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父親的低音提琴

發布日期:
作者: 計安邦。
點閱率:2,174
字型大小:

民國50年9月初,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開學後,音樂科申學庸主任去向校長鄧昌國報告:「音樂科準備成立管弦樂團,各部樂器都已有指導老師,獨缺低音提琴找不到,建議可向國外公開徵選。」鄧校長聽畢後哈哈大笑,他說:「我來推薦一位人選,他目前就在本校擔任第一任課外活動組主任,兼第一任圖書館館長的計大偉老師。據我所了解,他是中華民國現代交響樂界,唯一參加過『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以及『台灣省交響樂團』擔綱低音提琴首席的演奏家,此項輝煌歷史紀錄無人能超越,他也是名作曲家、合唱指揮家,他是當年我就讀國立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的學長」。
申主任聽完鄧校長的一番介紹真是如獲至寶,立刻跑到圖書館去見計大偉館長,請他出山開班授徒。經鄧校長大力推薦,申主任誠摯邀約,從而,先父計大偉重新回到交響樂領域,成為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音樂科系中首位本國籍的低音提琴教席。因為教學需要他去選購了一把低音提琴,作為學生上課時示範學習之用。
當年的第一位嫡傳弟子倪同學,其主修為聲樂,低音提琴是音樂科為成立管弦樂團因編制需要特別指示的副修課程。他在上第一堂課時首次見到比自己還要高大的低音提琴時顯得不知所措,經計大偉老師首先說明:低音提琴(DOUBLE BASS)是交響樂團弦樂組中最低音的樂器,再介紹它的音域及構造,以及執弓的兩種方式,有法式及德式,最後開始拉空絃,計老師戲稱此為「鋸木頭」。當下,低沉渾厚的琴聲飄揚在音樂教室內,充塞耳際久久不去,彰顯了它的特色。計老師最後說明,學習低音提琴者必須養成背誦總譜的能力,唯其如此,方能在交響樂團演出時馳騁全場勝任愉快。
從此,每周一次的授課,低音提琴成了計老師最重要的幫手,它更被學生尊稱為「大師兄」,師徒經由「大師兄」在弓與絃之間,拉開了琴韻悠揚薪傳之旅的序幕,他們在音樂大道上聯手寫歷史。老師循循善誘依教學計畫傾囊相授,弟子如沐春風用心學習,經過一個學年後已可參加小型的合奏演出,音樂科申主任對計老師教學成果表示由衷感謝。此後,有幾次在校園內他遇見倪同學的聲樂主修老師,她先向音樂界大老鞠躬然後開口:「計老師您的教學風範令人敬佩,現在倪同學整天在拉低音提琴,彷彿已經忘了他的主修是『聲樂』,他的宿舍同學說,倪同學到了就寢時間還在拉低音提琴,幾乎已達『廢寢忘食』境界。」,計老師聽過女聲樂家的完整闡述之後,頻頻頷首點頭微笑。
民國52年7月,計大偉隨「中華民國音樂學會代表團」赴日本,出席「第五屆國際音樂教學會議」於東京文化會館隆重舉行,並獲邀赴皇宮欣賞日本雅樂。同年9月,他當選「中華民國音樂學會」常務監事、「中華口琴會」常務理事。民國53年2月,奉「行政院音樂專案小組計畫」計大偉借調教育部社教司為駐部委員,肩負統籌全國音樂教育計畫之推動與執行。
此時,計老師依然不辭辛勞,固定每周一次返回藝專為嫡傳大弟子倪同學授課,每次看見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視譜能力和演奏技巧的逐步精進成長,內心頗感欣慰!
藝專管弦樂團敦請奧地利籍旅美抵台任教於師大音樂系的蕭滋博士擔綱指揮,鑒於提升樂團低音部演奏共鳴音量頗為重要,計大偉表示可以由教育部請假返回藝專參與練奏,他總是自家中扛著低音提琴準時出席。此舉,令蕭滋博士很感謝也很敬佩,所以每次樂團在正式練奏前,蕭滋博士總是先向計老師點頭致意,再舉起指揮棒演練,此一溫馨雋永畫面,管弦樂團全體學生都看在眼裡印象深刻。經此,蕭滋博士與計大偉教授維繫了長達數十年深厚的琴韻友誼。
民國54年6月倪同學從藝專畢業,隨即考取「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團員,為表達感謝師恩栽培,他敬邀計大偉老師聚餐,在用餐期間老師對學生勉勵有嘉,倪同學表示會努力工作學習絕不辜負老師的期望!
