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感謝生命中的恩人
金門高中畢業那一年,隨著同屆畢業生,在新頭碼頭搭乘俗稱「開口笑」的海軍登陸艇,經過海上三十多小時的飄盪,很多同學是第一次坐上這類型的船,擠在船艙裡暈得死去活來,連膽汁都吐光了,好不容易終於橫渡台灣海峽,踏上一個陌生又嚮往的地方──台灣寶島。
登陸艇在高雄第十三號軍用碼頭靠岸,大夥兒下船之後,分乘軍用卡車一起住進澄清湖青年活動中心,準備參加大專聯考。記得考場設在高雄中學,大夥兒在海上的暈眩還沒有恢復,又是看考場,往來舟車勞頓,身心疲憊不堪,經過兩天的「大烤」之後,同學們各奔前程,由於我在南台灣舉目無親,且初次離鄉背井懵懂無知,真是茫然不知所措!
幸好,家兄認識一位曾在金門服役的杜姓朋友,家住台南市郊外,憑著與家兄的一點交情去投靠他家,暫時有了一個棲身的窩,得以在那裡歇息溫習功課,準備參加台南師專的入學考試,最後,終於很幸運如願考取特設的特師科。在學期間住在學校宿舍,但每逢星期例假日,我都會到杜先生家聚會,久而久之,遂成了他們家孩子的玩伴。尤其,杜先生夫婦視自己如親人,給予一個異鄉遊子的生活起居貼心的照顧,仿如一家人似的,每每讓我有回家的感覺,倍覺溫暖。
學校畢業之後,分發到國民小學服務,每逢假日,我轉換幾班車回到台南杜家,與他們一家人相聚。自從民國六十四年調回金門服務,台金兩地相隔遙遠,特別是軍管下的金門對台電話不通,民航機也還沒有開放,往來一趟全靠搭登陸艇,見一次面非常不容易,因此,平時只能靠書信請安、問候,但是,只要是赴台出差或旅遊,必定撥空前去台南探望他們,敘舊聊表思念。
記得在剛住進杜家不久,有一天晚上我突然腹痛如絞,躺在床上痛苦難熬,久久無法恢復,幸虧杜先生夫婦連夜把我送到醫院診治,原來是急性闌尾炎,需立即動手術,還是他們在家屬同意書上代為簽字,才順利動手術。開完刀後住院期間把我當成親人悉心照料,那情那景永銘心頭,旦夕不敢或忘。此外,每當急需用錢的時候,常常家裡沒有錢,豬隻還沒賣出去,掛號信遲遲未寄達,杜先生總是設法先為我墊付,解決燃眉之急。
杜先生雖然學歷不高,從事傳統理髮行業,收入雖然不多,但安於本分工作,一家過得自由自在。杜太太態度親切,待人特別有雅量,除了把這個家料理得井然有序,空閒時幫人縫紉衣服,多少貼補家用,還很樂意幫助別人,像我這個來自外島非親非故的學生,也很樂意給予各方面必要的幫助。因此,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美滿的家,如今孩子都成家立業,個個孝順懂事,讓人羨慕不已。
所謂「在家日日好,出外事事難」,回顧三十多年前,穿著學生制服,在舉目無親茫茫的南台灣,幸遇杜兄一家的收留,讓我有一個棲身的窩溫習功課,順利考取師專和完成學業。承蒙杜家的照顧,而成知己的好朋友,甚至如同手足一般親密,雖然,這際遇來自緣分,人的一生中,能相見的人何其多,但能相知相惜者有幾人?尤其,從戰地金門能和台灣寶島千里結緣,那份擁有的情誼實在是彌足珍貴!
其實,當年個人寄居杜家,受到他們夫婦的照顧,值得一提的是,我另有兩位堂弟,隨後也負笈南台灣,同樣也受到妥善照顧,尤其,在窮苦的五六十年代,一般家庭生活環境都很差,出外求學負擔更重,出外求學的學生日常生活起居有人照料,解決了食宿問題,那份恩情,真是「恩重如山」!
自從戰地政務解除後,金門開放觀光,我們才有機會誠摯的邀請杜兄舊地重遊,敘說當年駐防太武山的偉績,找尋當年曾經踏過的足跡。其實最重要的是讓我們兄弟盡一份地主之誼,大家歡喜相聚,其樂無比。
當然,今天我能完成學業擔任教職,貢獻一己之力,且擁有一個和樂美滿的家庭,一路走來曾經幫助過我,需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了,但是,除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就要算杜先生夫婦了,因為,如果沒有他們,我不能順利完成學業,也不可能有今天的美滿的家庭,每當午夜夢迴,憶起這段往事,慶幸有這份福報。
如今時時刻刻心存感恩,家人的幫助及週遭朋友的愛護,至今不敢忘懷,只希望扮演自己的角色,努力的工作,讓我的家人及朋友分享這份榮耀。人生的機遇難料,我很幸運遇到如此好友,讓我走上正途,人生的道路得以走得順利無阻,真正感受到惜福感恩的心境,只希望努力盡我所能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