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火餘生錄》永遠的記憶
時光匆匆,四十五年的歲月就這樣無聲流過。
永遠記得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那個黃昏,父親、母親、我還有弟弟,拔完五龍山傍那塊地裡的花生後,父親要挑回最後一擔回家時對我說,現在時間還早,你把我們家那隻牛牽到山比較有草的地喂,晚一點再回家吃飯。我和弟弟就牽著牛往山上走,弟弟在半路碰上他的玩伴,他們就自己去玩了,我就把牛牽到一個駐軍的碉堡傍放牠吃草。忽然間砲聲隆隆,我還以為是軍隊在演習,因為那時候時常有演習,也就沒有注意。那年我才九歲,暑假過後要升四年級;等發現不對時,也不知道要如何應變,就在這個時候,從碉堡內跑出一位軍人,把我叫進碉堡,說這不是演習,是中共砲打金門,這時,我還沒有忘記我的任務,把牛也趕到進碉堡的壕溝裡,牽牛繩子的一端牢牢的牽在我的手上,形成我在碉堡內,牛在碉堡外壕溝裡。那碉堡應該是駐一個班,但那時候卻只有那位叫我進去的軍人一個人,只見他一直在搖電話,那個時候電話是用手搖的,但就是搖不通,他跟我說他們班裡的人都洗澡去了,電話線可能被砲彈打斷了。一直等到我離開那裡,都沒有看到有人回來。
不知過了多少時間,在砲聲漸漸少時,那位軍人跟我說:「你家裡的人一定非常著急,所以你要趕快回去,出了這裡之後要用跑的,越快越好」。我就牽著牛走出壕溝之後,就趕著牛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路還滿亮的,抬頭一看,月亮高掛在無雲的天空,路兩旁的樹木斷的斷,倒的倒。跑到離村子不遠的地方,發現弟弟和他的同伴們躲在一個石頭洞裡,我還叫他們趕快回家。跑到家後面,牛叫了一聲,好像在說我回來了,祖母可能聽到牛叫聲,已經從屋內走出來,問我弟弟呢?我告訴他躲在番阿樓後面那個石洞裡,馬上就回來。這時我發現我們家左前方那一家屋頂給打了一個洞,祖母接過我牽的牛,叫我趕快進屋子裡,她默默的把牛牽到牛棚間去。
一進屋內,就看到父親躺在房間的地上,一問母親才知道父親因為要找我們兄弟給砲彈破片給打傷了;原因是砲一開始打,祖母就一直念著我們這對小兄弟的安危,父親受不了祖母的叨念,就出門要去找我們兄弟,才一出門走到屋子後面,就被砲彈片打到了,一度還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後來靠一位遠房親戚的幫忙,找到一部吉普車送父親到陽宅師部的衛生連救治,所幸有驚無險的醫治好了。沒多久弟弟也回來了,祖母趕快燒香感謝神明及祖先的保祐。這段短短幾個小時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還歷歷在目,好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接著就是一連串躲防空洞的日子,起先是躲在床舖底下,後來鄰居們聯合起來利用沒有砲擊的空隙時間開挖防空洞,因為父親受傷不能去幫忙,小妹又趕在砲戰後沒有多久出生,母親也沒有辦法幫忙,我們年紀又小,所以要躲防空洞,就要去拜託人家。有一天,村子裡有一個防空洞被砲彈打中了,一下死了九個人,傷了好幾個,有幾個還傷得很重,村子裡一下子人心浮動,除了民防隊員之外,老弱婦孺一夜之間都跑到外鄉投靠親戚,我跟祖母、父親到浦頭祖母的娘家暫住;母親則帶著弟弟及三個妹妹回陳坑娘家,有時候就到浦邊我阿姨家住幾天,那時候大家生活都過得很苦,母親一度還準備將小妹送給人家收養,對方住劉澳,來阿姨家看過後,包了一個紅包並約定時間要來抱回家,等對方走後,小妹一直哭個不停,我也一直要求母親不要送人,母親也捨不得,才叫表姊和我一起將紅包退還對方。後來多次談起這件事,還感覺得滿辛酸的。
幾年前有一次和母親聊天,談到了八二三躲砲彈的事,母親問我記不記得有一次要去躲防空洞被鄰居一位大哥趕回來的事,原因是我們家沒有參加挖防空洞,我說不記得了,但母親還把細節記得那麼清楚,可見他對躲防空洞的事是多麼刻骨銘心。我們的鄰居有位阿婆,砲戰期間從不躲到防空洞,每天到處亂走,有一天我聽到她在跟祖母說:「砲彈落地的煙硝味怎麼當歸味啊當歸味」。在中共打打停停的長期砲擊中,我們學會了「聽音辨位」的本事,只要大陸砲彈一響,我們就知道這發砲彈是落在遠或近處。
當年沒有再到躲砲彈的碉堡去當面謝謝那位救命恩人,一直是我到現在還引以為憾的一件事。後來我也志願從軍了,每當有人提起八二三砲戰的事,都會使我想起這件憾事。有一年回金門休假,特地再到山上的碉堡去看看,一切似乎都沒有改變,碉堡還在,通往碉堡的壕溝還在,只是裡面住的人已不是當年救我一命的人,不知當年那位救命恩人是否還記得這段往事?在此向您行最敬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