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璀璨金門再起
金門是一處歷史悠久、景色優美、民風淳厚的地方,明清之世,文才武將蔚起,「人丁不滿百,京官三十六」為金門曾經輝煌的一頁,留下了動人的註腳;近世以來,生聚日蕃,先人遠渡南洋者極夥,堅苦卓絕,衣錦還鄉,是金門民富鼎盛的一段僑匯文化時期;降及近代,國家動亂,金門一躍成為國共爭戰之地,每一場戰爭,都牽動著敵我雙方最後的殊死成敗:::。金門的建築,正是這一篇篇歷史無言而又具體的表達:閩南式建築、雜揉南洋風格之建築與近期許多國共戰爭所遺留之戰役遺跡等,型制豐富而多元,精緻者有之,雍穆者有之,鬼斧神工者亦有之,一磚一瓦,處處古蹟,令人發思古之幽情,悠然神往。透過這些建築,讓我們對於古人可以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沈思著他們的沈思,夢想著他們的夢想,揣度著他們生命的一切,音容笑貌,充塞迴盪於每一棟古老建築的一木一石當中:::。建築,正是一部活的歷史,讓我們對於自身的存在,有更多的歷史連結。
金門眾多歷史建築當中,廣為世人所熟知,最負盛名者,莫過於「莒光樓」,這棟興建於民國四十二年、仿古宮廷式建築,肩負了當時賦予之特殊歷史意義:::表彰金門歷次戰役英勇官兵之犧牲奉獻。台海分治以來,金門是國共內戰的主要戰場,大小戰役,在此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島地上,落彈數十餘萬發,無處無之,犧牲無數的人員──「莒光樓」的興建,便是為了紀念這些英勇的國軍官兵。斯時,物料取得不易,構工困難,時任防區最高指揮官──胡璉司令官更與軍中同袍,共同挽起袖子,加入建築工事,以鼓舞士氣,因此不消多久,樓起巍峨,氣勢雄偉的莒光樓於焉竣成,立於樓上,望盡西南海域與隔海的小金門,與大陸廈門更宛若咫尺,一衣帶水,山河在望,位扼金城地區制高點;額坊上更有大膽戰役英雄賴生明先生之題字,足勵後人景法。景觀殊勝,位置險要,凸顯莒光樓的身世是要注定如此不同凡響。
在軍事緊張的年代, 先總統蔣公多次來到金門,每到金門,必定前往該處視察,遠眺大陸山河,在時代的氛圍與強人政治之下,使莒光樓超乎他處,成為更多人著墨的地方,增添它在歷史上的能見度,奠定它無可取代的地位。無論就建築層面及歷史情節而言,此一建築已成為世人冷戰時期共同的記憶,更是金門人特殊的集體記憶。隨著國共戰役的激烈,海上長城──金門,是國外反共人士到達自由中國,指名參訪的一個重要地方,因緣際會,金門的地標─莒光樓也隨著參訪外國人所寄送的風景明信片,散播到世界各個角落,可以說,倘若未到此一遊者,即意謂著不曾來到金門;至於金門居民,對於莒光樓最深刻的印象,要算是小學時候,在特定「郊遊」的日子,前往「朝聖」一番了。
今天我們在此舉行紀念活動,邀請胡璉司令官、賴生明士官長遺族,以及曾參與戍守金門之歷任司令官、戰士等,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相約來到這塊曾經共同攜手打拚,流血流汗,誓死捍衛的地方,緬懷這一段歷史;我們也舉辦了「懷念金曲」、「重返大膽島」、「砲戰前夕──武文斌先生畫作捐贈」:::等系列活動,紀念活動所設計之各項系列活動,主要是希望宣揚莒光樓之精神與文化內涵,並冀望在未來嶄新的歲月中,莒光樓更能代表著金門,盡褪軍事承載,重新刻劃歷史,賦予建築之新意,以作為此地之代表:::展現悠久歷史與豐富多元文化之櫥窗,向世人敘說屬於金門的無盡風華:::。我們期盼未來的金門,是一個富庶豐饒的代名詞,而不再只是一具冷戰時期無言的雕樓。
面對這個重要的日子,我們也敦請曾在八二三炮戰與金門共存亡、前小金門師長、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先生、許歷農老司令官及各界人士撰文,試圖剖析、探究建築物的身世,藉以敘說金門,捕捉人們心目中莒光樓的圖像,呈現我們已了解或未能了解的莒光樓,將之輯編專刊,紀其實以載乎史,存供後世徵文考證之用。所載者,只為表彰那些躬親與役,力守國土,一夫而為天下先,力守崗位,勇敢無懼者之英勇形象!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應當憬悟「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之普世價值,觀諸數千年來人類歷史都將證明,凡因為意識型態或獨裁者之鼓動,將人民捲入戰爭漩渦,都是極端不智的。苦難的中國,苦難的金門,是歷史上已逝的一段悲劇,我們必須了解,歷史將會檢視那些曾經為任何理由而發動戰爭的人,因為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戰爭已絕不是唯一可能的對話,而是一種沒有贏家的殺戮。人類主宰著唯一的地球,誠然應該具有更高的智慧去尊重他人,以延續地球上所有生命為己任,因為唯有憑藉他人的存在,才能彰顯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莒光樓是金門的地標,標幟著國家過去的一段苦難日子,也是許多人心目中永恒不朽的建築,今天,我們即將賦予新意,金門人即將以自己的刀筆刻劃自己的歷史,歡迎大家一起來見證金門的蛻變與新生。(本文作者為金門縣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