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民間信仰面面觀》七月閒談話普度

發布日期:
作者: 楊天厚、林麗寬。
點閱率:1,541
字型大小: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或「大月」,諸事不宜進行,原因無他,自初一起「開天門」後,「好兄弟」們齊集人間,接受享祀緣故也。

由電視新聞和報章雜誌報導中,觀見台灣各地迭有籌拜和盛祀好兄弟的眾大活動,尤其基隆市的「老大公廟」必列為傳媒的主要報導寵兒,不禁令人狐疑素來民間信仰蓬勃發展的金門,是否也有類似昭告島民普度好兄弟們的迎啟活動呢?

答案是肯定的,就在金城城區的浯島城隍廟。

每至農曆七月初一日,「浯島城隍廟」常依傳統慣例,以面對廟前戲台的左側偏門擺設一座觀音壇,並延請道士做例行性的建醮宣經,並以「豎十三層旛旗、牽兩支水陸車藏、放兵」等科儀來祭祀無祀的孤魂野鬼們。期間,主持科儀的道士尚須親自登壇入座,為亡靈化食,也象徵掌理陰陽兩界的城隍爺已發出同意放行的公函,正式宣告「天門」(俗稱鬼門關)的啟開,自此允諾鬼魂們得在許可範圍內,擁有一個月跨越陰界至人界的自由活動假期。

隨著奉拜眾多亡魂們的實際需要,主事的「浯島城隍廟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早已備妥豐盛的牲禮果品和葷素飯菜供奉,登壇入座的道士除誦經超度之餘,尚得不時扔出紅龜粿、荖花餅、中餅、佛手包:::::等傳統糕餅,俾讓好兄弟們得以飽食無虞,不致餐風露宿。此些供品中的「佛手包」是一種麵粉製品,類似手或腳的造型,傳說可供肢體殘缺不良於行的鬼魂們做為義肢的安裝,方便行走。

唯恐眾好兄弟不能吃飽喝足,除開寺廟的公開行儀活動,民間百姓亦普遍參與普度儀節,七月初一開始。午後約莫四至五點左右,家家戶戶無不各於家門前擺設供桌,大大豐沛地擺滿各式生食和熟食、餅乾、果物、飲料等供品,外加一盆清水和毛巾,以饗宴好兄弟們。每道供品皆要插香一炷,明加表示;毛巾清水乃供盥洗之用。此般「拜門口」的大型活動,七月廿九或三十日「關天門」時,常依各村落慣例擇一天再舉行一場。夜晚時分,為幫助亡靈們路況照明之用,各戶人家且須在門前懸掛一盞上書有「七月流火」或「陰光普照」字樣的「路燈」,該路燈整個七月份入夜後即點燃,直待七月最後一天下午才收起不用。

漫長七月天,月初和月底的大型犒賞「拜門口」活動著實隆重豐富,也是所有家戶共同的節目。接後,為再多照顧好兄弟們的飲食,各村落不定日的普度祭儀於焉展開,由七月初八伊始,漾開序幕:是日為金湖鎮新市里與武德新莊的普度日,新市街上尚安設一座「普度公」,供四方里民前往參拜。早前為響應政府統一拜拜的政令要求,該區曾改至七月的最後一天普度,俟至民國八十五年才又改回初八日的普度原型。

初十日為烈嶼鄉上庫村的普度日。十一日為金城城區南北西街的普度日。十二日為金城城區西門第二菜市場普度,及「金門瓊林瓷土公會」召開,由縣長親臨主祭的全豬、全羊式盛大祭祀活動。十三日為烈嶼鄉上林村普度日,原金寧鄉榜林村亦於是日普度,但榜林村今已改在十五日進行。十六日乃金城城區北門里住戶行普度儀節。十七日為金城城區東門里住戶的普度日。十八日為金城城區中街舉行的「囝仔普」。十九日有金寧鄉安岐村和金湖鎮瓊林村兩地舉行普度。廿日是金城城區南門里,以及金門城村南門、北門一帶住戶的普度。廿一、廿二兩日為金寧鄉古寧頭南山、北山、林厝地區,為祭祀歷代戰役陣亡將士與孤魂而設的普度。另廿一日亦是金城鎮金門城村東門一帶的普度日。廿三日即金寧鄉湖下村盛大舉行的普度日,為超度亡魂所需而豎立的旛旗以該村最高,有十三層之多,若依每一層可管轄五里普度範圍的民間說法言之,則湖下村高達十三層的旛旗將可普度遠達廈門沿海附近,居金門眾村落普度之最。

金城城區東門菜市場的普度日在廿四日。金城城區抬轎巷一帶的普度日在廿五日。金城城區西門里住戶,及金門城村西門的普度同在廿六日。金城城區觀音街住民的普度在廿七日。金城城區南門里的小正普度在廿八日。金城鎮安和新村、后豐港村,暨金湖鎮小徑村、湖前村的普度同在廿九日。金沙鎮沙美街道的普度日在七月最後一天,但早在數天前即隆重安設「普度公」,供附近村落善信們前往祭拜。由於好兄弟們可能趕赴沙美街道饗食,金沙鎮各家戶月底門前「拜好兄弟」儀節一般都提前至午後一、二時即行祀拜。

七月十五日,俗稱「中元節」,道家和佛教各有不同解讀:道家以為是地官(清虛大帝)蒞臨陽間評定善惡之日,故道士務要多誦經超度餓鬼囚徒。佛教以「目連救母」典故,舉行「盂蘭盆法會」來解救靈魂倒懸的苦行,並報答父母生養的宏恩大德。政府為改善民間風俗習性,曾於民國四十三年頒定七月擺設三次統一祭祀的儀節,分別是初一、十五日和月底,俟後,因隨環境、社會、經濟:::::等變遷,有些村落如同金湖鎮新市里與武德新莊般,已改回原先的祭祀儀典,形成今日中元節當天拜門口普度並不統一的現況。烈嶼鄉東林街的普度即在十五日舉行。

酷暑七月,炎炎熱浪,逼人消涼;向水濱,向海域,向池畔。卻因疏於安全防範,屢肇禍端,於是多託言鬼魅招致,動搖人心,實歟?真歟?就︽墨子‧天志篇︾或︽尚書‧商書︾、︽周易︾、︽韓非子‧安危︾、︽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所言,即知春秋戰國時代之前,善惡報應觀念已在我國社會熱切流行。佛教自東漢傳入我國後,其中的六道輪迴和地獄觀念與原有報應思想相契合,造就更虛幻、更複雜的鬼國文化。根據張勁松︽中國鬼信仰︾的研究,其實,遠在原始時期,人們施行對鬼魂的祭儀,延續至商周奴隸制度時代,祭鬼習俗更大大盛行。且鬼魂亦有好壞善惡之分,若遭逢劫難時,一味責怪鬼魂使詐作惡所致,而不切實自我惕勵檢討,則斷非人類之福!因而全民普度在七月天,「預防重於治療」的共識理應被呼籲重視:做任何事必要有萬全周備防範,方不致讓悲劇歷史一再上演、重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