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竹甲魚配麵線
我又惹媽媽生氣了
中元節時,在早晚皆可以下海捉魚時段,晚飯後散步回娘家探望一下,碰上媽下海捉魚回來,正在分類整理。從台灣回來的小姪兒,對奶奶捉回來的漁獲很是好奇,把玩之際,奶奶順便介紹各種海產的名字給小傢伙知曉,其中有一條三角型魚頭,體型扁平,色澤呈墨綠灰色的魚,小時候吃過他,中間骨頭外兩側的肌肉,細緻甘美,魚刺又鮮明分布兩側,很容易拔除後即可嚐到鮮美的魚肉,是人人愛吃的一種魚類,媽介紹說:「這叫做竹甲魚,竹甲魚配麵線,很好吃,你知道嗎?小時候你爸爸和伯父、姑姑們常吃過的,你要不要吃看看?」媽以半開玩笑的口吻告訴小姪兒,在一旁的我附和著說:「這一生哪會忘記?那手腳上一條條紅腫的鞭痕,加上同學的恥笑聲,深藏腦海心靈深處,怎麼有可能忘記?」媽回答說:「誰教你要趕快著來投胎,摸不對門環,出世不對時,只有怪你自己眼睛沒張大一點,沒有選擇好門,對就來出世!」這樣的回答後,媽隔日就不再跟我說話了,我知道她在氣我,還牢記小時候被打的事件。
被打過幾回?我數不清也不記得,只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常常在學校裡受到同學的指指點點,吃了「竹甲魚配麵線」後,在冬天還好,有長袖衣褲遮蓋,別人瞧不出,而碰上短袖衣褲,色澤明顯的條條鞭痕,便無從遮掩,清晰的呈現在手腳上,為了怕同學見著,可遮處則盡量掩蓋、遮著,也死守在教室座位上,就連如廁都省下,以盡量減少外出,避免讓其他同學瞧見,自卑、沒自信,充塞小小心靈中。
印象中,吃到「竹甲魚配麵線」較深刻的有兩回,一是:某日已到學校上課後,家中派遣尚未上學的弟弟來教室找我,說是媽媽很生氣,叫我回家去,那趟回家的路上,腦中儘是想著,我早上忘了或是少做了甚麼事?沒把工作做完嗎?我犯了甚麼錯?:::整個人提心吊膽的、害怕、不安:::的回到家,一進門,不由分說,就是一陣「魚竹甲配麵線」,被打的當時,只能哭著找地方躲,但還能躲那兒?只有等媽媽氣消了,竹棍自然停下,而媽卻還記得叫我再進學校去,那時身上的痛楚,還熱哄哄的未消退,一想到同學又要如何看待我?恥笑我?真的很不願再進學校,但是你要再吃一頓「竹甲魚配麵線」嗎?只好乖乖的往學校走去,反正這也不是第一次。
另一次是:平常利用空閒時,到賣冥紙的店裡頭,拿未加工的冥紙來貼上鋁、錫紙,如此可賺得些工錢,當然賺得的錢,需交給媽媽貼補家用。有一回,不知哪隻貪吃鬼來纏身,我竟著魔的跟著玩伴到冰果店,買了份「粉圓冰」來吃,夏日裡吃碗冰涼的「粉圓冰」的口欲,竟然勝過父母平常的訓示,一吃下肚後,不知哪個通風報信的傢伙,竟然快馬六百里火速的向我父母告知,而又將父母找我的信息傳達給我,而自知犯錯的我,在害怕的畏罪下,我選擇了跑遠躲開的策略,而小孩子能跑多遠?在同伴眼線的傳達下,我被爸爸追趕著,越害怕,心越慌,腳不自主的跑得更快,但哪有可能跑得過父親?被抓回家後,在「一個女孩子家,還敢逃跑給吻偝追,成甚咪摜!」下,那一次,承受父母兩人的「竹甲魚配麵線」。
小時後,常常自己想著,我一定不是父母親生的,要不然他們怎麼能這麼狠心的以「竹甲魚配麵線」款待我,這想法,直到上高中後才撫平,我不知道和我同年齡的小孩,有多少人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只因在「貧賤夫妻百事哀」下,你就得成為父母,因經濟、工作壓力下的情緒發洩對象。我心態是一些不平衡,目前讓媽生氣下,我道出了以前的心理感受,這於事無補,只會引起不愉快的回憶。但我只想表明,小孩子並非父母的私有財產的可以隨意對待,「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也並非至理名言,已身為父母的我們,願彼此共勉,讓小孩子有個愉快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