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尋覓擎天崗牛群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文榮。
點閱率:1,807
字型大小:

……擎天崗牛群因為暴斃而引起各界人士的注意。日治時期公元1934年,日本政府在這裡設立大嶺卡牧場。金山、萬里農民寄養的牛群達3000多頭。
台灣光復以後擎天崗山區列為國防要塞,公元1985年擎天崗列入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農地面積的減少,耕牛的需求量大減。
筆者民國六十五年於一所高職任教並擔任工科導師,學生決定到擎天崗郊遊,要求我邀請同年級商科女生班級參加。找我同學王兄幫忙,他擔任國貿科導師,他很爽快的答應。
當天天氣晴朗,擎天崗春天難得好天氣。燦麗陽光灑在翠綠的草原上,兩班男女學生,做團體遊戲、唱歌,玩得很盡興。這是對擎天崗首次印象。
時隔三十三年,民國八十八年夏天,經常到冷水坑,登山、泡溫泉。順便到擎天崗,走魚路古道,探訪人文史跡。最感興趣的就追尋牛群,尋訪多次,都沒有結果。
經台北市農會翁先生介紹,認識邱阿化先生。他於民國八十二年退休,工作達四十一年之久。離職時介紹他的鄰居何正雄先生接任管理牧場工作。經邱先生介紹認識何先生,他對牛群的動態,十分清楚。在何先生的指引下,民國八十九年夏天,終於找到兩處牛群。
冷水坑遊憩區停車場,過菁山吊橋,往前走五十公尺處右轉,走小徑,出現一座水塘,旁邊聚集十二頭大小水牛。
另一處在土地公廟前往竹篙山步道,走到一處碉堡附近,平坦地形上幾處小水塘,聚大小二十七頭牛,或臥或站立,或保持警戒狀態。尋覓多次,終於有了答案。
多次帶家人到擎天崗草原遊憩,躺臥在翠綠的草原上,遠眺周圍青翠的山巒,仰望湛藍天空裡飄逸白雲,深呼吸幾口冷冽純淨的空氣。恬靜的氛圍裡,怡然自得,安然自在。
春天來時,遼闊的原野如舖設綠色的絨毯,形成獨特美麗的景觀。入秋後,草原也會變裝,換上淺黃色彩,也十分迷人。濃霧經常瀰漫,漫步其間,潮潤空氣裡,混合著牛溲味與草原的氣息。
台灣光復後,擎天崗代管牛隻由農友個別經營。到民國四十一年三月,台北市農會成立擎天崗牧場,當時接受農友委託管理牛隻有一百多頭。到民國四十五年左右,達到最高峰,共有六百六十頭。民國六十年代以後,工商業發達,台北近郊農地逐漸淪為工廠、公寓建地,農地快速消失,耕牛需求降低。現在即使農村,也不容易看到耕牛,耕耘機早就取代耕牛的地位。
民國七十四年(公元1985年),成立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全部劃入公園範圍,成為景觀特殊的草原遊憩區;但市農會擁有地上物使用權。牧場與遊憩觀光無法區隔,造成管理上的困擾。同時託管水牛也越來越少,到了民國七十六年,委託台北市農會代管牛隻剩下七十五頭。到民國年八十九年列管牛隻只剩下三十九頭。
  牛隻不必耕田了,農民養這些牛做什麼呢?何先生說:
「健康的成牛還是有人買;但價格很便宜,每隻三萬塊錢左右。」
生下來的牛沒有穿牛鼻,也就無法牽動,控制牠的行動。穿牛鼻,綁上牛繩,這種專業技術已經逐漸沒落。
牛隻必須移動位置卻不聽使喚,拉不動牠怎麼辦?何先生開一部中型卡車,向朋友借來一頭健壯公牛幫忙拉拔,等任務完成,再把公牛載回去還給朋友。 
  多年來遼闊的草原就是天然的牧場,類地毯草長出來,牛群分區啃食,草原保持平整而柔軟。因發生遊客遭牛隻攻擊事件,台北市農會經研討後,決定暫時停止牛隻託管業務,通知委託代管牛隻的農友,今後不負任何意外責任。現任管理員何正雄先生告訴筆者:
  「飼主擔心牛隻發生攻擊遊客的意外,紛紛把牛牽走,現在只剩下十二頭,將來可能全部牽走,以後來擎天崗再也看不到水牛。」 
  牧牛本來就是擎天崗的主人,現在遊客大量湧入,雖以鐵絲網限制牛隻活動空間,遊客如果不能與牛保持安全距離,往往發生意外。牛群消失後擎天崗平整的草原會被芒草攻陷嗎?國家公園工作同仁在電話中語氣堅定的說:
  「不會,定期僱工砍伐芒草,因芒草長高了,容易棲息蛇類,萬一遊客被毒蛇咬到,責任重大。」
  ……擎天崗六百多頭牧牛悠閒啃草盛況,因時代的變遷,一去不返,走入歷史。農業社會裡耕田的主力─耕牛,日趨減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