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人的故事》李國贊烽火人生的烽火情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福井。
點閱率:1,719
字型大小:

李國贊,金門古寧頭北山村人,父親李龍岩,是一個傳奇人物。
抗戰時期金門淪陷,日軍以奴化與毒化的政策,強迫金門人種植鴉片。按照南山村人,旅居印尼泗水的李金昌《金門憶昔》所載:
黃銅鴉片割膠器,是誰製造的?是北山村李龍岩。李龍岩的腳只一條腿,傳說他青年時代去過越南,在越南的一河邊洗澡,被凶悍的鱷魚吃掉一腿,幸不全身被吞噬。后來返家鄉北山村,精心習藝,擁有藝術天才,溶鍚鑄銅,也溶製鴉片割器;他所溶製鴉片割器,深淺適宜、耐用。一個罌粟,能割到六、七次。……所以李龍岩製造的鴉片割器,遐邇歡迎。
國贊說父親返鄉時是二十四歲,四十四歲結婚,妻子十八歲。五十六歲時才生了國贊。小時候席地而坐,國贊常聽父親跟人家聊天,他說那時少不更事,只依稀記得父親說的故事,跟李金昌的記載有些出入。
國贊說父親早年到新加坡討生活,三叔公搖著船,父親一時興起玩水,兩腳垂在水中蕩呀蕩呀,突然間一隻鱷魚咬住他的左腿,霎時把他拖到水中去了,鮮紅的血立刻漾出了水面,三叔公愣在一旁不知所措。
父親是練家子,在尚武的家鄉就練了鐵沙掌,情急之下運起手勁,一手插進鱷魚的眼睛,人與鱷魚在水中搏鬥打滾,父親以性命相搏不肯罷手,鱷魚最後被迫不得不鬆口。李龍岩逃過了一劫,然而左腳的骨頭被咬碎了,皮肉也被咬爛了,就在新加坡的羅根醫院(譯音)動了手術,所以青年時返鄉,只剩下一條腿。
國贊說父親返鄉後就到後浦城習藝,後來經媒妁之言,娶了南門的吳貴香為妻室,也就是他的母親。國贊民國三十一年(西元一九四二)生,哥哥大他九歲,姐姐大十二歲。依此推算,龍岩應是民前十四年前後出生,返鄉時約在民國十年左右,一個殘疾的人返回故里,山上海上的活都幹不了,怎麼辦呢?
金昌說龍岩有藝術天分,割鴉片的黃銅器,類似現在的指甲刀,有五個小而銳利的牙爪,傍晚把它按在罌粟果子,往下輕輕一刮,膠汁整夜就慢慢流出來,隔天一早才去收成,非常好用,金門的老百姓多向他購買。
抗戰勝利之後,鴉片的割膠器沒人買了,為了維持一家的生計,父親就改編織籮筐。他說父親的手很巧,做篩子可以應客人要求把名字編織進去,字看起來是浮的,摸起來卻是平的。
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古寧頭大戰爆發,國贊八歲,躲在門口沙包堆積的防空洞。一幢房子住了十一戶人家,孩子共有六十幾個,打了三天三夜大家瑟縮的躲在裡面。國贊說也有解放軍躲了進來。居民要出去喝水,解放軍不許,要居民喝尿。
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九三砲戰,第一次台海危機爆發,父母親與弟弟躲在巷子的水溝底,父親覺得這裡很掩蔽很安全,因為巷子很窄,只容一個瘦子錯身而過。父親就召喚國贊也去躲,當他牽著妹妹走向父親時,突然一發砲彈倏地打到溝底。國贊說他隔著一堵牆只差了一步,然而整個家從此毀了,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砲彈驀地一聲驚爆,震驚了國贊弱小的心靈,當硝煙漸漸消散之後,他定睛一看,只見滿地鮮血淋漓,血肉模糊,慘不忍睹。他發現父親的上半身不見了,頭顱與身體被打成了肉醬,死時六十八歲;母親抱著三歲的弟弟,胸部以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而弟弟的後腦勺有一個洞,成為他的致命傷。
一家五口要躲砲彈,結果三個人慘死。夫復何言?
國贊父母雙亡,這時十三歲。哥哥躲在鄰居李觀瀾家,他牽著妹妹去找他,告訴家中發生的慘劇。這樣的傷心往事,成為他一輩子抹不去的戰爭陰影、痛苦記憶,午夜夢迴思親與思鄉,那一縷情懷能向誰傾吐呢?
