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戰爭下的移民潮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890
字型大小:

其他軍勤派遣方面,自四十七年八月二十四日至十二月九日止,由金城大隊之北門中隊派出葬務工作人員,計九十一天次,共一九五○人日,擔任五三醫院葬務及太武山公墓火化工作。戰備構工自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起至十月二十五日止,動員金城大隊一二二○人日,協助憲兵隊構築防空砲掩體。自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起至十月二十五日止,動員金沙大隊之官嶼中隊及金湖大隊之溪湖中隊,計二四○人日,協助東北碇及馬山至后嶼間之運補工作。又自九月二十五日起至十月十八日止,動員金湖大隊之正義新湖中隊八九六人日,協助駐軍搶運空投物資。其他烈嶼大隊歸由烈嶼守備區指揮運用,亦如限(完成)各項軍事勤務。

十九、戰爭下的移民潮

金門因處於戰地前線,又普遍實施民防組訓,人口管制相當嚴格,不允許民眾自由出入縣境。自國軍進駐以來,政府只在「九三砲戰」和「八二三砲戰」期間,曾經主動將民眾疏遷到台灣。鄭慶利先生回憶說:「九三砲戰也造成民國三十八年以來金門的第一波移民潮。砲戰之後,就有一批人遷台,我有一位堂叔也在這時遷台,不過這批遷台者都是比較有錢的人,那時沒錢的人根本不敢遷,因為在異地無親無戚,又不能吃沙土呀!」

不過,「九三砲戰」時期遷台的人口並不是很多,因為中共火砲的射程還不是很遠,當時金門大部分的地區都還未涵蓋在其射程之內,砲戰的戰況也不是很激烈。但是到了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晚,中共在廈門、蓮河、圍頭三面的岸砲一齊狂射金門,中共火砲的射程已經完全涵蓋金門的任何一寸土地,連續砲擊了四十四天,計發射砲彈達四十七萬發之多,平均每平方公尺都有數發砲彈,直到十月六日零時,中共廣播宣布為了「人道」停火一週。政府當局有鑑於砲戰之猛烈,因而有疏遷金門民眾到台灣的舉動。

疏遷行動採取自願的方式,透過行政系統,由鄰長負責調查,李增華先生回憶說:「鄰長挨家挨戶詢問調查搬遷台灣的意願,那時稍為有錢的人家都登記了。我父母為了減低家族的風險,只留下最小的弟弟在身邊,決定讓祖母帶著我姐姐、妹妹及我三人,跟隨遷台隊伍到台灣投奔姑姑。十月上旬,停火期間,鄰長通知要遷台的人員在新頭集合,祖母帶著我們姐弟從金城步行到新頭,在新頭碼頭我和祖母還差一點走散了。」

洪福田先生回憶說:「砲戰連續打了四十四天,才宣佈停火一個星期,停火當日,上級即傳達到要到台灣的人儘速登記,各村將登記的名字要送到我這裡來彙整;軍方也派來一艘登陸艇,停泊在小金門的羅厝。當時小金門的人口大約只有七千多人,但登記疏遷到台灣的就有1583人。登船的那一日,我還親自到羅厝碼頭逐一唱名點名,並歡送他們離開碼頭。戰爭結束,我因處理此事得宜而獲頒勳章。」

疏遷接待工作初由大陸災胞救濟總會(簡稱救總)負責,嗣後改由福建省政府負責處理。福建省政府接到行政院的命令後,即組成「金門遷台民眾臨時輔導委員會」(簡稱輔導會),邀請有關機關、團體共同策進推行,在內政部的指導下,辦理有關金門遷台民眾之接待工作。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