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廿五
寫了千餘則的「阿娘的俗語話」,深覺金門俗語博大精深、包羅萬象,舉凡修身齊家、為人處世,無不涉獵,在文盲普遍的年代,家家戶戶以此教導子女,這些優質的俗語,無異於一本完善的「教科書」,無怪乎金門子弟光風霽月、嶔崎磊落,與此均有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近日整理舊物,發現一張三十幾年前的手稿,是母親來臺之初口述且尚未揭露的金門俗語,可說如獲至寶,茲優先放置前面數則,分享鄉親。
●「大日晒死虎,細日晒死老查某。」--炎炎溽暑,火傘高張,足以晒死老虎;而鄉村老婦,終日上山下海,即使陽光微弱,由於長久曝晒,亦足以晒傷。以誇飾手法譬喻陽光之猛烈與農婦之勞苦。
●「水桶無離水桶索,我娘無離我兄哥。」--昔日飲用井水,汲水必備工具即是水桶與繩索,二者缺一不可。以此陪襯夫妻鶼鰈情深、形影不離。
●「媠爸媠母生觀音,歹看爸母生虎熊。」--人之相貌,多半來自遺傳,俊美父母生出俊美子女,醜陋父母則生出醜陋子女。
●「別人的翁睏袂過五更,別人的某睏袂過半暝。」--五更是凌晨三至五時,半暝即深夜廿三時至凌晨一時。描繪與別人夫妻偷情之夜,難以盡興,不安之情,頗為傳神!當今小王小三應引以為戒。
●「目屎一粒斤外重,滴落土跤會開孔。」--以淚水之重形容心情之沉,以入土之深形容心情之痛。將抽象的心情具體化,善用轉化修辭,頗為珍貴。
●「雙人飼囝笑咪咪,孤人飼囝淚連啼。」--雙人指夫妻,孤人指單親。兩人一起扶養子女,有說有笑、雖苦亦甘;單人扶養,壓力倍增、悲痛度日。母親感受最深!
●「少年病花喜,老的病欲死。」--本則針對女性而言,少婦生病往往是有喜的象徵,金門人稱之為「病囝」,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有氣無力,似乎大病將臨,其實是喜訊!老婦人則不可輕忽,須急速求醫,以防不測!
●「大耳豬,細耳羊;大耳查某,細耳姿娘。」--在家畜中,豬耳最大,羊耳最小,暗喻女子耳大不美,耳小為美。
●「欲飼著飼羊,欲種著種薑。」--羊吃野草,不花成本;薑易繁衍,收成可觀,二者皆是生財之道。
●「傍翁吐氣,傍囝富貴。」--傍是托福。托丈夫之福可以揚眉吐氣;拖兒子之福可以以子為貴,二者都是可依之人。
●「娘子無媠一步笑,甘心買某予汝招。」--內人並非絕色美女,但笑容可掬,即使買來或入贅於她也是心甘情願,足見笑容勝於美貌。
●「有錢講話話會蹺,無錢講話靜悄悄。」--有錢人講話,擲地有聲、眾人呼應;沒錢人講話,不敢聲張、無人理會。
●「金厝簷,銀厝角。」--屋簷屋角,全是金銀打造,以房屋之貴重形容寸土寸金、珍貴無比。
●「毋捌字,看告示。」--其義有二:一是目不識丁,看了也是白看,有嘲諷之意味;二是不懂裝懂、袂博假博。
●「舉箸舉長長,嫁娶遠遠遠。」--持箸的位置,關乎嫁娶對象的遠近,意即持箸愈末端,嫁娶愈遠方。
●「金門時間,慢半點鐘。」--這是早年村民大會的陋習,百姓與會總是拖拖拉拉,最少遲到半小時,故有此諺。據說上級了解民情後,也故意把時間提早半小時,求取一個緩衝時間,也算是另類的官民鬥法。
●「查甫遛額有通食,查某遛額做乞食。」--「遛額」是指前額高。「做乞食」指沒得吃。此則應屬算命性俗語,頭額高低竟與食運有關且男女有別。
●「毋通笑人老,早晏輪著汝。」--生老病死乃人生歷程,每個人都曾年輕,也都會年老。《增廣昔時賢文》:「莫笑他人老,終須還到老」,年輕人當慎之戒之,切勿嘲諷老人。
