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的功課
星期五,接國小三年級的小兒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小兒子興高采烈地告訴我說:「今天老師只有派一項家庭作業,而且還要錄影上傳到老師的賴才行喔!」
「是甚麼作業?還需要手機錄影?」我問。
「因為十月二十五日,是台灣光復節,也是九九重陽節,又叫做敬老節。所以老師說:『如果家裡有阿公阿嬤的同學,回家作業就是要幫阿公阿嬤奉茶,還要陪阿公阿嬤聊天、玩益智遊戲。這樣,阿公阿嬤的頭腦才不會退化得太快。』」小兒子興奮的說。
「喔!是因為不用寫功課,只要陪阿公阿嬤玩遊戲,所以你才那麼高興啊?」我沒好氣地說。
只見小兒子狡黠地笑了笑,點點頭默認……,
回家後,小兒子馬上丟下書包,稍微梳洗一下,跑到廚房端著餐盤,拿了兩瓶飲料,還自備兩份下午點心,並拿出最拿手的跳棋,衝進阿公房間,說要陪阿公聊天、玩遊戲解解悶。其實,我知道是小兒子他自己想玩跳棋,阿公只是被逼著陪他玩;所以,我提醒小兒子要注意,不能讓生病剛出院的阿公太累。小兒子把我推出阿公房門外,並胸有成竹的對我說:「放心!交給我,我會好好照顧阿公,你不用擔心!你先去煮晚餐……」。
原本我還擔心小兒子不會照顧病人;不過,從阿公房間傳出陣陣爺孫倆人的笑聲,我就知道小兒子娛親,娛得很好!公公被逗弄得哈哈大笑,聽起來精神恢復得不錯,我也就寬心不少。
老實說,一聽到小兒子的國小老師出這個家庭作業,我還真的舉雙手拍手叫好!因為在這個人心不古,逆倫弒親案層出不窮的社會,我們真的需要讓孩子從小就建立起敬老、親老及重視家庭倫理關係的觀念。
傳言九九重陽節由來已久,係出自於《易經》的六陰九陽之說。《易經》把「一、三、五、七、九」定為陽數;而其中「九」是陽數中最大值,所以九月九日,兩個「九」重疊,謂之重陽。由於「九九」和「久久」同音,有長長久久的含意,因此又有長壽之說。
三國時期的曹丕就曾書與鍾繇曰:「九九乃長壽日,可聚會也。」由此可知,當時的古人,認為九月初九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傳統重陽節有祭祀祖先、登高、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賞菊花的習俗;而現今的重陽節,已經被賦予了新的涵義,經由政府巧妙地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生活做融合,推廣成為人人尊老、愛老、助老的「敬老崇孝」活動。
每年重陽節,均能看到全國各機關、民間團體,都在此時為銀髮族長輩們舉辦各式各樣的敬老活動,無非就是希望長輩們能活得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今日無論醫學科技多麼發達,每個人都躲不掉老化,所以滿足今日老人的需求,其實就是為明天的自己預備。因此,重陽節今日帶給我們一個重要的信息,重陽敬老,不應該只是九月初九一個節日、一個活動;更應該是持續性的具體行動、倫理的實踐,好叫我們能真實活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