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童年點滴回味無窮
我稱得上是道地的金門小蕃薯,祖先世居金門,出生在素有金門仙山,「太武山」山腳下的一個風景秀麗,地靈人傑的世外桃源─「民享村」,童年,常隨祖父上山放牛、除草,摘野花,伴著村姑河邊抓泥鰍打水仗,過著與青山綠水為伍的田園生活,每逢雨過天青的早晨是我最嚮往的日子,因為這時風輕雲淡的太武山頂會出現一道瀑布,遠遠望去,有如天上飛泉,恰似壯觀,這時伙同玩伴,一邊觀賞飛泉之美,一邊細聽那潺潺的流水聲以及忽隱忽現的蟬鳴聲,樹上的鳥兒唱著清脆嘹亮的歌聲,令人心曠神怡,那幽靜之美更是點滴在心頭,一處秘密後花園│位在我家門前的防空洞上那一片小園地,它種滿林林總總的花草樹木,在祖父的精心呵護下,株株割塑成如栩如生的美麗造型,有恐龍、白兔、長頸鹿、花狗:::等;地上則遍植小花小草,閒暇時鄰居的小朋友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享受那迎面輕拂的微風、辦家家、捉迷藏、跳房子,快樂逍遙,活似神仙,童年的歡笑,點點滴滴,足可編織成一首鄉土追想曲,那份甘美令人回味無窮。
隔著一條小徑就是頂頂大名的鄉彥蔡大人的老家─蔡庴村,兩村雖然隔著彎曲的小徑,但大伙兒卻是手牽手,心連心,活似一家人,每逢民俗佳節或宗廟慶典,家家普天同慶,鞭炮聲,鑼鼓聲,喧天價響,不絕於耳,加上附近軍營的阿兵哥們的舞龍舞獅隊也來湊樂鬧,村民個個歡天喜地,喜上眉梢,其樂融融。
唸小學二年級那一年,父親在山外買了新房子,我們舉家才依依不捨的離開老家遷移到現在的家─信義新村。然而,老家的童年玩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林林總總,所帶給我童年的歡笑,至今乃深深的烙在我的腦海中,有如陳年老酒,越陳越香,令人回味無窮。如今雖已嫁作人婦,但每逢星期假日,總抽空回到那美麗的小村落,去捕捉品嚐童年點點滴滴的甜美回憶。
人生旅途也不盡然一帆風順,據塔后的阿嬸說:「母親懷胎時,因忙於生意,本來不想生下我……」好歹在眾人的開導勸說下,才保住我這條小命,真是「好佳在」。大概是冥冥中有自知之明,打從小我就是長輩眼中的小乖乖,嬰幼兒時期,每天總是獨自默默的躺在搖籃裡,躺到頭都歪了一邊,扁了一塊,也不哭不鬧;母親常說,我們這小妮子,連出生的日子都挑在父親放假的第一天,也怪不得全家人往後會那麼的疼我,視我為掌上明珠,這大概是補償憐惜心理在作祟吧!
記得小時候,家裡開了間小店鋪兼洗衣坊,母親為了增加收入,還兼營流動小攤販,而我常是媽的小跟班,跟著媽擔著雜貨到山上的軍營販賣,肩擔著滿慲的物品攀山越領,健步如飛,而我就是媽的好幫手,任憑差遣指使,從不喊聲累,所以論做生意,我可算得上是歷經沙場的老手,也因忙於做生意的緣故,幼稚園只讀一學年,但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年就得了孝親楷模獎,為童年添加不少光彩。
談到目前新家─信義新村,它帶給我的是少女情懷的夢,社區背山面海,位居山外區之交通樞紐,方便而不吵雜,社區份子匯集各界菁英,文化水平之高居島上之冠,在這優質環境的薰陶下,對我的青少年成長期的人格風範影響深遠,開拓遼闊的視野以及樂觀進取的人生觀,更為生命譜下一段美麗的樂章。
新居雖不如故,但由於背山面海,視野遼闊,居家景觀,亦別有一番風味,夏日午後我喜歡沏杯清茶依在二樓前陽台,此時陣陣清風徐來,遠遠傳來的蟬鳴鳥叫聲,伴隨著家裡後院陣陣的花香,令人如痴如醉,傍晚微斜的夕陽,伴著天邊的彩霞,構成一幅美麗的夏日風情。每逢夕陽西下,偶爾獨自一人光著腳丫,走在漁港前的海灘上,看著蔚藍的天,碧綠的海,朵朵的白雲蒼狗,浪聲濤濤,遠處傳來沙灘上戲水的紅男綠女的綿綿情語及童顏歡笑聲,迎著海風啍著小調,踏著細浪,為我編織著無數少女的美夢,這種日子,恰似活在人間伊甸園,這就是我少女時代的生活,看似平淡,卻充滿詩情畫意。
光陰如梭,時光飛逝,人總是需要成長,今日的我已長大成人,每天面對著生活的考驗,洗手做羹湯,柴米油鹽,重重的壓力,總需一肩擔,儘管童年、少女的夢美如詩畫,如今也僅能留待茶餘飯後來細嚼品嚐,迫切需要的是造就一番事業,才能有快樂溫馨幸福的未來,而金門是個發展觀光事業的好地方,開發潛力無窮,「觀光是金門未來的命脈,明日的希望」,熱愛大自然的我,從小就對觀光旅遊情有獨鍾,立定志願,要投注全部心力,充實自己的觀光旅遊學養,為家鄉的未來盡一份心力,更期待在觀光領域中為自己的人生開拓一片天地,讓童年的天真活潑、少女的詩情畫意相互輝映,以報答所有關心我、呵護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