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感謝生命中的一切
很久之前,看見貴報徵求感恩的故事,原本早就應該下筆了。可一方面因事情太多,一方面又想到陳之藩先生在「謝天」一文中說「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就如他一樣,覺得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反倒不知如何著墨。
直到那一天,粗心的我在松山機場一下飛機,才發現忘記帶零錢,還少二十元才能湊足五十元坐客運到南崁。天色已晚讓我的心變得更焦急,匆忙趕回家的人潮裡,每一雙眼卻變得更陌生,仍是鼓起勇氣找人換零錢「不好意思!:::」「對不起:::」終於,遇見了那位美麗的小姐,在沒有足夠零錢的兌換下,問說你少幾塊錢?然後毫不猶豫的從她黑色的皮夾裡拿出了二十元,也拒絕了我塞給她的一百元。除了謝謝,我說不出任何言語。匆匆忙忙趕去搭客運,一幕幕感恩的畫面竟也尾隨而上。疾逝而過的街道與人群,卻使得那畫面變得更清晰。我知道,這一次,我必須下筆了,把心中波濤洶湧的感恩寫出來,雖然我也知悉,縱使如春蠶吐絲般地傾盡全力傾吐,我仍沒辦法連綿出生命中需要感恩的事情:::
追本溯源,我最要感謝的是生我撫我、養我育我的父母,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甚至是遠古某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中,某個人曾救助了祖先一條命,所以在二十幾年前我才得以誕生在這美麗的小島上。簇擁著幸福的童年與回憶。
小時候,家裡開雜貨店,六七十年代,阿兵哥仍多,為生活打拚的爸媽,不僅要撫養我們五個小毛頭,還有奶奶及整個家族。忙得連吃頓飯都沒有辦法好好坐下來吃完,更遑論是對小孩的教育,爸媽從不過問我們的成績,也無暇管我們功課寫好了沒,可看著辛苦工作的爸媽,我們倒是很守本分的寫好功課,也讀出了不錯的成績。更重要的是,爸媽良善的個性,總在一次次的熱心助人中,潛移默化著我們,不道貌岸然對我們說教的父母,卻給了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德行。
國小時,遇上了一位認真的好老師,從幼稚園帶到五年級,整潔、秩序的獎牌常成為班級的光環之一。在勝利的氛圍下成長,個性裡也長出了榮譽的秧苗。在我人格形塑的黃金時期,可以遇見教學嚴謹的李麗明老師,讓我在學業與品行上皆能兼顧,每次回想起來,心中總是滿滿的感激。
國中時,何其有幸的我又遇上了位好班導,王先鎮老師不但是一位傳道、授業的經師,更是一位持續在我人生道路上解惑的人師。那時,應是叛逆的時期,但老師溫和的個性,慈祥的目光,與親切的語氣,卻常讓人把反叛的衝動平緩了下來。最記得的是剛上國中沒多久,他和我們說了一個「吃餅精神」的人生哲學,只見他不疾不徐的說:「人生就像一塊大餅,其中一半是甜的,一半是苦的,這甜的會愈來愈甜,苦的也會愈來愈苦,所以,現在我們要趁這苦還不是很苦的時候,先把他吃完,以後的人生,就可享受無比的甘甜。」九月的天空下,空氣中仍殘留季夏的悶熱,燥熱的心,似懂非懂的年紀,卻記起了老師這一番話。在往後的日子中,每當有困境時,它總是默默浮起,咀嚼時真是難嚥的苦澀,可走過後,卻是齒頰流芳的甘甜。
就像那一次,國三時父親的驟逝,第一次體會了人生的苦味。那時的母親,突然變得很孱弱,常半夜起來哭泣,那時的我,也瞭解了什麼叫半夜失眠。身為長女的我更告訴自己:要更堅強:::
父親逝世到今也已十一年了,這十幾年中,曾經惶惑不堪,也曾經怨天尤人,曾經黯然心碎,更常忍住淚水:::走過的苦,如今看來,突然變得雲淡風輕,甚至有時也會瀟灑的感謝上天給我這樣的環境來磨練與鍛鍊我,所以對一些落井下石的人,或生活的不順遂,也開始學著感恩,就如有位哲人說過:困苦的環境是上天給世人最美好的禮物,因為它可磨練一個人的心志。另一方面,每想到這當中受到的恩情,心中更是滿滿的暖意:王老師與師母不時的關懷與噓寒問暖、社會上善心人士的雪中送炭、政府福利制度的幫助,都讓我見著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也使我在逆境中不斷的勉勵自己要更樂觀進取,才對得起那曾經幫助過我的人。他們對我的幫助,已不只是物質上的,更是精神上莫大的鼓勵與激勵。所以每當想到「受人點滴之恩,必當湧泉以報。」這句話,就覺得面對人世間洶湧的恩情,我這一生是回報不了了。只有認真的過每一天,貢獻自己的所長,就如如今為人師,一直希望把生命中的愛與感動與人分享,我想:渺小的我也只能以涓涓細流回報大海的廣闊恩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