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高原的吶喊──西北紀行之一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炳洳。
點閱率:909
字型大小:

有人覺得『宿命』是種悲觀的想法,有些宿命是無知的執迷,有些宿命是情感上的依戀所造成的不得不然。

在西安及西寧的大街上,乞丐還是不少,老老小小、殘疾的、病的、坐的、俯的、趴的、走的、母親抱子女、兄姐抱弟妹的,形形色色。在『柏樹林』的街上,飄著雪花的初春季節,我剛從碑林邊的城牆拐過,看見一個汙穢不堪,穿著黑薄單衣,且從袖口破成條條的、露著膀子,褲子已經破得連屁股都包不住,光著腳丫,顫抖地踏在積雪的路上。對照泡饃館裡,那些哈著氣、吃著熱食的人們,我不曉得雪地裡那些淺淺的腳印,到底將連繫著怎樣一個令人鼻酸的命運?

在東大街的麵包店前,看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哥哥,坐在地上,左手抱著一個小嬰兒,右手拿著湯匙,不停的從擱在地上的破碗裡,舀起一勺勺不知名的湯,往小孩嘴裡塞。在臺北的天橋或地下道,我當然也看過模樣更可憐的乞丐,對照於摩肩擦踵的川流人潮,小兄弟的收穫顯然是零!不曉得臺北是否是因為宗教活動一向盛行,所以乞兒永遠不乏同情他們的施捨者,也許是這兒的乞丐流民著實太多了,多得叫人不得不裝著視若無睹。由於隨身帶了相機,原本只想輕輕的攫取這一幕為自己留些回憶,當我調著焦距時,頃刻間就在我們四周聚攏了一群好奇的圍觀者,他們還以為我是某某電視台或某某報社的攝影記者,專為報導有關『扶貧』的專題呢!拍完後我轉身進了麵包店,買了兩條長長的麵包,出門遞給小哥哥,感謝他面對鏡頭時的從容。

記得上秦嶺時,路過豐峪口,在巇險的山路旁,一個十來歲幹著活的小孩正用木棒支使著大石塊,企圖把它翻落山溝,堵在兩側的車輛猛按喇叭,看小孩雙手懸在木棒一端,兩腳拚命蹬的模樣,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滋味。

六月在青藏公路上,見那廣闊的青海草原,像綠色的絨毯橫鋪在朔風咻咻的大地,連綿的山巒,像接續的駱駝隊的駝峰,透過車窗,兀自在眼裡起伏跳躍。在草原上用泥糞堆起的土垛,圈圍栓繫著高原牧民千百年來不變的命運。當車子正為那些不怕人車的綿羊、犛牛減緩車速時,坐在公路旁突出的土塊上,兩個藏民正把玩著彼此油黑的髮辮,像冬陽下相濡以沫的貓兒般,在這廣漠空蕩的草原上,兩人的心是揉得如此的親近。

日月山是青藏公路的高點,登高眺望,盡是翠綠的草原。斜坡上的亭裡,一塊被遊客欺凌的黑石碑上,囁嚅著文成公主的遭遇,山坡上一幅巨大的布幡,指引著千百年來落拓異域的思鄉靈魂。

人生中偶然的相逢邂逅,有時常叫人魂縈夢牽。雖然再濃烈的感情,在時間的磨蝕下也會變得淡然,但是那種無以名狀的思念,就像草原裡曾經盛極一時的『倒淌河』,在一陣觸景傷情的雪雨過後,總會在心靈的版圖上,鏤出一道蜿蜒的絹絹細流。

在西寧第二大藏傳佛教勝地『塔爾寺』,我細細的穿梭於每一座形色各異的院落,在大經堂的側邊,是另一座接續來世的殿堂,門口卻矇著一塊大黑布。一位喇嘛坐在凳子上,把守著門禁。那些篤信來生的佛陀子民,從草原各地跋山涉水而來,卻被三兩塊錢擋在薄幕外,無緣目睹佛陀慈悲的容顏,而只能在牆邊的廊沿下匍匐膜拜。

