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生命旅痕與精忠衛隊點滴

發布日期:
作者: 撰文.呂光輝/校訂.陳為學。
點閱率:1,011
字型大小:

時維九月,三伏天氣,悶熱難當,期盼秋涼以消暑,是的,序屬三秋,離中秋亦不遠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溥儒詩:「誰能對月無尊酒,我欲還山夢白雲」,古人情懷,盡帶詩意,惟如今雙親已作古了,只能如蘇東坡詞:「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遠方遊子軍旅生涯迄今三十餘載,別時容易見時難,未曾服侍雙親於膝下,今已屆耳順之年,深感子欲養而親不在。思緒中頃奉撰寫「小衛士對特種勤務的貢獻」,久未撰文,恐詞不達意,意不成章,謹回首來時路,細思量,爰銜命就家鄉成長及軍旅生涯憑記憶所及,次第不分章節按序縷述臚列於下:
我家居住於金門下湖村,族人群聚居所以大多數姓呂,下湖村落地名之由來,可遠溯到明朝嘉靖年間,至今已四百多年,自古呂氏宗親堂號為「河東衍派」追溯歷史源頭,蓋呂氏始祖來自中原河洛,自宋朝時再由福建南安樸兜鄉輾轉遷徙來金,原有四房,長房、二房移居下湖,其餘散居各地。
下湖村坐於縣治之東南,據前廟碑銘所載,古稱「霞湖」,霞與下諧音也,或習以簡筆為下湖。考諸有清古契書,已有下湖之稱。其地處湖海之濱,背山面海,視野遼闊,草木蔥蘢而可悅。斯居也,池園潔修,溪水濯濯,潺聲悅耳,村民喜樂居焉。
下湖的關聖帝廟位於我家旁邊,正面朝海邊,右前方有金湖水庫(下湖人工湖)。週邊環境空曠,廟宇供奉關聖帝君等諸神,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作醮酬神,廟宇也稱關帝廟,關公不僅是民間信仰的寄託,更是中國忠義精神的代表,每逢作醮酬神,鐃鈸、大小鎖吶、鑼鼓喧天,好不熱鬧,迎神欹輦必不可少、迎輦即是抬神轎,一般抬神輦有四人,四人各司其職,「頭兼」要顧扁擔、注意走方位,「二舵」、「三舵」則著重在搖擺;「後舵」則著重在穩定方位。迎輦表達對神明的尊崇,及祈求護佑平安,這是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我入伍後每逢過年返金探親,亦幫忙加入抬轎行列,以共襄盛舉。
我家因毗連廟旁,後來大哥在自家車庫牆壁上用毛筆寫了一首蘇東坡念奴嬌詞「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蘇軾在詞中懷想的是風流倜儻、允文允武的周瑜。在正史上,他才是赤壁之戰的關鍵人物。大哥把《念奴嬌》寫在車庫的牆上,就是為了與關廟相映襯,最後也引起注意,形成村落中一處醒目的景點。
父親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祖父母往生後,兄弟分家各立門戶,由於老家空間環境狹小,父母不得已借住赴南洋謀生者的閩南老舊建築空屋,下雨廳堂漏水,地板是未鋪設地磚之泥地,可用「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來形容斯時生活之困境,據說遷居時大哥甫出生,整整哭了三天,從聲音宏亮到如貓叫聲音,第一胎毫無經驗,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家貧母親無法做月子補充營養,致無奶可供吸食,後來嘗試用棉被的棉花沾糖水供吸食,才挽回一命,當時衛生知識匱乏,致後來大哥腸胃不好,人也顯得較羸弱,母親常對大哥戲說這餓沒死的,可見當時生活之窘困,我家兄弟姊妹五人,上有兄姊,下有弟妹,我剛排行中間。
小時候我仍歷經了民國47年823國共內戰的砲擊,雖然民國47年我未出生,但是仍承受著單打雙不打的宣傳彈砲擊干擾,每每聽砲擊的尾聲判斷砲彈落地遠近,常過著單號躲防空洞的日子,有時在雙號過12點後就算凌晨,大陸就開打,冬天時冒著寒風,也顧不得穿衣服,就逃出距家裡尚有40公尺的防空洞。直到民國68年中美建交,才停止砲擊,記憶中我們家就被砲彈碎片擊中過二次,一次在晚飯後,大家在大廳坐著,突然間砲彈聲炸裂,破片擊中懸掛著的香爐,一時廳堂烏煙瘴氣,一次在凌晨砲彈的後座擊中房間的牆壁,父親抱著我死命的奔向防空洞,中途因當時尚無路燈設置,黑暗中被絆倒,實在是一段狼狽不堪的記憶,也是一個在戰地成長囡仔的無奈,還好上天保佑,家人皆平安無事。
當時位於我們村北的溪邊村住紮兩棲偵察隊,幾乎每星期都有電影播放以慰勞官兵,附近的老百姓也蒙受其利,那時戰地政務燈火管制,到晚上黑燈瞎火,平時育樂闕如,小時候除了與玩伴玩捉迷藏、救兵、橡皮筋,酒瓶蓋子、人仔標等自得其樂外,每當聽到有勞軍團或電影播放,便興奮不已,我們兄姊們,晚飯後便迫不及待的隨人群走路到溪邊軍方營區的廣場席地而坐,免費觀賞電影便是小時奢侈的娛樂。
值得一提的是,民國56年,我隨兄姊到溪邊看的那場康樂晚會,過程驚心動魄,至今仍記憶猶深,心有餘悸,回首民國56年6月中,第32師所屬第96團「因功得禍」發生一名士兵暴行事件---「溪邊事件」,事件的由來是金防部所轄五個師射擊比賽,由每師指派一個建制步兵連代表參加,三十二師先行預賽後,由九十六團第一營第一連取得代表資格,參加金防部舉辦的比賽,榮獲第一名,由司令官頒發獎狀、獎金,並請全連參與會餐,慶功晚會邀請師長前往代表主持,會場在溪邊一處小型禮堂內,當節目進行到一半時,突然有人從左邊窗外投入兩枚手榴彈,頃刻間所有參加晚會人員都驚慌逃走(註),留下老弱婦孺,當時大哥才11歲,在最後尚未逃離現場的哭叫人群中發現了我,大哥那時已被驚慌逃命的人踩在地下做踏板,脖子已經被倒下的椅子戳傷了,起身後仍不顧自己的安危,連忙奮勇抱著當時才6歲的我推上窗戶讓我往外逃生。
大家在營區的走廊避難,還四處打聽我大姊的下落,後來在回家的路上,遇見了驚慌跑上來的父母,家人見面,恍如隔世,見我們平安回來喜極而泣,同時也知道大姊已先我們回到家裡了,當晚父母幫我們梳洗身體時,受傷者沾在我們身上的血,將一大臉盆的水染紅了……。暴行發生的原因是九十六團第一營第一連一兵志願留營士兵記恨派差不公,沒有吃到晚餐,也不讓他參加會餐和晚會,故憤而行凶,當晚多人傷亡,至今仍無法抹滅那慌亂中的無助與恐懼。
(上)

註:節錄時任32師師長陳培雄著《考驗》(老童生回顧集)一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