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俗語VS.福州熟語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家箴。
點閱率:2,908
字型大小:

就讀師大時,同班同寢林星寶同學家住馬祖,經常有外系馬祖同學來此相聚,他們只要見面,便以福州話交談,「嘰哩扎喇」一番,在旁的我聽得一頭霧水、不知所云,但也引起了我對「福州話」的興趣。
去年重回母校圖書館,一本大陸出版近800條的《福州熟語(含俗語與諺語)》(方炳桂著),深深吸引著我,拜讀之餘,頗具心得,哲理獨到、發人深省,與金門俗語相較,各有特色,值得一探。
金門與福州,同屬福建省,一南一北,一說閩南話,一講福州話,語言雖有隔閡,但哲理相通,唯有作一比較,才能看出兩地俗語之美妙。
本文每則開頭為「金門俗語」,VS.之後為「福州熟語」,仍秉持過去原則,相同者無須比較、相異者無從比較,相似相通者才是本文著眼之處,亦是妙趣之所在。為求本地讀者方便,一律採以繁體字。
●「歹竹出好筍,好竹出龜崙(借音)。」VS.「富家出乞丐,窮厝出狀元。」--好竹與富家,歹竹與窮厝,皆指家境身世之良窳。依常理推斷,應是「龍生龍,鳳生鳳」,但往往出乎意料、適得其反。兩地各舉實例相對應,意同「朱門出餓殍,白屋出公卿」、「蓮花開在汙泥中,人才出在貧寒家」。
●「第一代儉腸凹肚,第二代看錢若土,第三代當囝賣某,第四代當祖公爐。」VS.「頭代抄裙折褲,二代長衫長褲,三代有裙無褲。」--金門從第一代的勤儉致富,到第二代的揮金如土,以致三四代的賣妻鬻孥、典當家產;福州以裙褲為喻,說出創業維艱、守成不易之理,警惕「能勤不能儉,到頭沒積攢」。
●「生會過,麻油香;生袂過,四塊枋。」VS.「牛母生囝牛欄邊,女人生囝棺材邊。」--生育之時即母難之日,在醫學不興的年代,母親面臨生死交關。所以金門俗語又云:「袂生毋值錢,生著性命相交纏」,因而在慶生之餘,當思母親當年之苦難。
●「好心予雷唚。」VS.「將心照明月,明月照臭溝。」--好心反被雷擊,即善無報善;福州則以「心照明月」,卻得「照臭溝」之回報,如此恩將仇報,豈不令人心寒?
●「有貓有撓是銀槽,無貓無撓乞丐婆。」VS.「自古紅顏多薄命,七疤八瘤做夫人。」--「有貓有撓」與「七疤八瘤」皆指其貌不揚、長相醜陋之女子;「無貓無撓」與「紅顏」則指天生麗質的美人胚子。兩地所見雷同,醜女屬富貴之相、洪福齊天;美女則命途多舛、時乖運蹇。是否補償?值得探究!
●「等物僫到,等人緊老。」VS.「等水難滾,等囝難大。」--等候是一種折磨,個中滋味,冷暖自知。兩地取材不同,依其性質的差異,抒發等待的煎熬與損傷,值得玩味。
●「飯會使亂食,話袂使亂講。」VS.「隔暝飯可吃,過頭話莫講。」--吃飯不論是亂吃或隔夜吃,僅關乎己身;而說話則不論是亂講或過頭話,皆易於傷人。兩地皆以吃飯做陪襯,告誡我們謹言慎行。
●「有時星光,有時月光。」VS.「十年前馬上,十年後馬下。」「堂上交椅輪流坐。」--「十年河東轉河西,莫笑窮人穿破衣」,人生起落無定數,勉人「得不足喜,失不足憂」。
●「有錢講話會大聲,無錢講話人毋聽。」「有錢講話人人聽,無錢講話人人驚。」VS.「有錢窟寬,沒錢(骨甹)彎。」--「窟寬」即大聲說話;「(骨甹)彎」即彎腰曲背。與金門說法一致,有錢人大聲說話、具說服力;而窮人則人微言輕、不敢聲張。
●「屎佇緊,褲帶拍死結。」VS.「老虎來了,草鞋帶又斷。」--面臨危急,才遭橫逆。金門以打死結無法順利脫褲,福州以鞋帶斷無法快速奔跑,傳神具體,各有妙處。
●「三更鼓,睏會著,較好食補藥。」VS.「子時不睡,血不歸身。」--夜間23時至凌晨1時為子時,也是三更時分,正是肝膽代謝運作之時。金門以勝於吃補藥,來勉人早睡;福州以血不歸身來警惕夜貓子。
●「有錢日日節,無錢節節空。」VS.「富人過年歡喜,窮人過年上刀山。」--富人錦衣玉食,歡喜度日,像在過年;窮人三餐不繼,「年若年,節若節」,一到年節,捉襟見肘、雪上加霜,更加憂慮!
