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理直不氣壯 得理要饒人

發布日期:
作者: 王世勤。
點閱率:2,366
字型大小:

常聽到人家這麼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又常聽說:「理直要氣壯,得理不饒人」。這些話都是金科玉律,都發人深省,也都對但卻不一定適當,也不一定適宜,那得必須看用在什麼情況?什麼場合?對什麼人而言?因在當今世道社會上有時候反而是有理寸步難行,無理反而能橫行天下。有時候表面上佔著理,但在情理相衡一般大眾反而是同情弱者,理直反而不管用,另外有時碰到蠻橫黑道或小人,當一些事實情節遭扭曲或是遭到恐嚇也只能啞巴吃黃蓮,即使在當時理直,表面上佔了上風,贏了面子,但卻埋下了日後被暗中報復的因子,碰到這種情形,經驗告訴我們「理直不能太氣壯,得理還得要饒人」。
 大凡衡量或評斷一件事,我們都會用「情、理、法」去衡斷;因為中國人一向將情擺在理與法之前,儘管它不合法,合法合理卻不一定合情,在法治國家事事依法而行,但這些死板法則有時也不得屈不屈就在現實環境或是不得已的人情及社會世俗壓力,而對這樣一個多元的社會,一些無可奈何的世俗傳統人際互動微妙其中。
  人非聖賢,人更不能十全十美,毫無瑕疵,人都會犯錯,都會有時理屈於人,今天你屈就於我,或許他日換成我屈就於你,因此大可不必逮到別人一時無心之過,或是有理虧於自己的事實理由,就不依不饒窮追猛打。這種理直又氣壯,雖不能說不對,但卻有所不適,人云:「人情留一線,日後才能好相看」,凡事給人家一個台階下,勿咄咄逼人而造成狗急跳牆,而與你拚個魚死網破,同歸於盡場面,豈不是得不償失!因此「理直氣平和,得理要饒人」當然有它一定的道理存在,值得我們去深思與體會。
  人宥於性格,往往過於主觀與執著,但那卻是一種剛愎的自主,另外太過於偏頗的性格那也是一種專斷偏激的人格特質,雖然說這種人表裡如一,心胸坦蕩光明,卻太死守理字一條道走到黑,即使頭碰南牆也不回頭,是其優點卻也是缺點。經驗上告訴我們,一個人太有個性,太死守理義,肯定混不長久,也混不好,因為懂得暴力的人是強壯大的,但是能克制暴力才是強大的。讀完滿清歷史,深知第二個皇帝清太宗─皇太極,在入關之前禮賢下士,重用漢臣,其溫和文明,講理重義,遠比號稱馬背上的第一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野蠻凶悍,揮刀斬殺更為可怕,也更有成就。因為就人性分析:張牙舞爪的人往往是心虛與脆弱的,總以為先聲能奪人,但一個真正強大的人都是充滿自信心,由於心有成竹的萬全計策,故冷靜、內斂而溫和,所以無須暴力,無須殺戮,無須張牙虎爪,因此「溫和才是最高層次的暴力」,換言之,有實力的人往往深藏肚內,不輕易顯露與顯擺,先把理、情擺在前頭,當到了忍無可忍或適當時機,一出手便致人於死地,一刀斃命。
  上善若水,柔能克剛。這些道理在經歷過一段歲月,當能深深體悟,所謂「月過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萬事和」。人不能永遠都是二、三十歲,年青力壯,當身體隨著年老而氣血衰退,血壓、血脂、血糖隨之上升,為了顧及身體健康得學會養心,不能再像年輕時喊衝!喊殺!喊打!得學會調整出寬恕的心,培養出放下的智慧,放下那些曾受我幫助或恩惠而過河拆橋甚至恩將仇報的人與事,放下那些不公不義,因遭我指謪而懷恨報復我的人,放下後再向前看,輕鬆自在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讀讀書、寫寫文章、專欄,投稿副刊,報導鄉親新聞或輔導教化非行少年,享受退休後快樂的居家生活,那才是較為實際,且有意義的活法。
  為了自己身體健康也好,為了融圓良好的人際關係也罷,在為人或處世上,還真得做到理直不氣壯,理雖直卻要平和而得理還需饒人才能致和氣致千祥,健康永長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