面對父母親的屍首不全,怎麼能安心下葬呢?國贊說就把雙親身分證上的照片撕下來,請人繪畫了頭像,然後就把頭像接在屍身上,就應了閩南習俗保留了全屍的象徵意義。
他此刻成了無父無母的孤兒,就跟伯父吃了幾個月的飯,十四歲就兩肩擔一口,離開了古寧頭的傷心地,從此一路在外面打拚、闖蕩。
他小一沒有讀完就因家貧而輟學,如今沒錢沒本事,大字也不識幾個,只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少年,要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求生存呢?他說先到赤後的碾米廠去作勤務兵,在此度過了一段時間,十七歲再到新頭去拜師學理頭髮。
他剛去了三天,甚麼狀況都還搞不清楚,八二三砲戰爆發了,一時彈如雨下,就跟著人家躲在防空洞中,每天擔驚受怕,只能聽天由命。
然而俗話說得好,危機就是轉機,老闆後來趁著砲火暫歇時舉家遷台了,留下了舖面與理髮的設備給他。他就無師自通,從幫阿兵哥胡亂理頭開始,居然理出一個剃頭師傅出來。
民國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二十二歲的他隻身到了台灣試身手,首先租住在三重埔,雙手空空如也,剛開始幹起了老本行,幫人理髮理了一陣子,後來才改行去做生意,經同鄉的贊助,切貨賣襪子。
他說那時很會作生意,在夜市喊出了一爿天。他對於自己作生意的天性很自豪,可能是小時輟學賣油條、包子、蚵嗲與饅頭,無意中奠下的根基。
後來改行作珠寶玉石的生意,每個月定期南北跑攤,剛開始隔行如隔山,不怎麼賺錢。民國七十年(西元一九八一),他第一次去香港,帶了新台幣二十二萬元去進貨,折合港幣三萬多元而已。他第一次去人生地不熟,國語不通,廣東話也不懂,雙方講價都是用手捏的,比手劃腳。
第一次進貨賣不好,第二次要去香港,身邊只有八萬元新台幣,換帖兄弟再借給他十萬元,利二分半。他說第二次去香港碰到了貴人,有一位老闆張姓,人很好,把一些貨底整批玉石都廉價賣給他,回來質地好的一顆賣三、四千塊錢,即使不良品也可以賺錢。
他就因此起家,這顆心就膨脹起來了,一面開起店面賣珠寶玉石,一面仍在光華玉市擺攤。擺攤是「武市」,開店面是「文市」,許多攤商向國贊進貨去擺攤,底價無形中就讓人知道了。
  他說開了店面,反而讓他的生意失落了,否則他會更發家。
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旅台李氏宗親每年農曆十月初十祭祖聚餐杯卜「爐主」。有一個宗親博筊得爐主,但不請客。
  水尖宗親問他要不要出面請客。這時他是珠寶商,已買了房子住板橋,就跟妻子說:「我們來請。」妻子也同意。
有人說:「我們吃三鄉的喔!」意思是旅台古寧頭南山、北山與林厝三村的宗親都在宴請之列,而且加了一句:「我們沒簽錢的。」
「沒關係,我自己出。」國贊說到萬華請陣頭,花了二十五萬元,請客花了十八萬多,加上其他林林總總的開銷一共花了七十萬元上下。這一請讓他聲名遠播。
嗣後宗親在板橋他家開會,有人問:「蓋祖厝,你出多少錢?」國贊說:「二十萬。」水呼也說出二十萬,在場的人一共認捐二百多萬元,但是沒買成。
翌年五山祖迎到蘆洲一宗親家,大家依祭祖習俗「吃頭。」就在鄉情的呼喚下,國贊說:「蓋祖厝,光口說是沒憑信的,要就大家來簽寫。我出五十萬元。」「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首任理事長李水尖也出五十萬元,並出面去購買。
民國八十四年(西元一九九五),旅台李氏在台北縣三重市自強路購置了宗祠一間,他說建置祖厝,是他促成的。
民國九十四年(西元二○○五)八月十二日,內政部函准設立「雙鯉公共事務會」,並選任國贊為第一屆理事長。同時他也連選連任第四屆「金門旅台李氏宗親會」理事長。
國贊育有三子一女,長孫也快結婚了。他一路坑坑絆絆,走過了烽火的流離歲月,仍然離土而不離心,心繫家鄉事務;老來夢迴古寧頭,只有家中一只老父遺留煮鴉片的鴉片鼎,成為他患難餘生思鄉懷土以及跟父親情感聯結的紐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