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戰地金門史話》戰地政務及其評價

發布日期:
作者: 董群廉。
點閱率:856
字型大小:

金門民防武力是一支紀律嚴整的部隊,在戰地政務之下,金門實施的是全民皆兵,儘管是百姓的身分,卻受軍事的管理,所以動員非常迅速,可以協助國軍對抗來犯的敵人。許明鴻先生回憶說:「民國六十五年有一次防區舉行實兵大演習,全島進入備戰狀態。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到金門來視察,恰巧遇到防區實兵大演習,司令官夏超陪同經國先生要到古崗湖,但當晚已經實施宵禁,民防隊負責交通阻絕,車隊在路口當場被負責守衛的民防隊攔下,司令官的待從官搖下車窗,告訴守衛路口的自衛隊員說:『後面的座車是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自衛隊員回說:『行政院院長!行政院院長我不認識。現在已經進入演習階段,行政院院長跟一般人一樣,除非有通行證,否則不准通過。』那時自衛部隊已經做到只認通行證,不認人的地步。自衛部隊做到執行命令、嚴格貫徹命令的程度,讓經國先生印象非常深刻,對金門的自衛部隊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曲知平總隊長亦表示說:「金門自衛部隊是一支非常有戰力的民防武力,他和其他國家的民防組織很不一樣的,例如德國、日本的自衛隊主要是以防災為主;金門的民防組織則是以戰鬥為主,在組織上,他是一個戰鬥體,是陣地縱深的一部分。金門自衛部隊的訓練,年訓的時間雖然沒有國軍部隊的時間那樣多,那樣頻繁;但金門自衛部隊的訓練是一季一季,一年一年,逐季逐年累積的,他戰力並不亞於國軍部隊。金門高中、職學生在學校就已經接觸一部分軍訓課程,每年暑期還要參加軍事訓練。一般人從十八歲開始接受軍訓,單兵、伍的戰鬥動作年年都要受訓,所以一般人到二十八歲,最起碼的都已經受過十年的軍事訓練。」

前縣長陳水在以他的觀察說:「金門的百姓對國家政策配合和對國家的忠誠度和其他地區的人民相比,如果可以評分的話,相信它得分是比較高的。這是因為金門的百姓每天面對著中國大陸的武力威脅,在這短短的幾十年,大陸對金門造成重大的傷害,無形中培養出同仇敵愾的心理,孕育了生死與共的觀念。他們身歷其境,如果我不拿起武器就無法生存,這是別無選擇的辦法,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多的宣傳和教育,也無需思想控制,因為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不拿起武器就無法生存。就我個人來看,思想的控制遠不如自發性的體認,大家面對戰爭所激發出來的觀念,只有支持政府,只有配合國軍,只有拿起武器,才能存活下去。」

不過,金門百姓的犧牲很大,當時民防訓練和演習,公家既沒有提供膳宿,也未發給薪水,也就是沒有任何待遇,而且要求絕對服從命令。為了保鄉衛國,金門百姓付出很大的心力,至於一般百姓對民防訓練的感受,平心而論,那是身不由己的,在大時代的現實環境,金門當時實行的是軍事管制,在戒嚴的大帽子下,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要接受,那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台灣政治民主化以後,「一國兩制」的的差異愈為明顯,相較下金門民眾的負擔愈顯沈重,隊員訓練由被動的接受轉為厭煩、抱怨,又因經濟因素的影響,年輕隊員相率舉家遷台,隊員日益老化,自衛總隊最後也不得不走上裁撤的命運。

三八、戰地政務及其評價

國軍進駐金門後,金門彈丸之地有金門防衛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門縣政府等機構。最初福建省政府主席由胡璉司令官兼任,胡璉離職後,金防部司令官和福建省主席分別由劉玉章及戴仲玉出任,然而軍政首長,各自為政,互相掣肘,真是「一國三公」,無所適從。中央或許風聞,認為現行體制不合戰地需要,遂決定將福建省政府遷到台北新店。 四十五年七月中央劃金門、馬祖兩地為戰地政務實驗區,在金門成立金門政務委員會。福建省政府不再處理民政,將行政權責移交政務委員會管轄。戰地政務之目的,是為配合反攻軍事需要,實施軍政一元,發揮統合戰力;在非常破壞中,從事非常建設,安定社會秩序。國共戰爭經過長期的對抗,終於得到一個結論,國家興衰,戰爭的成敗是決定於政治,不是決定於軍事。軍事的任務是打點、攻城;政治的責任是打面攻心。(九十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