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下新厝的阿婆
民國四十年季春,筆者服役於200師598團第二營第四連,代理第二排排長,將守備雞髻頭(即雞鳴山)的海防任務,移交給友軍,調到第二線整訓。團部住內洋,第二營營部及第六連住東沙尾,第五連和機槍連住後壟,第四連住下新厝,那時金門部隊除守海防外,多借住民宅,和老百姓同住一個屋簷下,真的是做到了「軍民一家」。
我們營長張定楨,軍校十七期畢業,當時祇有廿六、七歲。是全師最年輕的營長,而第四連連長李蓂廷行伍出身,已四十出頭,參加過北伐、剿匪、抗日、戡亂諸戰役,領軍深得兵心,作戰經驗豐富,受到大家的肯定。此外,第五連廖志民,第六連葉百福,機槍連劉敬敷三位連長,都是營長同期同學。
我們營長年輕氣盛,好勝心強,茲舉下列事例可見他待人處事的作風:
一、保荐本營司書鈕准尉,擔任團部金櫃(財務)的重任,但為時不久,一筆為數可觀的經費失竊,團長韓卓環(其後曾任金門縣民防總隊總隊長),團長擬將鈕某移送軍法究辦。張營長深信鈕准尉,絕不會監守自盜,乃率先捐出一個薪俸,並發動全營官兵,各捐出半個月薪餉,繳交團部彌補失竊款項,而將鈕准尉保釋回營仍任司書。
二、有次全營朝會,營長以一件微不足道的細故,借題發揮把第六連朱排長,罵個狗血淋頭,朱排長在大庭廣眾無端受辱,氣得要捲舖蓋走人,幸為同仁友好勸阻而作罷,但不到旬日,朱排長接到調升副連長的命令。
三、營長常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榮譽是個人的生命,也是團體的生命」。因此凡遇比賽,他必卯足全力,督導全營誓必奪魁,如果不幸屈居第二名以下的話,那可有得瞧的,班、排、連、營逐級開會檢討,要求人人發言,幹部還得寫書面報告,務必找出不能奪魁的原因,及今後努力的方向,誰要敷衍,虛應故事,定嚴予申斥,並飭令重行檢討,給你沒完沒了,誰也吃不消。
200師原為第五軍核心,乃國軍五大主力軍之一,裝備好戰力強,抗日、戡亂,戰功卓著,徐蚌會戰損失慘重,殘餘部隊,自大陸轉進來金,多屬未經正式訓練的新兵,「整訓」確有其必要,上級針對部隊成員素質,是以木馬併腿跳;手榴彈投擲三十公尺,及單槓舉腿上為合格,除師部醫官檢查證明,身有痼疾、罹患疾病、或作戰負傷(持有負傷證)確實不能操作,及每連留伙伕採買衛兵共六名外,其餘全員到課,參加比賽。
鑒於營長爭強好勝,志在奪魁的行事作風,各連竭盡心力,照上級要求標準,加緊操練,白天按表操課,跑、跳、拉、擲,已是累得筋疲力竭,晚點名後,還得打起精神,帶著那些單槓、木馬、手榴彈不及格的菜鳥,挑燈夜戰出特別操。
大概是夜以繼日的操練太過勞累,加以耽心達不到營長的要求,壓力太重,我罹患重感冒,頭腦疼痛,發燒、咳嗽、流鼻涕,醫官也曾經給我打針吃藥,但毫不見效,幸房東阿婆,燒薑糖水給我喝,為我敷濕毛巾,見我吃不下飯,特地為我熬地瓜稀飯,簡直把我當作自己兒子樣的看待,在阿婆細心照顧下,數日後便痊癒,對阿婆的恩情我由衷感念,整訓結束,移往東店、山西、料羅,我都有去探望阿婆,民國四十二年我轉兵科調台灣,迨「八二三」前夕,二度來金,特抽暇往下新厝,不料阿婆已往生,令我十分悲傷,而她老人家慈祥的形象,永留在我的腦海。
這次部隊整訓的三大項(木馬、單槓、手榴彈),與我入伍訓練不謀而合,可說是駕輕就熟,尤其是本排第四班班長,是位名副其實的老兵,對此三大項,更是爐火純青,由他協助我訓練那批菜鳥,在正確的示範、耐心的教導下,逐漸進入佳境,如期的達到上級要求標準,順利的通過測驗,本營如願奪魁,張營長宣佈放假三天,用以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