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的概念與推動──金門申遺的可行性評估
步驟2
世界遺產中心:珣檢查提名是否完整
世界遺產中心成立於1992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有關世界遺產事項之集中點與協調處。
步驟3
ICOMOS與/或IUCN:珣專家至現場,評估它們的保護與經營管理。
珩準備一份技術性報告。
珜評定資產是否具普世性價值。
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onuments and Sites)與世界保育聯盟(IUCN,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這兩個非政府組織是世界遺產技術顧問團體。
步驟4
世界遺產局:珣檢視專家之評估。
珩評鑑提名,或請締約國提供更進一步的資訊。
世界遺產局(The World Heritage Bureau)是由世界遺產委員會七個成員組成的小型執行單位,替委員會準備各項工作。
步驟5
世界遺產委員會:珣做最後之決定,被提名之場所是否被列名於世界遺產名單。
珩或是在提供更深入之資訊前,暫緩列名。
珜或拒絕列名。
世界遺產委員會由21個締約國的代表組成,負責世界遺產公約之執行。
(資料來源:傅朝卿,︿推動參與世界遺產之行政與程序問題﹀,︽二00三年文建會世界遺產研習營︾,2003,頁13-1。2)
在時程上,每一年的六月或七月是世界遺產委員會開會決定當年列名名單的時刻,任何一個國家若想要在當年的世界遺產列名,就必須在前一年的二月之前遞送申請書,因此法定的審查時間就有二年之久(傅朝卿,2003:13-2)。由於台灣並非世界遺產公約的締約國,目前要談加入世界遺產委員會、申請世界遺產有實質上的困難。不過,利用這個追求世界遺產的準備過程,提升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的水準,促進文化保存與自然保育的國民意識,會是我們最大的收穫。
另外,值得我們密切注意的最新調整是:為了改變︽世界遺產名錄︾的代表性,一九九四年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十八屆會議通過了「建立平衡並具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目錄之全球戰略」。全球戰略為︽公約︾的實施提供了參照和方法框架,鼓勵各締約國,制訂均衡的預備名單,提名︽世界遺產名錄︾內代表不足的地區和類別的新遺產,使︽世界遺產名錄︾更趨平衡並具有代表性。2000年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二十四屆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決定(以下簡稱「凱恩斯決議」)。根據這項決定,委員會每屆將會確定審議的遺產提名數目最高限額。作為第一次試行辦法,建議2003年召開的第二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的提名數目最多不超過三十個。委員會同時還決定,除了尚沒有遺產列入︽名錄︾的締約國以外,所有締約國不得提交一項以上的提名。
(三)金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之自我評估
珣文化遺產的評估
︻優勢部分︼
a、金門建築文化的多重性:閩南(傳統)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歷史的豐富性及類型的多樣性,非常具有特色。
b、金門傳統聚落與建築保存的完整性:不僅相對於現代化及都市化後的台灣,以及經歷過文化大革命與經濟開放的閩南其他地區,金門的傳統聚落與建築保存的完整度高,是閩南建築文化圈的最後一個基因庫。
c、歷史舞台上的焦點:近代國共戰爭、世界東西兩大集團的冷戰,促使了金門成為舉世聞名的戰地。
︻劣勢部分︼
a、保存意識及社會共識之不足:地方意見領袖對於開發的迷思,對金門發展的定位過於膨脹。年輕一代對於歷史保存並無意識,現代化與歷史保存的衝突。
b、資源投入不足:由於維護古積及歷史建築經費龐大,公部門勢必要積極投入,將傳統風貌視為公共財。
c、相關科技及人才培育之不足:保存技術的研發不足,造成傳統建築之不實用性,如白蟻問題。人才缺乏,一直是金門地方發展的絆腳石。
d、尚未與觀光產業結合,缺乏經濟上的動力。
珩口述與無形遺產
︻優勢部分︼
a、金門尚存有幾個類型的藝術與文化,如戲曲類的南管、高甲戲,工藝類的傳統匠師、陶藝家、燈籠師傅等,民俗類的城隍出巡、七娘媽、中元普渡、宗祠祭祖、掃墓等。其中,宗祠祭祖活動保存古禮,為台閩地區少有,最為重要。
︻劣勢部分︼
a、部分藝術源於中國大陸,尚無創新能力,亦即需要發展獨特性。
b、祭祖活動有逐年簡化之趨勢,值得重視。
c、尚未與觀光產業結合,缺乏經濟上的動力。
三、推動的基礎研究工作
(一)文獻收集與分析
珣世界遺產相關概念、法令、文件、申請程序、後續經營管理、監測機制、配套措施等做法的收集與分析,藉以了解國際上對於世界遺產的潮流,以及申請世界遺產的具體做法。
珩金門鄰近區域(中國華南、台灣)已列名之世界遺產的個案資料收集與分析,以詳盡了解區域內世界遺產的現況。
珜金門相關研究成果、出版品的資料彙整,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及戰地資源,已掌握金門地區作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條件。
(二)實地踏勘
珣實際踏勘、考察福建地區已列名世界遺產者(如武夷山複合遺產),或申請中的世界遺產候選名單(如泉州海上絲路起點),藉此比較、分析金門的優勢與不足之處。
珩金門具有世界遺產潛力之自然景觀、人文史蹟、戰地遺址之考察,藉以提出申請世界遺產的文件準備工作。
(三)圖面資料的彙整、影像的記錄
珣具有世界遺產潛力的個案,根據世界遺產申請的作業流程,進行圖面資料的收集,如位置圖、配置圖等。
珩以數位照片或幻燈片,進行世界遺產潛力個案的影像記錄,以利後續申請文件的整理。
四、結語
(一)短期的工作
珣讓金門的公部門、民間部門了解世界遺產之相關概念、法令,以及未來發展的效益。
珩區域內世界遺產列名者、申請者的比較分析,釐清金門的優勢與劣勢。
珜製作申請世界遺產的相關文件,並翻譯成英文文件,以便未來之需。
珒推動金門申請世界遺產之具體策略,特別是縣政府相關法令的配套、經營管理,以及民間部門的共識凝聚。
珛促使金門藉由世界遺產的申請、準備過程成為文化、生態、產業永續發展之島。
(二)金門的未來需要「世界遺產」
珣「世界遺產」真正能夠帶動觀光、促成與世界接軌的途徑,應是未來最重要的施政主軸與社會共識。
珩公部門與民間社會需進一步提升,思考另類的發展策略,亦即以文化保存及生態保育作為地區的發展目標,打造一座具有歷史情境、人與環境共生的島嶼。
珜金門的未來能否走出大格局、永續的發展經驗,端賴「世界遺產」的整理與籌備工作。這兼顧基本面及操作面的事業,是一項長期的社會文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