當時,已有藝專饒姓教職員同仁攜子登門拜師,饒同學考取國立藝專音樂科後,主修低音提琴,他成為計大偉的入室弟子,亦是國內大專院校音樂科系第一位主修低音提琴的學生,計大偉的傳藝之途後繼有人薪傳不絕。
日後,鄧昌國擔任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兼指揮,北市交規劃年度演出節目表,將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暨大合唱」此一大曲目,鄧團長敬邀計大偉學長出馬擔綱低音提琴首席共襄盛舉,他再一次扛著自己的低音提琴赴中山堂參與練奏,期間,北市交相關人員不解為何計老師不使用為他準備的新款低音提琴,計大偉特別說明:「絃樂器因為使用愈久木質乾燥度越高,共鳴效果就更響亮,新琴普遍木質水分還是很多,所以共鳴效果較差。經由大師一番解說,眾人才恍然大悟,深覺又上了寶貴的一堂課。」,最後計大偉與大弟子倪同學同台演出見證盛會,在音樂界傳為佳話。
民國59年6月,「行政院音樂專案小組計畫」圓滿完成任務,教育部特舉辦隆重歡送會,計大偉奉命歸建國立藝專,朱尊誼校長表示竭誠歡迎重返學校任教。此時,國樂科奉准成立,經董榕森主任力邀由教務處協調,今後計大偉老師的教學重心,將轉移至國樂科及夜間部為主,因此,他成為國樂科的創始元老。
國樂團有低音絃樂器稱低音革胡,其音域與西樂器低音提琴極為類似,所以計大偉在國樂科教授低音提琴,而授業學生於樂團練奏時使用低音革胡練習。
此時,學校在上課方式已可讓專任老師在家任教,所以當時永和住家開始有學生來上課,家中的低音提琴越來越忙碌了,這「無心插柳」的教學方案,日後,在國樂科竟然大放異彩開枝散葉,包括日、夜間部男、女學生總計有近二十位授業弟子。而音樂科主修低音提琴饒同學於畢業後也考取「臺灣省政府交響樂團」,擔任低音提琴團員。
當時,中國文化學院音樂系,敦聘留法旅美音樂家馬孝駿博士(享譽國際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其父親)返國擔任主任,馬主任力邀計大偉上陽明山任教,也因此,在華岡培育了兩把女低音提琴好手,馬同學與劉同學,她們畢業後都赴美留學再深造成果斐然,也都寄信向計大偉老師表達誠摯感謝。
日後,大徒弟倪同學擔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二徒弟饒同學擔綱「臺灣省政府交響樂團」低音提琴首席,計大偉對眾家弟子的專業表現至為欣慰,音樂界尊稱計大偉為「臺灣低音提琴之父」以示敬重。
此其時,音樂界老友康謳教授、許常惠教授敬邀計大偉共同發起「亞洲曲盟中華民國總會」成立,經大會全體會員推崇,連任三屆監事主席,被敬稱為「三朝元老」,曾多次代表中華民國出席國際會議。
國樂科有黃同學及傅同學畢業後服完兵役,先後考取教育部公費,赴法國深造,返國後亦先後任職「國家交響樂團」擔綱低音提琴首席。
民國78年2月計大偉屆齡退休,獲頒「行政院二等服務獎章」,同年8月15日,返回中國北京探親,拜會母校「國立北京師範大學」獲致隆重接待。民國82年11月旅美定居於科羅拉多州丹佛市。民國95年7月20日辭世,享壽83歲。丹佛市政府感念計大偉教授客居期間,熱心公益服務社群,對促進中美藝文交流貢獻卓著,特予贈地建墓園以示崇敬與永懷。
筆者身為長子,化哀思為行動勉力以赴,在國內先後舉辦「計大偉教授紀念音樂會」,編纂《計大偉教授紀念全集》,錄製「計大偉教授作品選粹暨華僑愛國大合唱組曲集」CD。最終,計大偉身前所有著作、手稿暨相關文物,業經奉准進駐國史館典藏。
曾經協助先父完成薪傳使命見證歷史的「低音提琴」,經重新整理加上專業用德國琴套與琴架,在國史館大門勒石前拍照留下最後身影,由國史館貼上「臺灣低音提琴之父計大偉教授教學用琴」標籤,同享榮耀走進歷史。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