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咱的俗語話》「近廟欺神」的警示

發布日期:
作者: 許丕華。
點閱率:1,571
字型大小:

五十年以後的金門子弟在公務部門服務,正「煞好馬勢」「騎穩腳步」,以爬「刀梯」戒慎恐懼、臨淵履薄的心情一點一滴在累積發展「動能」的當頭,每個經辦案件,在「長官」的指揮督導下,不但要依法律、照規定(當時有的是單行法規),而且要「搶時間、趕路程」,一絲一毫都疏怠不得,稍有閃失,立見「排頭」,軍管時期「長官」的責備、責怪,可不是現在的委婉告誡而已,可是往往在不經意之間就會關係到「厝邊頭尾」「親晟五月」的權益,他們的觀念裡,「朝中有人好做事」,請托的、關說的接踵而至,能幫得上忙,實屬萬幸,幫不上忙的那就立即會招來數不清的責怪與責備,而愈近、愈親、愈熟的,「話仔話屎」就特別多,「做到流汗,嫌到流爛(口涎)」實不足形容當事者心境於萬一。

前賢們的努力打拚,正在為後起的鄉親俊彥「造橋舖路」,清除前程的荊棘阻石,他們毫無怨尤,「人得做,天得看」,「舉頭三尺有神明」,而且坦坦蕩蕩,「心中無邪不怕鬼」,這群「俯仰無怍」一心為桑梓奉獻的青年子弟,在全力發揮潛力、能力與耐力的關頭,理應受到肯定與鼓勵,這可能是「當地人」服務「當地人」,「自己人」治理「自己人」「本土化」初期一切還在「適應階段」的特有現象,不足為怪,不足為奇,也不足為意,當放眼社會盡是枝葉茂盛的「咱兜桃李」,就是「五穀豐登」大收成的季節。這些一直受我敬佩、欽服、尊崇的鄉彥前賢,有的亦師亦友,有的如兄如弟,我們曾一起為家鄉的苦難、蛻變、發展作見證,現在大都已歸退山林,有的含飴弄孫,有的悠遊國外,有的且已身登極樂」,讓人永遠感念。

吳前主席金贊兄是受人尊敬的好學長,我們在校時曾在勞軍晚會上搭檔演出,那已是半世紀前的盛事,他在立委任內,我們曾數度交換如何幫助、提攜、鼓勵、加速家鄉的人才及時獲得升遷、發展,我們的結論是每一位家鄉子弟的成就是我們的共同成就,他們的成功亦是我們的成功,在欠缺背景外援的社會上要爭一席之地,只有靠我們彼此的相互推崇、相互肯定、相互策勉、相互打氣。有機會碰到他的長官,一句「我們某某人請多給他教導,多給他鼓勵」,「我們某某人如有工作不力,請多要求、多督促」,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民國七十五年奉調台灣任職,因經管業務必須與中央府院及各部會協調、連繫、合作,十數年來,赫然發現各單位竟然有不少家鄉俊彥,恐不止數倍於「京官三十六」,九職等至十三職等之司處組主管、專門委員、科長、秘書即不下三十人,八職等以下更不在少數,我們常常「見樹不見林」,如能一朝「集樹而成林」,那將是何等壯觀的景況,年前曾分別與現任的顏主席、李縣長及吳立委建議擇時作聯誼之聚,把我金門在中央分散的力量集中,把中央給我們的阻力化解,把現有的助力擴大,讓金門在中央發聲,把宏大的主力呈現,惜因諸多因素延滯,至退休時仍未能實現,辦事不力,愧對主席、縣長,企盼此議仍能早日實現。

人才的培植是件「樹人」的工程,必須長期予以重視、珍視,並以愛惜、痛惜之心灌溉呵護,這是金門的希望,何日達成「走向世界」的宿願,全靠「後浪」奮力推「前浪」,一代應比一代強。

從「欺神」想到「欺人」,斑斑事跡浮現,往昔曾見相輕、相欺、相爭、相鬥、相殘,然後是兩敗俱傷,慘不忍睹,只因心有相妒、相忌之心,「人比人」的不甘不願,在狹隘的心胸終嚥不下這口氣,而掀一場無意、無義的「自殘」,可嘆!

先人洞悉人性的弱點,留下「近廟欺神」箴言,對後人痛下針砭,警示惕勵,無非要發揮對後人提醒,點醒的「灌頂」功能,收勒馬懸崖的功德。人生途中,總不免會被強人欺、惡人欺、小人欺、熟人欺,甚至受親人欺,儘管萬般無奈,感到可悲、可嘆、可鄙、可哀、可憐,我們如能坦然面對,泰然處之,淡然視之,甚至藹然受之,必可立見蔚藍長空,和風麗日照人間。

謹記「銘訓」,「神」不可欺,「人」亦不可欺,「暗」更不可欺,尤其:暗「室」不可欺,暗「魂」不可騙(報應歷歷,不可不信),暗「事」不可做,暗「步」不可使,暗「路」不可行,暗「情」不可通(通風報信、內線交易、貪瀆合污)。畢竟我們不是「聖人」,但可作為朝夕惕勵,暮鼓晨鐘!願共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