是:老師喜歡集郵,每次寫信時總不忘付上一套新版的郵票給我,可惜我沒有集郵的習慣,加上經濟拮据,總是把這些郵票當做是寄信的郵資,枉費老師一片心意,真是歉疚!

大學畢業後,返金任教,原本想要有所回饋,報答老師之恩情於萬一,未料所寫信函、卡片如石沈大海,一種不祥預兆襲上心頭,輾轉探詢結果,始知老師已經車禍往生,聞此惡耗彷如晴天霹靂,悲慟之情久久不能自已,痛蒼天妒賢才,好人不長壽;恨肇事者不長眼,讓恩師死於非命,也令愚生心中永存無法報恩的遺憾啊!

韶光荏苒,歲月如梭,盧師過世倏忽已二十餘載,感念先師德澤厚恩之情日益深濃,他的言行風範,對學子的噓寒問暖,教育用心,我至今點滴在心,念念難忘。為使恩師之精神發揚光大,讓關懷別人的心可以傳承,二十餘年來,在工作崗位上始終默默奉獻;對於家境困難的學生,適時的伸手扶他一把;對於遠道而來的烏坵學生、台南子弟等,不吝付出慈母般的關懷,只因從小到大,我得到許多恩師的提攜、教導,使我這一路走來,有如花香四溢般的溫馨感動。 

驀地,司儀一聲「典禮結束」,把我喚回了現實,眼眶一陣溼熱,盧師的音容又浮上腦海。衷心期盼:世上每一處、每一次的師生一場,都是人間芬芳善緣的締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