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歹小貓仔班長
民國五十年初,北海岸面向大嶝島,觸目所及便可望見大陸層疊起伏,高矮不一的山峰,當時年齡小,根本不知國共內戰,兄弟相爭,成王敗寇,勝出者得天下的道理,原來那大片山河,若非我們戰敗,我們極可能還擁有股份,甚至保有幾張土地所有權的權狀。這是我小時候的夢,一個無法實現的夢,暫且將他視為痴人說夢吧!而戳破我的春秋大夢的是戒嚴軍管及戰地政務,所謂政策單靠「人」訂,而人之所以鴨霸兇狠,所憑藉的不是道理服人,而是他們的那一把槍,那一把看你不爽、隨時槍口對準你我胸口的槍,可以令我們害怕、可以令我們閉嘴,可以令我們順服,話說我家宮口前的海防班哨,就有這一號人物,其人身材壯碩、禿頭、濃眉、「貓仔臉」,再配一張大嘴、張口閉口總是:哇操你××的嗶,而且不止嗶一聲,簡直嗶不完,其人格特質,應是廣東與山東人的綜合體,尤其嗜狗肉、嗜酒如命,喜歡貪小便宜,及膨風吹牛,故除了腔調屬山東腔,其為人行事少了北方人的直爽豪氣,反而多了奸巧及惡狠,並非本人對「北貢」(外省人)有成見,因大多數「北貢」,除了年紀較長,待人均和善,尤其疼惜小孩,惟此君應屬異數,絕對有別於「北貢群」,故時隔四十幾年,對其所謂「英雄」事蹟,始終念念不忘,話說其出口成「髒」,村庄孩童放學後,必定會幫忙家務,牽牛至海防班哨內之草埔吃草,若幸運未睹到貓仔班長,便太平無事,若「衰曉」(運氣不佳)睹到,輕者被連珠砲式的「嗶聲」,從頭「嗶」到腳驅趕,重則拿一把長槍,作勢威嚇要槍斃你的牛,食牠的肉,我們這群孩童受此驚嚇,少有不尿褲子,祇有連滾帶爬,沒命的牽牛逃命。若說貓仔班長貪小便宜,全仗著執掌海防班哨的權勢,管制蚵民、漁民下海捕撈之進出,每當漁民捕撈較豐碩的魚獲時,均難逃其攔路打劫,說好聽是例行「檢查」,然一檢查,大魚大蝦,便自動跳到其預備的水桶內,漁民除了敢怒不敢言,也祗有忍氣吞聲,當作遇到土匪罷了,說到其膨風,每當其駕臨村庄「店仔」,買酒時,便開始對村民進行「想當年」的開講,若人聚越多,講得越起勁,故事章節,不外乎重提當年在打共匪如何英勇,一個人便可殺敵百餘人,建立了多少了不起的戰功,得過上百個勳章的事蹟,然今日筆者想來,倘若貓仔班長,果真的如此英勇殺共匪,想必早已戰死沙場革裹屍,說不定大陸山河也不會變色,因此,給他膨風兩個字,「豪曉」(胡說八道)應是最好解釋。再談其嗜食狗肉,若按當年食用物資的缺乏,食狗肉乃為普遍的事情,村民食狗肉於「補冬」時節,也頗為盛行。話說貓仔班長貪食狗肉,除了自己養十幾條,按順序從排頭食到尾,然狗總有殺光吃光的一天,一旦班哨裡的狗宰殺殆盡時,村庄裡的狗便開始要倒大楣了,其算計「民狗」的手法是保留一條母狗,將其驅趕到村庄任其遊走,不用多久,便能招引一大群發情的「民狗公」,自動隨母狗入班哨營區,結局是有進無出,狗命休矣,此等卑劣貪圖口腹的手段,並非狗主人不知,祗是懾於「槍彈」的淫威,加上查無證據,祗有「認衰曉」的份。而鄉民面對貓仔班長,長期欺壓,慣性的「拗蠻」,並非全無法度,衹是鄉民保有「忠厚」傳家,處處不與人計較的傳統,也有忍不住、「凍未條」的時候,若非忍無可忍,鄉民也不會抓狂。話說事情發生在仲夏酷暑的大熱天,嗜酒如命的貓仔班長,多杯黃湯入肚,醉酒進入本村的宮廟內睡覺,若單純睡大覺、解酒氣,絕對不會引來一場風波,話說貓仔班長入宮內,除了吐了一地穢物,在供桌邊拉屎,更誇張是將村民平日虔誠敬拜的二尊王爺,請下桌並拔王爺鬍鬚,再任意棄置地上,然後繼續他的呼呼大睡。適輪值「燒香點火」的村民,發覺宮內慘況後,乃順手提宮內大鑼,沿村頭至庄尾「拍鑼」示警,敘說貓仔班長惡行,一時全村沸騰,村民手持扁擔、鋤頭、「六齒仔」、麻繩等可以扁人的「家司」(武器),不到五分鐘便動員百餘村民,會集宮口埕,所謂「近廟欺神」,村民平日受欺壓的怒氣一旦爆開,便很難平息,貓仔班長馬上被村民五花大綁於榕樹下,村民「打呼死」的聲音此起彼落,倘若不是村中「老大」(長老)說情制止,貓仔班長的命運,不是臉腫滿身傷而已,下場必然悽慘,最後由其官長出面道歉作保,並將貓仔班長調離海防班哨,才平息村民眾怒,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壞人」走了鄉民便可喘口氣,過著較有尊嚴、較為正常的日子,雖事隔久遠,然歹小的貓仔班長的「嘴臉」,依然記得,依然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