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防空洞的構建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1,242
字型大小:



經過砲戰的洗禮,民眾有建造更為堅固防空(砲)洞的體認,稍為富裕的家庭,已有興建水泥的防空洞。李天送先生回憶說:「還好金門在『八二三砲戰』之前已經歷過『九三砲戰』,官方在『九三砲戰』之後,強制規定每一個村莊的民防隊都必須挖掘防空洞(壕),所以「八二三砲戰」百姓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傷亡。百姓都躲在簡易的防空洞(壕),那時的防空洞大都是土洞,我家的防空洞是水泥的,不過水泥很薄,幸好那時砲彈的威力還沒有像現在這麼厲害。」

民國四十八年國防部有鑑於八二三砲戰的慘烈,及考慮未來武器的精進,為減少戰地民眾傷亡,特別訂︿金門地區民眾防空砲壕洞構築注意事項﹀,規定:壕洞構築由當地縣政府統一辦理,當地最高司令部應派專門技術人員協助設計;構築計畫依據當地全體民眾需要全盤統一設計,妥善運用當地財力及其他機關撥贈材料;按實際需要調派民防部隊分批輪替完成,必要時由防衛部調派部隊協助之;壕洞位置應在民眾住所院內或接近地點;容量應配合需要,不可過大,儘可能一戶一座為原則,數戶共用一座時應特別注意進出路;材料以鋼筋水泥為原則。

四十八年實際構建之防空洞容量分A、B兩種,A洞為五十人用,B洞為二十人用。洞分普通及加強二種,普通係指構於地下者,A洞補助水泥二○○包及鋼筋一.八噸,B洞減半;加強洞係指地勢低而構於地上者,A洞補助水泥三○○包及鋼筋二.七噸,B洞減半。各鄉鎮建洞數字之分配原則係以砲災之嚴重程度而定,例如古城村因砲災嚴重,僅於一村即分配A洞三個、B洞十二個,而金湖鄉砲災輕微,全鄉僅分配A洞六個、B洞六個。建洞設計及材料分配皆依工程專家規定實施。建材係接受救總及安全分署撥贈。構工方式係將材料及補助款分發各鄉鎮村里自籌建,經民眾議決各就便利分請部隊協助或交商承包或自行構築,而地方政府按每一A洞補助新台幣二○○○元,另以工代賑方式補助一五○○元之救濟品,合計三五○○元,B洞減半。

依據民國四十八年︿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務委員會簡報﹀說:大陸救災總會及安全署撥贈水泥1310噸、鋼筋235噸,計劃構築民用防空砲洞105座,自(四十八年)元月迄至目前(開會時)共計運到水泥480噸,鋼筋377噸。除水泥已平售一部390噸、鋼筋53噸外,現撥發構築民間防空洞者為13090噸,故目前開工只可建築82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