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們這一班

發布日期:
作者: 顏重威。
點閱率:1,676
字型大小:

民國109年(2020)10月25日重陽節,我們這一班攜眷帶女,聚餐於下埔下小明餐廳,稱之為同學會。同學們長久未見,見面時問候之聲不絕於耳,熱鬧非凡。席開四桌,話語之聲,掩蓋桌面上的佳餚。
我們這一班於民國42年(1953)秋季進入金門中學初中部就讀。先前也有春季入學的,但自這一年開始,規定學生一律秋季入學,所以先前春季入學者,都在家休學一學期後,再與秋季入學的同學,一起就讀。於是我們初一時,因人數多而分甲、乙、丙三班。
初一入學時,學校為了便於管理,學生一律住校,無論是家在金城或其他鄉鎮,都不例外。然而入學的第一件事,就是挖防空洞。學生在教室外挖3公尺深的壕溝,然後再在壕溝的底部挖一個可容身的洞,以便對岸砲擊時,躲命之用。每當上課時,如聽到對岸砲彈出擊的聲音時,同學們便須在6秒內砲彈落地前,跳窗戶躲進防空洞裡避難。
當時金門中學的老師,沒有一位是金門籍的,都是由軍中調派來的。老師講課的家鄉音,南腔北調,傳入同學的耳朵裡,有如鴨子聽雷,完全不懂。老師的素養和授課內容,文史方面還可以,英數理就不行了。不過當時學生都沒有升學的壓力,能夠有書讀已經不錯,所以老師教的好不好,也沒人會計較。
初二剛開學,就發生93砲戰,即民國43年9月3日對岸的砲擊。砲彈落在中正堂和教室之間,有3位老師和1位同學被砲彈擊中而身亡。於是學校決定搬遷到砲彈打不到的陳坑,便發動同學徒步搬課桌椅,由學校扛到陳坑,這可累壞了我們這些初二的學生。初到陳坑時,沒有宿舍,必須向村民租房子,三餐也要自理,也就是想辦法自己煮飯,生活甚是不便,學習也不帶勁。後來學生宿舍蓋好了,大禮堂也可作為餐廳,6人一組的蹲在地上吃飯,生活才算安定下來。但是每星期到校的交通則成為最大的問題。由各鄉鎮到陳坑讀書的學生,周六下午放學要徒步回家,週日下午也要走路到校。還好走在路邊如遇到軍車,舉手揮一揮,軍車就會停下來帶一程,可以省去走許多路。
初三畢業了。許多同學保送到台北師範、台北女師和護校就讀。當時金門各小學缺少老師和醫療人員,就讀師範學校既是公費,畢業後立即可以當老師,所以許多同學都到台北讀書。初中三班,到了高一就剩一班。
高一第一學期,學校來了一位金門籍的英文老師葉華成,葉老師英文特棒,時常帶美軍顧問團的軍官來為我們上課,可見他教學的認真,但我們同學因沒有升學壓力,都沒有認真學習,常使老師氣憤填膺,恨不得一人給一巴掌。我們高一這一班,除了不甚認真學習外,可說人才濟濟,真是精采極了。在學校的各項比賽,無論是繪畫、歌唱、作文、運動或做壁報等都名列前茅。然而,當時金門中學最特殊的,全台灣各學校所沒有的,就是勞軍。學校要組籃球隊到軍中與軍人做對抗賽,要組歌舞團到軍營去唱歌、跳舞、演雙簧劇,慰勞軍人苦悶、思鄉的心情。我們這一班許多同學都參與其事,沒有缺席。
高二的暑假快要結束,震撼中外的823砲戰來了。學校的禮堂和高三教室都中彈,學校沒辦法開學了。政府決定將學生後送到台灣,並將學生分散到各省中寄讀。同班同學被拆散,從此勞燕分飛,各奔西東。高三畢業時,學校無法辦畢業典禮,每人只收到一張畢業證書了事。
高三畢業後,被保送到大學的同學都去就讀,他們大學畢業後,在台灣都有很好的發展。他們沒有富爸爸做靠山,沒有良好的人事背景,全靠金門人出外堅毅奮鬥,努力拚搏的精神,為自己掙得一片天。例如林朝武做到菲利浦公司的總裁,楊忠全升到台灣電力公司的副總經理,後來回金門當副縣長,孫廷輝是中華顧問工程公司的工程師,蔡世軒為台灣肥料公司的主管,洪炎興一直在教育界作育英才,黃武仁返回金門,不僅當了立法委員,還做過金門中學的校長。此外,沒有保送大學,靠自修經大學聯考而上大學的顏重威,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任研究員,做學術研究的工作。
沒有上大學的同學多數返回金門,從事行政管理或作育英才的教學工作。陳依煌、陳永財先後做過金湖鎮的鎮長,鄭慶利也做過金城鎮的鎮長。王欽傑投身軍旅,保家衛國,上校退伍,其他同學如蔡世耀、張水燦、陳大吉、陳文遠、陳淵金、黃金土、鄭潘山、楊勝俊、張再帶、蔡禹水、陳添財、楊成坤、歐陽永源等都在金門教育界服務,是首批返鄉服務的老師,為金門的下一代培育出許多傑出人才。
早年金門學童的讀書,端視家庭的經濟狀態而定。如果家裡有錢,就讓小孩去學校讀書,若家裡經濟欠佳,便讓小孩休學在家幫忙農事,待往後經濟好轉時,再讓小孩復學到校讀書。所以我們同班同學的年齡是不一致的,最大和最小同學年齡可差4、5歲之多。年齡最大者是民國24年生,最小者如筆者是民國28年生,如今都已超過80歲的人,但都沒有服老。
我們這一班同學都經歷過民國34年(1945)二戰盟軍轟炸金門、38年(1949)古寧頭戰役、43年(1954)和47年(1958)兩岸隔空砲戰等慘烈戰爭的洗禮,也經過由貧苦至安康的淬鍊,這一路走來,既辛酸又苦澀,個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能領會,但都能逢凶化吉,平安度過。如今尚能安享晚年,可說是天賜洪福、得來不易。這次同學聚餐,有的住著拐杖行走,有的需夫人扶持慢行,也有的健行如昔,但從每一個人的臉上表情觀之,則個個精神飽滿,歡欣之情,都寫在臉上。67年的同學之情,如今仍能歡聚一堂,甚是難得,怎能不高興呢?在人生的旅途上,大家已進入暮年,但晚霞依然燦爛,豔麗多彩,應多珍惜這天空的一片美景。
回顧我們這一班同學,在社會上雖不是出類拔萃的頂尖人物,但個個在崗位上,堅守職責,奉公守法,為社會做出最基本的貢獻,也不枉此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