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呂世宜書法風格對後世之影響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522
字型大小:

據晴川後人,金門中正國小退休教師洪繼仙說:「其祖洪作舟在五十六歲中舉後,就一直待在金門,並無出仕為官,亦無遊學他鄉。時為一方之鄉紳,終日以書畫筆墨為樂,所以金門留下墨跡甚多,可惜現在洪家一幅墨跡都沒有,唯存一塊光緒壬午年中舉之「文魁」匾,其墳墓在賢厝村三板橋田埂」。中鄉試光緒八年榜,解元鄭孝胥,洪作舟與之同榜,是榜尚有:閩縣林紓(琴南)、安溪林鶴年(氅雲)、侯官陳衍(石遺)、南安黃爾漚(蓮初)、台南蔡國琳(玉屏)、臺南王藍石等。

去年是壬午年(二○○二),金門先賢呂世宜,清道光壬午科(一八二二)舉人,中舉正好一百八十年;金門先賢洪作舟,光緒壬午科(一八八二)舉人,中舉正好一百二十年。呂、洪二人,中舉相差一甲子六十年,一在道光,一在光緒,西村長晴川四十二歲。當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西村渡臺之際,晴川時方十五歲童生,之前有無受教於西村尚無史料可稽,直到西村死前一年(咸豐四年,一八五四),或前二、三年,回廈門,或有金廈往來訪親友,時晴川二十八歲,在這一、二年間,呂、洪二人或有時相過從,而具師生名份,亦無文獻可考。

晴川五十六歲方中舉,所以其大半生忙於舉業,可能中舉後更致力學西村隸法,今可看到晴川墨跡作品,很多為其晚年,六十五歲以後所作。如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晴川六十五歲所作隸書四屏「於休先生墓銘」;光緒二十一年,晴川七十歲所作隸書對聯「陌前汗血洮河馬;架上奇毛海國鷹」;七十一歲所作隸書對聯「滿襟和氣春如海;萬頃文瀾月在天」;七十二歲之︽節臨開通褒斜道刻石︾四屏,洪作舟隸書筆法、結體,左右波磔,雁尾微波,虛筆飛白而出鋒,無一不神似西村。惟西村崇尚骨氣嶙峋,而晴川稍見豐腴。此外,晴川隸書面貌風神極近西村,兩相仿佛,幾乎不能辨別呂、洪,或私淑西村而得其真傳,可惜晴川足不出金門,故其作品留於金門者多,流至台灣者可見到一二幅,或許寄給同年台南蔡國琳、王藍石雅賞。其七十歲所作隸書「贈 龍五兄」四屏,波磔雁尾較為明顯,與西村所書傳統漢隸一樣。另在一丸扇上書隸,無記年,贈「壽臣一兄」乃摹西村︽四十九石山房研背初刻︾中之古隸︿建平郫縣石刻﹀,及︿秦蜀守李人人堰官碑﹀之「深淘灘,淺包堰」,點畫間得西村真髓。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晴川將去世這一年所作「隸書四短屏」,已經運筆嫻熟,得西村篆筆入隸法之三昧,此乃臨寫西村︽四十九石山房刻石︾中之︿沛相楊統碑﹀,可見︽四十九石山房研背初刻︾與︽四十九石山房刻石︾刊行,流傳至金門洪作舟手中,並勤加臨習,小字擴大書之,基於金廈地利之便,金門鄉親地利人和之通,所以晴川才有如此特殊之表現。

道咸間金門習隸者,並以西村隸法為依歸,尚有名呂調陽者,年籍不可考,但在其題吳慎畫「洛神圖」之詩塘中,隸書筆法筆筆西村精神,唯波尾較為尖銳出鋒,此人想必為西村族人,發揚西村宗法,鈐有二印:昆湖呂生、呂氏八分。

萬鵬,江西南昌人,字雲程,又字飛仲,光緒十年任金門縣丞,十五年回任,二十年再任。性耿介,政簡牘閒,淡名利,詩文外,惟以書畫自遣,工人物山水,饒有逸致。︻韜養齋筆記︼

萬霈,號公雨,霖蒼,善繪事,工書法。嘗作「鍾馗降福圖」,款曰:「洪洲萬里鶴作於海上仙山官舍」,洪洲即為南昌;海上仙山即為金門。疑與縣丞萬鵬為父子兄弟親人,時同住金門縣丞官舍。

