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來去吃便當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文瑋。
點閱率:1,012
字型大小:

我很喜歡很喜歡吃便當,即便是飯菜蒸得黃黃的,我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在公司內用餐時,一起用餐的同事總要好奇的探頭看看我帶的菜色,然後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看我,因為,又不是什麼山珍海味,我竟然可以用很歡喜的心情享用著。

六○年代,金門還沒有自助餐店可以買便當,升上國中後,學校沒有提供營養午餐,家裡離學校又遠,媽媽不可能送飯,所以,開學第一件事,就是請媽媽幫我張羅可以帶飯的便當盒,叔叔從台灣帶回家的圓形火車便當盒當然是首選,飯菜可以分開來裝,不會攪和在一起。晚餐還沒上桌前,媽媽就會在廚房先幫我把飯菜打好,涼了就放到冰箱冷藏。早上上學書包揹了,便當盒冷冷的握在手中,就開始期待中午的用餐時間。中午,第四節課下課前,值日生會到學校的廚房把全班的便當扛回來,每回輪到我當值日生,總要期待老師能恩准讓我們早點去扛便當,廚房裡聞著熱騰騰飯熱菜香的味道,就覺得很滿足。饑腸轆轆時,打開便當盒那一刻,都會不顧形象的大口大口吃了起來,雖然便當裡頭的菜色和前一晚是相同的,可是,好像裝在便當盒裡頭,味道就又更好了。

當時大概也不懂得與同學比較菜色好壞,只覺得能有得吃就很好了,至於別的同學帶什麼又怎樣,還不就是可以吃飽就好。我曾有位同學形容看她的便當盒裡的菜色,就能知道是什麼蔬菜的產季,因為,家裡務農的她,帶的一定是家裡種的菜,所以,吃來吃去好像都是高麗菜和花椰菜,最豐富的加菜,是能夠吃上一顆荷包蛋,那就要眉開眼笑了。時至今日,這樣的蔬菜餐最受注重健康的都會人青睞,而我那位便當盒裡老是帶青菜的同學,現在自行創業賣童裝,竟然也闖出一片天地。

春天,霧季來了,學校裡來了一群不速之客,校長、主任陪同著參觀校區,前頭走著的是表情嚴肅、儀表堂堂的地方首長,可是,後頭跟著的是走路彎腰駝背,畏畏縮縮且衣衫襤褸的大陸漁民,身上的衣服大概破了又補,補了又破,不僅一堆補丁,顏色還灰灰暗暗的,簡直讓人無法相信這樣單薄的衣服還能遮風避寒嗎?之前在課本上寫的「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順口溜,這下子真的就在這些漁民身上看見了,還真是開了眼界。他們參觀過一間又一間的教室後,也讓學生們見識了課本所寫大陸人民「吃樹根」的貧困模樣後,這群人來到學校餐廳旁蒸便當的地方,主任隨手拿了個便當盒,蓋子掀開後送到這些漁民面前,解釋著在我們這裡,每個人都能吃這麼好的食物,不用擔心吃不飽穿不暖,看他們滿臉欣羨不可置信的表情,我們開始相信他們真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等待我們早日去拯救。

那年的霧季,記憶中來學校參觀的大陸漁民好像有三、四回,每次看見他們瑟瑟縮縮的連步伐都不敢大步走,都要暗地裡慶幸還好我們沒有出生在對岸,不然,從小,男的就被送去打漁,女的留在家裡剝蚵仔,打漁的人碰到大霧的季節,不小心迷航靠錯岸,還要被帶著到處走當樣板,擔心著不知道能不能回得了家,憂慮著會不會連小命都不保。而學校老師通常也會在這個時候機會教育我們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讓我們知道這些漁民裡頭,有很多人年齡與我們相當,可是,沒有機會受教育,生活得不到溫飽,又要被政府官員不當的剝削,所以,我們這些學生,一定要認真讀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不會像大陸漁民必須辛苦的討生活。

很多年後的今天,每回看到大陸漁民與我們海岸駐軍躲貓貓玩捉迷藏,或是相應不理照樣「撈」過界時,我就要想起當年那群漁民看見主任打開便當盒時流露的羨慕眼神,以及他們那種沒有自信沒有明天的茫然。物換星移,隨著大陸經濟的開放,以及小三通後的小額貿易機會增加,福建沿海漁民的生活肯定不再像二十多年前那麼貧困,「縫縫補補又三年」、「水深火熱」的形容詞當然不會再用在他們身上,而當年仍是青澀國中學生的我,喜愛著便當的飯熱菜香,現在,已為人母為人妻的我,仍由媽媽幫忙料理我帶便當的菜色,有著媽媽愛心的便當,不僅是我忙碌工作的活水源頭,更讓我不敢或忘曾經走過的艱苦歲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