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防空洞的構建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1,138
字型大小:

當時擔任軍事科科長兼民防總隊長的徐榮祥先生回憶說:「在民防總隊服務的那一段時間,我個人最為滿意的事情就是要求每一個家戶都要挖掘防空壕(洞)。那個時候只要有那一戶不挖掘防空壕(洞),我馬上派人把他抓起來,我規定他們在一定的時限內必須完成,而且我會親自抽查檢驗,沒有蓋好的,我馬上就會把他關起來。當時可以說是怨聲載道,很多人恨我入骨,但是我是為他們好,因為我經歷過許多戰役,了解戰時火砲的威力,所以我堅持他們非蓋不可。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每一家戶在戰時要有一個可以避難的地方,至於何形式,何種建材我就不管了。那個時候的防空壕洞大部分是土洞,但也有鋼筋、水泥建造的,不過那是民眾自己負擔;每一人的經濟情況不同,如果要建牢固一點的,可以自己想辦法籌錢蓋,我並不加干涉,但是當時政府並沒有財源可以補助。」

因為在戰前有了準備,所以八二三砲戰並沒有造成太多的死傷。許明鴻先生回憶說:「記得八二三砲戰當天,金門的上空有許多飛機飛來飛去,機尾拖著長長的煙,我們都跑到屋外來觀看,那天上午還很平靜,一直到下午快吃晚飯前,才突然聞到砲聲,那時我奶奶還在,她帶著我和弟弟妹妹快跑向土洞。土洞位在村莊的外圍,面朝瓊林的方向走,過一座小橋的右邊,那裡有一條長長的壕溝,溝壁上挖了很多圓圓的洞,洞口面面相對;洞口向裡挖,裡面的空間很大,足夠一家人住在裡面,而且洞洞相通。這些土洞都是九三砲戰之後,政府要求民防隊挖的,這時候剛好利用上。」

黃錫安先生回憶說:「民國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又爆發『八二三砲戰』,那時剛好學生還在放暑假,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初,各家各戶都準備做米糕,我和妹妹正用石磨將米磨成粉。傍晚時分,突然砲聲大作,那時我們已經都有防空的概念了,一聞砲聲立刻躲到防空洞。我家附近有一座很大的掩蔽部,因為『九三砲戰』之後,民眾開始有防空的概念,上級也規定要挖掘防空洞,所以我們很快的躲到掩蔽部。」

但九三砲戰之後,有些民眾還是抱持著應付心態,黃平生先生回憶說:「九三砲戰之後,民防隊也曾挖過土洞,不過那時挖的土洞都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一般來說都挖得很淺。記得那時候我們還罵政府,因為民眾平時就已經忙得要死,還要增加挖洞的任務,所以那時所挖的土洞只是應付上級的檢查,根本不堪一擊,只要稍為震動可能就垮了。」「八二三砲戰」的聲勢非常驚人,砲聲隆隆的響。在強烈的砲火下,這些民眾不得不重新挖更堅固的防空洞,根本不用上級的命令。黃平生先生回憶說:「經過『八二三』當日的砲擊後,大家為了保命,火砲正打得激烈,民眾在砲火下忙著挖掘防空砲洞,根本不用上級的命令,每個家庭連夜拚命的挖,挖深了好幾公尺,然後再向裡面掏挖進去。有的人在內部再用門板架起來,稍為有錢的家戶也集資購買水泥、鋼筋,構建更堅固的防空洞。」

楊福水先生說:「八二三砲戰時我已經八歲,記得那時砲火猛烈,全家在砲火下,日以繼夜的趕挖防空洞,我們從大臥室往下挖,挖得很深很深,然後挖到屋外,形成二個出口,避免房屋坍塌,洞口被堵住而被活埋;地下的坑道還算寬敞,可以打舖睡覺。」

吳媽福先生回憶說:「八二三砲戰打在小金門的砲彈很多,砲聲像雷鼓,砲彈落地就冒出陣陣的塵煙,聲勢很是嚇人。那時還沒有鋼筋水泥的防空洞,我們上庫有一座很大的土防空洞,那是在戰前挖好的,全村大部分的人都躲在裡面,那時洞內還會冒出泉水,各家戶必須輪流掏水。」「不夠這座防空洞離我家有段距離,聞到砲聲再跑,確實增加危險性,所以我們在房子附近找了一塊土質較為堅硬的紅土地,然後往下開挖,我們全家人日夜趕工,用小鋤頭和簡陋的工具,終於挖了一個小小的防空洞。砲火稍歇,母親就回家裡煮飯,但一聞砲聲就可以立刻躲進洞裡。」

蔡福祿先生記憶:「八二三砲戰的聲勢非常驚人,砲聲隆隆的響。那時的防空洞都在野外,一般都是選擇較陡直的山坡或山壁,然後向裡挖,那時還沒有用到鋼筋水泥,防空洞都是簡陋的土洞,我最小的妹妹就是在這山洞內出生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