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戰地政務及其評價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945
字型大小:

再論到水利工程,大部分的工程也是動員軍方的力量完成的,部隊投入龐大的人力,或攔河為壩,或挖土為塘,或築堤成湖,都使得金門的水源得以確保,也提供相關養殖業的發展。李清正先生回憶:「就我親身經歷來說,民國五十九年我從政戰學校畢業,分發到金門服務,那時金門的水資源很缺乏,就要利用水庫蓄水,我當時擔任排長,有半年的時間都在挖太湖,把汙積的泥沙挖除,現在我們看見太湖滿滿的湖水,這些都是兵工協助的成果。」

再來是造林,曲知平先生回憶說:「民國四十四年我到金門時,全島類似一座荒島,樹木很少,全島瀰漫著風沙,現在的中山林那個地方也都還沒有樹木,但歷年來國軍投入造林的人力數以百萬計,才有今天美麗的金門。而且隨著造林的成功,水土的保持得以確保,水位上升,民眾才能獲得充足的水源。」

李清正先生亦表示:「金門的造林工作也要歸功於部隊,早期金門飛沙走石,都是靠阿兵哥種植樹木,種植木麻黃,才能防風定沙。四十年代,造林是非常辛苦的,那時每一棵樹都要掛一塊小鐵牌,上面寫種植人的名字,這個人不但負責種,平日還要澆水,負責它存活和成長, 金門氣候乾旱,取水不易,所以要讓樹木存活並不容易,現在金門有這麼多樹,處處綠樹成蔭,這都要歸功於軍方。只有在戰地政務時代,才能運用軍方的力量,動員阿兵哥來種樹,而這項造林是造福金門世世代代的功業。」

就地區的醫療照顧來說,曲知平先生說:「金門原本是醫療設施貧乏地區,但由於部隊的進駐,早期的軍醫院和部隊的衛生營、連散佈在金門各地,提供一般病人的緊急救護,儘管醫療資源比不上台灣,但較之從前已好過數倍。後期現代化的花崗石軍醫院完工後,更提供和軍人一樣的照顧和服務,民眾生病可以免費接受醫療。傳染病更因環境衛生的大幅改善而絕跡,這樣改善儘管是透過強制手段而達成,但對衛生的改善和疾病的防治卻有莫大的貢獻。」

其實,戰地政務最重要的是對金門教育的投資。金門開發很早,明清時代文風鼎盛,向有「海濱鄒魯」之美譽。但抗日戰爭一起,金門不久即陷落,大批知識分子避難南洋,或遠走內陸,學校大都停辦。勝利之後,學校雖有恢復,但元氣大傷,島民大部分均是目不識丁。國軍進駐金門後,因應時局需要,開辦民教班、婦女識字班,以灌輸政治思想,但無形中提高島民的文化水準。運用軍中的資源,協助開辦學校,實施強制性的義務教育,掃除文盲,並選派軍中優秀的幹部充任教師,以補充師資的不足。投入人力物力興建現代化的校舍,李清正先生回憶說:「就學校的興建來說,金門有有很多學校例如:柏村國小、安瀾國小、述美國小、開瑄國小、多年國小、卓環國小:::等等都是以一些師長名字來命名,因為這些學校都是部隊興建,因此以部隊長的名字來命名,可見軍方對地區教育的貢獻。」

張奇才先生亦認同戰地政務對人才的培養,他說:「如果不是戰地政務時期相關制度的配合,金門現在不可能有二百多個博士,千人以上的碩士,及許多中央官員,軍中將領也位及中將。」戰地政務至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完成階段性任務而功成身退,陪同地區民眾走過烽火漫天的歲月,有血有淚,有辛酸也有甜美的回憶,但每個人的看法和感受均不同,李清正先生表示:「協助金門地區完成諸多基礎建設,對促進金門之繁榮發展,功不可沒,這是非常值得感激與懷念的。」

王延卿先生亦表示:「今天的金門的發展有這樣的成就,我覺得與過去實施的『戰地政務』是很大的關係,金門的各項建設依賴軍方的很多。如果純粹依賴地方自治財源,根本無法完成,現今金門地區道路四通八達,密度之高,冠於亞洲。這些成就都是兵工的傑作,也惟有『戰地政務』,兵工協建才能順利實施。」(一○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