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遞一封陌生的信
上個月整理舊物時,忽然找到一本失蹤了很久的破舊通訊簿,其中留存有民國68年在士林陽明國中當代課教師時的幾位學生地址,她們的家住在後港和社子,曾經來過我家一次,請她們吃水餃,後來出國讀書就失去聯繫。
由於我曾經是這班54年次,42個小女生的導師(二年十六班),教化學和公民,年輕的男老師比起其他中年的已婚老師,彷彿校園來了一個白馬王子。我帶過她們去內湖的碧山巖郊遊,叫計程車送過發燒的學生回家,為她們找二手的參考書;家庭訪問時,有些人打電話通風報信,登門時已經溜到別處去。
我曾經寫過一首題名為「師說」的詩,發表在「風燈詩刊」第8期,被選入「現代詩賞析」一書,當時已離校,沒機會讓她們一讀,希望有一天能夠拿給她們看。我如是寫著:
「我喜歡看見妳們天天穿潔白的衣裳,端莊地列隊嫻靜地行進……妳們必須勤加沐浴,像鴿子經常舔洗她的翎羽……妳們要矜持言語,學習含羞草的謙遜,蒲公英的喧嘩……妳們須懂得友情的脆性,莫要置之於高危徒然哭泣譁然的碎片……妳們勿要嫉羨蝴蝶虛榮的舞衫,寧可拙樸如一隊隊孜孜的工蟻,春季不浪盪在荒嬉的鞦韆,秋日才能享受果腹的糧食」。
她們畢業後,學校的周遭環境改變很大,自從基隆河截彎取直,廢河道填土成為熱鬧的基河路,後港吊橋和中正橋也拆了,改建了寬闊的百齡橋,隨著城市的繁榮發展,一些老舊房子也因都更消失了。三年前她們的學姐(三年十六班)在Google把我從人海中打撈上岸,參加過幾次聚會,但畢竟不是我最親的導師班級,心裡不由地惦念,卻不知她們今在何方?
從事教學工作逾30年,教過國中、高中、軍校、大學、研究所,可是這一班學生是我的生涯起點,最令我眷念難忘。教師節那天,我在LINE上收到許多學生的祝福,再度激起了我心中的漣漪,於是我根據那本破通訊簿的地址,共寄出了5封信,信尾附上幾位學生的舊地址,信封上署名「溫老師」寄,翹盼有奇蹟出現。
10月國慶連假結束,忽然在「臉書」看到有人傳簡訊給我,她就是以前的班長,很嫻靜,很乖的一個女生。簡訊寫著:「一位尊敬的老師,一封信件讓我勾起國中時期的回憶,經過這麼多年,教過那麼多的學生,老師依然記得我們,怎不讓人感動」,頓時興奮莫名,陌生的信幸未石沉大海,而是掀起了逝水波瀾。
原來5封信祇寄達到一人,收信人早已結婚搬到桃園,不過娘家仍住在社子,原以為是廣告樣張(寄件地址是用橡皮章蓋的)或詐騙集團寄來的郵件,終於轉到她的手裡,然後通知很要好的班長和另一位同學。於是我準備了一張昔年校慶的團體照,沖洗放大,約好在10月14日上午,來到西寧南路的金獅大酒樓港式飲茶相見,她們帶來禮物和聚首的歡喜,我說曾經發願海枯石爛也要找到妳們。
她們皆來自淳樸的家庭,數十年來性格都未改變,依然樸素無華,高職畢業即就業,勤奮工作,還沒退休維持產值。席間我說出幾個尚有印象的名字,班長說她已建立了「陽明國中」的群組,開始以串聯的方式來尋人。隔日LINE綿延不斷地流傳訊息,告知人數已達12人,有些應該在路上。
四十年的時光宛如昨日,昔年的小女生已為人婦、為人母、為人阿嬤,歲月不老,人間有情,感恩再續師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