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八二三」戰前二三事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911
字型大小:

四十七年的七月,海峽兩岸軍事對峙越繃越緊,七月三十一日蘇共頭子赫魯雪夫到北平與中共頭子毛澤東會談遠東情勢並在八月三日發表「聯合公報「之後,中共窺伺台澎金馬之心已昭然若揭,但前後方的青年仍然無視於對岸的軍事威脅,按照既定的計劃,展開戰鬥訓練活動,二百二十名後方大專與社會青年,於八月二日搭乘海軍專艦抵達金門參加為期兩週的「金門戰鬥營」活動;四十七名金門青年則前往台灣參加駕訓隊、水上活動隊、戰鬥文藝營等多采多姿、嚮往已久的暑期活動;三十五名金門中學的青年學子在訓導主任劉先疇老師的帶領下開往台灣作為期半個月的農村服務與勞軍活動;上百名在台灣就讀大專院校的金門子弟則返金與家人團聚,享受天倫之樂。朝氣蓬勃、活力充沛的青年朋友敞開心胸,神采昂揚地投入熱烈的暑期活動的浪潮中,欣然接受時代的試煉與陶鑄。

戰備的加強與風雨欲來的情勢並沒有因青年朋友的熱情豪氣而稍微鬆懈,對岸的軍事行動越來越積極而頻繁,八月六日,國防部宣佈進入緊急戰備狀態,三軍進入戰鬥位置,金馬全面宵禁及徹底執行夜間燈火管制,民防隊的擔架隊、運輸隊、救護隊全員隨時接受軍勤任務,戰鬥前的備戰部署已悄然完成,隨時迎接戰鬥的來臨。

興高采烈、情緒高昂的金門戰鬥營同學們,連日來頂著炎熱火熾的陽光,展開緊張刺激、動感十足、緊湊熱烈的訓練活動。開訓典禮由司令官兼營主任胡璉主持授槍儀式,學員軍服、綁腿、S腰帶、水壺、鋼盔,全副戎裝,精神抖擻,氣宇軒昂,人人成了英氣煥發的阿兵哥與阿兵姊,胡上將以一貫溫文儒雅的語調,勉勵學員們要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認識國軍、認識敵人、認識金門」,把「生活不怕苦、工作不怕難、戰鬥不怕死」的金門精神,帶回後方、帶回學校、帶回家庭,做同學的標竿,做社會的典範,做父母的好子弟,致詞簡明有力,同學們得到鼓舞,也發出共鳴。

營副主任柯遠芬中將雖忙於戰備,但仍然親自主持營本部工作會報,督導訓練課目的實施,第一週,依進度是「金門戰史」、戰車演練、戰場心理測驗、「賈村」攻防演練、心戰喊話、實彈射擊、戰地訪問等項目,第二週的重點是兩棲部隊海上操舟、救生、襲敵、雙舟垂直轉彎、水中爆破、蛙人操、夜間緊急集合、防護射擊、行軍、防護演練,壓軸的是太武山公祭、登山、「毋忘在莒」勒石前勝利歡呼,發表告全國青年書、海印古剎祈福等精采活動。可是,隨著海峽密佈的戰雲與軍事當局進入緊急狀態的宣佈,為了維護這群國家未來菁英的安全與減輕軍事防衛任務的負擔,胡司令官接奉層峰的指示,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安全的方式,將金門戰鬥營的同學撤回台灣,胡司令官當然照辦。經過緊急會商,連同返金渡假省親的旅台大專同學,也一併提前返校,否則戰事一旦發生,後果必不堪設想,八月六日,當同學參加「賈村」戰鬥的精彩演練回到金門中學的營區後,在寢室的黑板上(當年以教室作為寢室,蓆地而睡,帳帳相連,聲息相通,汗臭塞倉冥,蔚為奇觀)出現「七日提前上太武山,晚間舉行惜別晚會,八日返台」的告示,大家一陣錯愕,經過營本部的說明,才知道戰事隨時會發生,為大家的安全起見,遵照統帥部指令,在八日專艦返台,比原先預定的日程提早一週,當時筆者在救國團服務不到一年,得此訊息也同感驚訝,因職務僅是助理秘書,不敢多問。倉促間,惜別晚會以金防部的康樂隊擔任主要演出,同學們也提供歌唱與樂器演奏,兩個小時的節目沒有喜悅也沒有歡樂,只有滿場的沉重與濃濃的惜別情緒,八日上船之際,同學們與隊職官相擁哭成一團,大家乘興而來,卻不能盡興以歸,實在是不情、不願、不依、不捨,卻留下永恆的回憶,為砲戰的前夕添畫筆。