●「買賣算分,相請無論。」VS.「生意買賣,沒囝沒郎罷。」--生意場上,金門以錙銖必較,福州以不論父子來表示「親兄弟,明算帳」之理。
●「欲救蟲,毋通救人;救蟲蝶蝶趖,救人無功勞。」VS.「救蟲救蟻,莫救兩骹的人。」--寧可救渺小昆蟲,不願救萬物之靈,應是心灰意冷或是自食惡果,有感而發!
●「哭哈哈,揣糜坩。」VS.「死的去遠遠,生的要吃飯。」--親人逝世,哀痛逾恆,即使哭斷腸,依然喚不回,先人日已遠,生人要過活,生命要延續。勉人節哀順變。
●「媠某佇人房,媠花佇人欉。」VS.「牛頭馬面是娘奶,胭脂粉面是別人。」--基於喜新厭舊的心理,太太是別人的美,糟糠之妻則視而不見、棄如敝屣。
●「肯問著有路,肯想著有步。」VS.「出門善開口,天下任你走。」--在沒有路標指引、網路可查的年代,走在人生地疏的路途,路的確是問出來的。即「路在口哩,一問便知」。
●「自己做醫生,尻川爛一爿。」VS.「看命先生半路死,地理先生沒處埋。」--三者皆因工於謀人,拙於謀己而犧牲小我,精神可佩!
●「缸頭若無儉,缸尾著袂尖。」VS.「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金門以糧食為例,福州則論及衣食,皆在強調節儉的重要。
●「食緊弄破碗。」VS.「心急做沒事,人急馬倒退。」--事急易損,心急失準,各舉實例譬喻「欲速則不達」。
●「爸袋塗,母袋糞,生囝無訓填(借音)。」VS.「孝順必生孝順囝,忤逆還生忤逆兒。」--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先天後天並俱,尤其後天身教更是關鍵。金門從負面來探討,倘若父母如糞似土,子女也必然不明情理;福州則正反兼談,故金門又云:「彼種傳彼卵,彼卵傳袂斷」。
●「七仔笑八仔。」VS.「大哥問二哥,兩只差不多。」--七仔與八仔,大哥與二哥,皆指實力相當的人物,無論是訕笑或請教,彼此半斤八兩、相差無幾,有「五十步笑百步」之意。
●「娶著好某,較好三個天公祖。」VS.「妻賢夫禍少,子秀父心寬。」--金門以賢內助勝於天助,福州以夫禍少為賢妻之功,在在說明賢妻之於家庭的重要。無怪乎有「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之名言。
●「春寒雨若灑,冬寒雨四散。」VS.「春無三日晴,冬無三日雨。」--春天雨量充沛,猶如灑水;冬天雨量稀少,間歇短暫。福州則是春晴冬雨不過三日。足見兩地氣候接近,只是說法略異,各有妙趣。
●「俗物食破家。」VS.「便宜吃,便宜窮。」--由於便宜之故,於是大量消費,因此散盡家財,以致窮且匱也!
●「搰力食栗(力),貧憚吞瀾。」VS.「有做有掏(拿),沒做不得分毫。」--勤者自食其力,懶者乾吞口水;與肯做就有收穫,不做一無所有完全相通。正所謂「人勤地生寶,人懶地生草」。
●「佮好人行,有布通經;佮歹人行,有囝通生。」VS.「跟著好人學好樣,跟著野犬學咬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各舉生活實例來譬喻,淺顯易懂。
●「做官清廉,食飯攪鹽。」VS.「做官不賺錢,轉厝沒盤纏。」--即使為官清廉,應不至攪鹽與沒盤纏,各以不同的狀況與下場來反諷。
●「一箍也著儉,十箍也著開。」VS.「一百要賺,一分要儉。」--兩地皆主張小錢務必節省,但大錢方面,金門主張「當用則用」;福州則強調「積極開源」,換言之,要賺也要花,但要省著用。
為求本地讀者方便,擅將原著之簡體字一律改為繁體字呈現,若有不妥,懇請見諒。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