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廿年一覺搬家夢
搬出來外面住,已經有二十年的光景了。
這些年來,不管搬到金城住,還是搬到山外住,我最優先的考量,都是選擇距離學校和車站近的,如此一來,我要回老家或上班,都很方便;尤其是在二十年前,一個只會搭公車通勤的人,當別人都已經進步到開轎車或騎機車的時候,唯獨我,還是風雨無阻的當著快樂的公車上班族,要好的同學和同事得知實情,都會譏笑我跟不上時代,我也從來沒有否認自己的落伍。
直到有一天,又有一位非常要好的同學,當著眾人的面調侃我說:「人家美國的太空梭,都已經出了那麼多次的任務,都快要被淘汰了,你還在擠公車上班,真受不了你!」當時,我一聲也不吭,第二週,就去考到了一張機車執照;第三週,就把帥氣的機車給騎上學校,頓時,我立刻成為同仁目光的焦點;這時,那位譏笑我的同學,也不得不對我另眼看待,並豎起大拇指,稱讚我說:「孺子可教也!」
記得,還住在老家的日子,常聽先伯父和爸爸說,我們老家客廳的屋頂中樑,是先祖父滿四個月當天上的樑,先祖父生於民國前二十五年,屈指算起來,老家建造距今,已經有一百一十七年的悠久歷史了。
老家的房子,由於建地面積所限,巷子極窄,幾乎可稱之為「摸奶巷」,在我的窄巷記憶中,攀岩比賽是最值得回憶的。老家和叔公家僅一巷之隔,因為巷子特別窄,自然成了我和弟弟、同伴攀岩比賽的最佳場所,我的腳程素快、腳力素健,加上平時常練習,岩石和磚塊構造又特別熟悉,所以十次比賽,總有八次我都是贏家。
「下間」原是先叔祖的舊居,以前先伯父和先姆媽也曾經住過幾年,但是由於巷子內寬外窄,故有風水之說,聽先伯父說,這就是族人他遷的最大原因;(另有一說,因巷子內寬外窄,所以才能儲財,人丁才能興旺。)我寧願相信後者之說法。聽先伯父說,由於下間中樑的正中央位置,正對著先叔公的燕尾,所以房子「不好住」,因此,它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了。
舊厝(家母管它叫「雞間」)是先曾祖父母的舊居,我們小的時候,母親在裡面養了許多雞鴨,每當過年過節前,要宰殺雞鴨時,牠們好像都變得能通人性,彷彿預知自己將大禍臨頭,所以往往會出現「雞飛鴨跳」的壯觀場面,尤其是翅膀長硬、孔武有力的大公鴨,更會奮其餘力的飛上牆街去,趕也趕不下來,害得我們母子多人,弄得滿身是雞屎鴨屎,抓了半天,也抓不著。
母親還在舊厝裡,種植了一株番石榴,所以,每年暑假,我們都很有口福,因為有「紅米的」番石榴可吃,後來聽人家說:「把番石榴種在屋子裡,對屋主不好。」先伯父和母親才忍痛把它給砍掉了。
聽先伯父說:在我們的家族中,因為有一位先祖蓋了「口間仔」,(「口」意指「門口」),如果把它和老家大厝合起來看,形狀就好像一個人伸出右手,意欲向人乞討之狀,所以自從蓋了「口間仔」以後,從此,家道就開始中落了。
猶記得是民國五十七、八年間,有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嬸婆、母親三個人,正在口間仔前的那口石臼旁,聚精會神的用石杵舂麥子,當時,因為我背對著窄巷,縣長大人在陳依煌鎮長(曾為我師)的陪同下,從宗叔公家走了出來,順道前來我家造訪,我卻沒能即時發覺,被老師狠狠的訓了一頓,依煌師說:「縣長來了,你還愣在那邊做甚麼?怎麼沒有說縣長好,還不趕快站起來招呼縣長坐?」不知者無罪,我真的沒有注意到,因為當時,誰會想到一位堂堂的百里侯,會突然的來到此窮鄉僻壤來廣求民瘼。
我在想,可能依煌師早已忘記這件塵封往事了,但是事隔三十幾年了,這件不愉快的往事,我還是記憶猶新。現在,我忝為人師,對學生的禮貌要求,從來就不曾輕忽過,我相信當年的事件,對我的啟示和影響是一輩子的,畢竟一旦當了人家的學生,對老師的要求與訓誡,都只有敬謹從命、欣然接受的份兒。
軍中流傳著一句話說:合理的要求叫「訓練」;不合理的要求叫「磨練」;庶幾近之!庶幾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