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與壞的讀本
孩子陸續負笈台灣,空下來的書房和臥房,總變成我閒來無事摸摸索索的空間之一,大部分的衣物、飾品都在慢慢的想念裡分門別類,極為珍惜的書籍、畫冊更是妥貼收藏,唯有對那一堆堆「不務正業」的小說,幾乎視同眼中釘般,一有機會就要裝箱給丟掉。奇怪的是,兩個孩子從小到大在我們的熱心安排之下,各類世界文學名著都被有企圖、有深度的涵養,可她們卻很容易反彈似地鍾情著小說,或許覺得這是紓解課業壓力的方法之一,而且更信誓旦旦地說因此而迷讀功力增進快速,是真是假?只有她們兩有自知之明!
小說和知性書籍的不同處,正在於它隱藏了主題,用動人的情節和比較通俗的表達方式,逐漸逐漸的浸潤洗腦著讀者們,相對於嚴肅的人生大課題、經典作品,小說常被貶詆成次級文化,其實要能夠看到完整的思考,小說仍不乏佳作。
更有的小說情節常被生活借用,譬如女兒因愛瓊瑤小說而背下她的詩詞,還因追逐偶像生平一頭栽進伊能靜、陶晶瑩的文字世界,起先我禁制無力也大發脾氣過,後來想想,唸教科書的考試壓力使她享受不到書本的樂趣,捧讀她自己所選的小說而能延伸學習領域倒不失為壞事,於是趁勢引誘她多方思考,偶而還拿書中人物的行為、處事、態度等經驗作借鏡。映現自己可除可進的優缺點,一路行來才安全渡過中學這幾年的爭執期,我竟仍想趁她們不在丟掉這批我仍覺不上道的書;那麼可見我的孩子們一定也還在看她們的小說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