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仁懷一人子
我夏興六郎公世裔有一支派,在清朝乾隆年間,從大陸廈門市的東嶺,渡海前去彰化縣埔鹽鄉,卜居於大有村,這是一個靠海的小村莊,目前大部分居民,都是我族人,是我夏興陳氏一脈相傳的血緣親人。
大有村的陳姓族人,篤實誠懇,以農漁維生居多,少數往北部發展的族人,亦都能一秉祖德,認分勤實,奮勇打拚,廣博鄰里敬重與好評。在這些宗親裡,若論對我陳姓宗務用力最勤、著力最深的,當屬宗兄為猛先生最為人稱道。
早年,為猛宗兄還在鹿港打拚,做人學徒,備極辛苦,二十九歲那年,他做了一個關鍵性的決定,即是帶著新婚未久的妻子和甫出生的長女,一家人冒險到北部討生活,初時,以開貨車為人送貨,夫人則在車內幫忙打理雜務,後來,聲譽與信用漸著,又有貴人好友相扶持,插旗了營造業,如今,已是新莊一帶頗負盛名的建築業者。
為猛大兄創業有成後,近年,積極培養接班人,在他的調教下,子女皆已能獨當一面,近年來,他已漸漸退居二線,讓子女擔負公司更大的責任。
他是一位有為有守、崇法務實的商人,因為善與人交,博得了許多政商界的好人緣,五年前,他做七十大壽那天,在包場的餐廳裡,他向我介紹了好幾位政商界的聞人,其中有縣長、議長、署長、縣市議員跟地方首長,連最基層的公務員及勞工朋友,都成了他的座上賓,他的好人緣,充分展露無遺。
大有村本無宗祠,所以歲時祭祀,僅能在一間傳統的古厝裡面為之,連來賓參拜和裔孫祭拜的空間,都小得可憐,所以,每年的清明節前夕,我應邀回大有村祭祖,都覺得如此的空間,有些捉襟見肘,施展不開。為猛大兄當過宗親會的理事長,比別人更感同身受,所以卸任後,剛好碰到自己決定交棒,本尊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經營宗務,他為自己訂下了兩個不可能的任務,一個是創立「世界六郎公陳氏宗親總會」,另一個就是覓地蓋大有村的陳氏宗祠,他是一位講求時效、劍及履及的實業家,他把這種精神用在推動這兩件宗務上,結果,都在短期間立竿見影,最後他都成功了。
最近,他把新近完工的宗祠照片寄給我,要我提供改進意見,有關營建事務,我是門外漢,何敢輕讚一詞?但家廟的楹聯是我主撰的,很想利用這個機會,秀給大家沾沾喜氣,還請方家指正:
大有村陳氏宗祠大門十三字聯,我是這樣寫的:
自浯衍廈子拱渡海入彰源流遠;
由滿迄今先賢拓荒定址恩澤長。
另一副十一字楹聯,我撰之如下:
六郎開基子拱渡海衍祖德;
東嶺繼志裔孫建廟仰宗功。
十三字聯之上聯,敘大有宗親之先人徙衍經過,他們由金門到廈門,卜居東嶺,再由東嶺徙衍彰化大有,由子拱先祖率族人冒險渡過黑水溝到台灣開墾的艱苦過程;下聯,則寫大有村宗親之先人從滿清到民國,經過眾人多年的努力,終能選定廟址,建成宗祠的功德。
十一字聯之上聯,記子拱這一支派的源頭,就是我夏興陳氏的開基祖陳六郎,也即是標出大有陳家的原始淵源;其下聯,則點出子拱先祖的所從來,他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由東嶺徙衍彰化大有,如此一脈相承,昭穆井然有序,不致紊亂。
高風仁懷的為猛大兄,今年已七十又五歲了,但由於他生活規律,勤於運動健身,生性樂觀進取,善與人交,誠信待人,廣結善緣,時時充滿活力,所以身形雖較壯碩,但看上去,最多六十開外。如今大有陳氏宗祠(或稱「家廟」)已竣工,而廣受注目的「世界六郎公陳氏宗親總會」也已運作有年,且已步上軌道,並成功舉辦了兩次海內外的聯誼會,首次假彰化大有舉辦,去年,則遠赴馬來西亞的麻六甲州辦理,且約定每三年,由各支派輪流舉辦,以聯絡宗誼、緬懷祖德。
未來,還有許多繁雜的宗務,需要為猛大兄登高一呼,盡力促成,我相信這一位備受肯定與推崇的領袖人物,雖然已退休多年了,但恐怕還是閒不下來,因為,以他的深廣的人脈和健康的體魄,加強加重服務宗親和鄉親,此時此刻,正是人生的黃金歲月啊!
身為備受寵愛的宗弟如我,雖然,也已退休有年,但,只要大兄需要我,我是沒有理由推辭的。看樣子,「退休」這個詞兒,改變的是我們族兄弟的「狀態」,而改變不了的,卻是我們共同的「毛病」:一種無法變異的為宗親、為鄉親服務的固執「心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