一排排的法輪,像老母親般諦聽著飽經風霜的子民囁囁細訴。一個藏族老嫗的一轉一拜是那麼的虔誠,當我舉起相機時,她正頂禮膜拜。不曉得為什麼在鐘聲被敲響的霎那,我心裡就是執意的相信,佛陀正不捨地為她備好糌粑奶茶、為她輕輕撩起散在額前的幾屢髮絲。

在另一個小廂房門口,小喇嘛正被老師父痛罵著,他頑皮的用腳尖踹著屋角,另外兩個小喇嘛抬著一桶水從他面前晃過,嘻嘻的笑他,他則吐舌扮了個鬼臉。這個小喇嘛終會長大,也許輪到他抬水,輪到他把守著門禁,輪到他坐在某一落廟裡,兩眼慵懶無神的看著遊客將小錢幣丟入許願池、或是用酥油將紙幣黏在法輪及牆上,也可能輪到他訓斥著另一個懵懂無知的小喇嘛。

扎西是位草原藏民,『扎西德勒』是藏語吉祥如意的意思。我永遠忘不了自己手裡端著盛滿『青棵酒』的碗,在草地上佯作豪邁、一飲而盡,所博得的掌聲與虛榮,是否贏得這群遠方朋友的刮目相看?但是扎西熱情聒噪的寒暄,卻叫人倍覺溫馨。他的家在貴德,離帳房賓館一百多公里。父親已癱瘓,妹妹也已出嫁,在他簡陋的房間裡懸掛著『班禪』照片,沿著木框緣披搭著白色的哈達,桌上有幾本殘破的旅遊自修英語。

他的心曾經青睞於山下的西寧,如果不是他的父親病重,也許他已隨著他的愛人到城裡一起構築他們美麗的愛情城堡了。他謙遜的訴說自己文化知識的薄弱,對知識的虔敬,宛如事奉著他日夜頂禮膜拜的班禪。我靜靜聆聽他的想望,使他猶如得到知音。他謙虛的向我討教英文會話的唸法,從他牙縫間蹦出的微微發抖的『英文』,真是聽得叫人心疼!你知道嗎,那種感覺像是矇住眼睛,在高空中表演走溜索般的驚險萬狀。我不曉得扎西的英文在臺北會招來多少的訕笑,但是他對知識的崇敬,就像我那不識字的老奶奶,即使連是一張空白的小紙片也會珍惜的保存。

一個人學問多了就容易嘲笑知識的無用。我曾經和西北某所重點大學的某位副教授聊過,他是英美文學的專家,曾多次主持大型國際會議。言談間他總會不自覺的流露出對自身所擁有的語言能力的輕蔑,問他既然這麼瞧不起自己所學,當初為什麼還學這個呢?他兩手一攤,答道:『沒辦法,混口飯吃嘛!』

知識和夢想擺一起,顯得何其神聖;知識一旦跟嘴巴肚皮連在一塊,卻是如此的庸俗不堪!

廣褒無垠的草原錯落著些零星的蒙古包,連偶爾聚攏的牛羊群,一樣顯得那麼微不足道,就像面積達四千多平方公里的藍色青海湖(約八分之一個台灣大小),只棲住著些鸕鶿等不知名的海鳥及湟魚。在金光閃耀的夕陽餘輝裡,青海湖就像是佛陀在這高原上所佇立的一面鏡子;在微風細雨中,則像是祂裝盛梳洗用水的盆盂。在湖畔,我們乘著遊艇破浪疾馳,被不知名的海鳥追逐著,像是狼狽不堪的湟魚,唯恐被那爪子給攫住。當船沿著岸邊輕輕晃盪時,一隻大型的海鳥凌空而過,緩緩的飛向一座山頭:::。

是同一個方向吧,扎西所說的『天葬台』,那該是個神祕的山頭吧?禿鷲是佛陀的眼和手,察看著人間的善與惡,善的好的,接引上天;惡的壞的,任其腐糜。也好,在嚥下最後一口氣,告別這莽莽蒼原時,由最親的孩子或朋友扛上山頭,在冰涼的岩石上躺下,靜靜聆聽那最後的審判。

跟扎西話別的時候,高原上正飄著六月飛雪。他手指著『馬踏飛燕』的紀念碑,一路平安的話語,順著仰天騰飛的戰馬高高揚起!我知道在大雪迷茫的『日月山』頂,依然留有我不捨的足跡!(寄自西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