為通知就讀大專院校的金門子弟緊急返校,縣政府與救國團聯手全面進行,當時通訊電路不普遍,為了使每一位同學都得到通知,各村里的村長、指導員、幹事、村丁與救國團的團員們,藉地理的優勢與村民聲息相通,「人栽厝識」,真的做到了一個一個的親自告知,絲毫不漏,儘管假期還早,親情未盡,大家還是非常配合地與戰鬥營的同學同艦過渡,金門菁英得以保護,不得不感謝胡司令官的刻意成全。

活躍在台灣各地的農村服務隊金門中學的同學們,從北投的軍營,宜蘭、花蓮、台東的軍營與農村,他們的歌舞節目表達了金門學子的純真熱誠與熱血沸騰的同胞愛與愛國心,他們忘了疲憊,忘了辛勞,一場一場地演出、一地一地的移轉,暫時沒有戰爭的罣礙,卻忽然由救國團傳達提前結束活動,立刻北上候命,事態緊迫,隊員中,顏華威、張碧淑、倪雪飛、林桂卿等,連夜收拾行囊隨隊出發,到台北,國防部已安排在八月十八日搭夜航飛機返回金門,雖有不圓滿的缺憾,可是平安才是大家的企盼。

八月二十日先總統 蔣公由經國先生隨侍乘軍艦於清晨蒞臨金門巡視,並赴小金門召集營長以上幹部訓話,下午返回大金門巡視馬山與獅山砲陣地後,晚間搭機返台。

八月二十二日,參加暑期活動的趙水生、林福來等人搭乘「台生輪」由基隆返抵金門,筆者著軍裝、戴鋼盔、佩上尉軍階到料羅碼頭迎接,並一一護送回家。

八月二十三日參加暑期活動的許乃珍校長、許水澤老師、楊忠敬老師、莊熊水同學、金沙鎮公所洪淼祥總幹事與薛碧月、許羨昭等人,搭船返金,才過漁翁島金門砲戰已爆發,他們一行人奉命在澎湖靠岸,並由救國團安排暫住澎湖水產學校,由於戰況激烈,全島都是對岸襲擊的目標,他們一直困守至十月二十六日中共宣佈「單打雙停」後才解困返金。一個多月來,他們在客鄉異地過著無奈又無聊的日子,在返鄉無期中,每天大家兩眼相對,「白目天師」地捱著不知明天是何日的慘淡歲月,幾次在電影院受人作弄,銀幕上映出「金門速回」字幕,待回到宿舍卻是一場空。由於歷史的糾結,讓戰爭殘害到無辜又不幸的人。莊熊水回到金門,才發現金門中學的同學們已經在政府的安排下疏遷到台灣,他立即原船到台灣,找到易希鎬校長之後,帶領一群初中的學弟們分發到花蓮中學就讀,進入人生的另一嶄新歷程。

八月二十三日傍晚,中共自恃以最大優勢,在兩個小時中,瘋狂對金門發射四萬發砲彈,密集的程度幾乎涵蓋大小金門與大二膽等離島,開啟了長達二十年幾乎沒有停過的兩岸砲戰,近乎神話,更近乎笑話,一場不以擊潰敵人為目的的戰爭,不知史家將如何書寫這荒謬的過程,而金門的住民卻成為砲彈凌虐的對象,金門鄉親的無辜與無奈,何其不幸,竟然在二十三與二十四日的兩天中,承受七萬六千餘發砲彈的摧殘,每二平方公尺,落彈一發,而二十年來,每平方公尺卻被打了二千六百九十二次,金門的鄉親與金門子弟永不低頭,永不退縮,也永不認輸,真是堅韌、堅強又堅定。在砲火中成長的鄉親們,該接受世人的致敬與歡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