●「一時無看面憂憂,一日無看若三秋。」--古時以三表多數,三秋有初秋、仲秋、季秋之合稱或指三年。比喻思念之深、盼望之殷。
●「人濟無好湯,豬濟無好糠。」--早年農家子孫滿堂、食指浩繁,能圖溫飽,已甚不易,豈有好湯美味,人且如此,豬隻豈有好糠可食。
●「一日學一項,腹肚著袂空。」--每天學習新技藝,不愁沒飯吃。勉人天天學習,終身受惠。
●「刀無磨生鉎,路無行發草。」--清朝李文炤〈勤訓〉:「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皆在勉人養成勤勉不懈的美德。
●「水停百日生蟲,人閒百日生病。」--承上句,水停生蟲,人閒生病,勉人要多勞動。
●「千般為喙苦,萬般為腹肚。」--千辛萬苦,都為填飽肚子。所以父親常說:「跤手給喙做奴才」,言之有理。
●「看有食無干若願,親像憨佛鼻香煙。」--看得到卻吃不到,就像憨佛之於供品。前者乾瞪眼,後者只聞煙,譬喻絕妙!
●「十條芎蕉九條曲,十個查某九個嬈。」--「嬈」有嬌媚義,閩南語當風騷解。這從白冰冰節目得知,香蕉外型彎曲,天生自然,以此喻女性十之八九風騷,我想押韻大於實質。女性是否真如所言,值得商榷,創此語者恐受女性撻伐、引起公憤!
●「前翁有情,後翁有義,兩位夫君攏總是。」--前夫情深,後夫義重,兩位都是我認定的好夫君。
●「外口穿媠媠,內底癩哥(借音)鬼,」--外表穿著華麗,裡面破爛骯髒。表示虛有其表、華而不實、「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雙跤徛齊齊,狗齒換金牙。」--始齔之齡,只要掉牙,母親要我雙腳並齊,立於床前,而後將掉牙丟進床底,將來長出的新牙便會整齊美觀,我雖依照指示,牙卻東倒西歪,完全失效。
●「愈醫愈大支。」--有些疾病似乎越醫越嚴重,父親與三舅住院之初,尚能走動、飲食與對話,最後是抬著出院,一病不起。怪哉!
●「欲加一斗,毋加一口。」--「斗」指供糧,「口」指養人,前者出錢,後者出工。意即寧可多出一斗米,也不願多養一個人,說明養人較為複雜繁瑣。
●「有人山內討食,有人海內討掠。」--「大地藏無盡,勤勞資有生」,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只要勤勞肯做,天無絕人之路。
●「老牛肉哺袂爛,老人話講袂煞。」--以老肉之韌、咀嚼之久譬喻老人話多,頗為貼切。
●「水溝無清生蠓蟲,腹內無清變病人。」--水溝淤塞,易生蚊蠅;同理可證,腸道不通,人易生病。勉人重視衛生與養生。
●「串行無好路,串出無好步。」--所做所想,全是壞事。可說無所不為、無惡不作。
●「早早睏,早早起;省燈油擱省米。」--記得蔣經國總統時代,為了節省能源,曾實施夏令時間,全國時鐘撥快一小時,要求全民早睡早起,以此方式度過能源危機,即是此諺的擴充與實踐。
●「六月紅花,較好食雞。」--農曆六月的黃花魚肥美鮮嫩,以雞對應,重在押韻,次在襯托其美味。
●「賺錢龜(足百)壁,開錢山崩崎。」--烏龜爬坡,步履維艱;山崖崩塌,瞬間坍平,以此譬喻賺錢不易,花錢快速。勉人節約減省。
●「讓人三分,才會出好囝孫。」--禮讓人家,表面吃虧,但必有福報,甚可福延子孫。
●「月圍箍,會落雨;日圍箍,曝草埔。」--「圍箍」即「太陽及月亮周圍的光環,稱之為日暈及月暈」。同是圍箍,一雨一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