光緒間,三任金門縣丞南昌萬鵬,與其親屬萬霈,日以臨池、書畫為樂。縣署在後浦(金城)西門,同時之洪作舟居北門,相距一箭之地,三人之間應時相往來,共同研討呂西村書學。萬霈在一扇面上臨寫三段文字,其一,臨「尊楗閣石刻」(隸書);其二,臨「居攝墳壇石刻」(篆書);其三,臨「秦詛楚文」(篆書)。此三文乃臨自西村所書︽四十九石山房研背初刻︾,款曰「初學篆隸於浯江島上」。萬氏初學筆法,就直撫西村篆隸,臨西村之︽四十九石山房研背初刻︾,此拓本亦流傳至金門,為後世喜西村隸法者所臨習寶用。另一幅扇面隸書,見︽金門古扇面字畫珍藏集︾第十九頁,萬霈書小隸多字,雖為較傳統之漢隸,但橫平豎直間隱有西村之意。萬霈也曾集︽郙閣頌︾書寫對聯「萬里月明銀漢隱;滿山濤涌石門開」雖有西村體,但筆畫稍嫌軟弱。

︽金門古扇面字畫珍藏集︾第十七頁,有萬鵬篆書扇面,書柳宗元︿漁翁﹀詩,萬鵬應也受西村金石學風導入金門之影響而習篆書,但萬鵬小篆不以「鐵線」、「玉筋」之勻稱,篆筆卻較像吳讓之、徐三庚之流。

邱炳乾,字震臣,光緒間金門人,浙江水師提督三等男爵邱良功之孫,襲爵邱聯恩之侄,六品蔭生。(堂兄弟襲爵邱炳忠光緒三年金門協副將)

金門一級古蹟「邱母節孝坊」之後人邱炳乾,光緒間居北門「邱厝埕」大厝,與洪作舟、縣丞二萬居處相去不遠往來方便,還有光緒十七年,任金門協副將擅篆書之劉萬鍾,與其詩文酬唱之外,並以「呂西村金石書學」相切磋。邱炳乾喜作行書,擅隸書,也是西村金石學風潮帶入金門,島民才興起秦漢碑版之學,邱炳乾之隸書扇面,顯見波挑雁尾,書寫較為傳統之漢隸,筆線間亦含西村之影。

清代至民初,金門書家尚有:林豪、呂化鯤、方兆福、林乃斌、林雲章、林資熙、許耀焜、王星源等。諸家久習舉子業,故多以楷書、行書為主,少見其篆、隸之作。其中以末代秀才呂化鯤書體最為怪異,常喜書寫古體奇字,眾人如迷,莫辨其字,不解其文,唯有在︽康熙字典︾方能解讀一二。   四、結語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廣收中國歷代各省書畫名家小傳,凡稍留心翰墨,有名於時之畫家、書法家,皆可入傳。像金門林樹梅為唯一金門人被登在此典中,有其傳曰:

林樹梅,(清)字瘦雲,福建金門人,詩古文具有矩矱,工篆刻,善畫,有泛月圖。︻福建畫人傳︼

︽金門縣志︾人物志,「文苑」中說林樹梅,本姓陳,字瘦雲( 雲),副將林廷福養子,每從其父巡洋,所至港汊夷險,輒隨筆紀錄。及長,從巡道周凱及玉屏掌教高澍然遊。福州林則徐籌議防海,樹梅密參帷幄,文忠赴粵辦賊,中途卒,樹梅為詩招魂,遂鬱鬱以歿,年未五十。以自幼受父鍾愛,不忍歸宗,乃迎養生母於廈門別業。生平好山水遊,喜吟詠,工篆刻,善畫,遊太姥鋒繪圖題詩以歸。臨終口占云:「深負平生國士知,鹽車老駕欲何之;歸來化作孤山鶴,猶守梅花影一枝」。著有沿海圖說、戰船占測及 雲文鈔十二卷、詩鈔八卷、 雲鐵筆一卷、文章寶筏一卷、雲影集、詩文續鈔、日記若干卷。可惜至今未曾見林樹梅書、畫、篆刻遺跡。

西村呂世宜終身致力篆隸金石,頗知名於閩、台、日,︽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收錄︽閩畫錄︾、︽福建畫人傳︾中之閩地書畫名家,但不知何故,卻遍尋不見西村之傳,亦未見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對西村書法有任何論斷。如果是因為西村東遯臺瀛十多年,而書名被中土書壇所埋沒,實在過於冤屈,在中國書法史上,不無滄海遺珠之缺憾。(四之四)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