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登太武小浯洲———尋覓太武山十二奇之風華再現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家興。
點閱率:967
字型大小:

五、蟾蜍石─思源亭旁進入軍事管制區內約八十公尺處,早年軍方鑿山僻石於路旁所立之石極似蟾蜍之形而名。(內直入為十八區隊及直下之處點為金防部大智樓及擎天廳口外)。

六、劉玉章將軍銅像─(圓環正面)總統令:表揚其在金門貢獻之後,任國家戰略顧問之豐功偉業褒獎令,由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先生於七十年四月二十五日題刻。(反面)為「玉章路誌」說明其四十三─四十六年間任金防部司令官時帶領工兵弟兄完成北坑道,金湯案之四仟餘公尺長坑道,藏兵於坑道內減少八二三砲戰期間防區官兵之傷亡;特以其名為路名以茲感念之意。七十年十二月由何應欽將軍所題刻。甚後期學弟均稱其為常勝將軍也。據溫仕忠先生之浯江隨筆記載;將軍號:麟生,陝西興平人。享年八十一歲,歿於三軍總醫院;葬於台北淡水北海墓園,七十年十二月六日立此銅像。

七、電視台轉播站─可謂是金門最高之地標,電台基座下築有四層樓高之機房設備,電台架構塔高約有八層樓高,雄偉聳立,早年由金防部通信營,有中連派軍官乙員、士兵三員負責看守及維護工作,入站前有石刻三處:一、為─「雀鳴」二字未落款由何人所篆刻,與今轉播台遇強勁東北風穿梭而過所造成與塔之共鳴,如鶴之鳴一般相映成趣。二、是詠太武石刻(入站大石後)因字跡多已不好辨認,僅知由陳榮仁、吳士彥、陳徐道、趙碩卿、陳廷佐、蔡存淵等多人之題詠。三、即是國防部為說明建站之原由刻石記載之。

八、石兔─應為兩塊石頭處(在轉播站前約六○公尺)前後各一石前者伏臥貌,後者坐蹲狀,尤以此兔最為傳神逼真,古有:雌兔眼迷離,雄兔腳撲朔,兩兔傍地走,焉能辨我是雌雄詞句用在此最為貼切;也常為旅遊人士做一番文章以娛賓客。然不知哪一好事君子在石兔前之小石塊上書寫者─石兔在後面;實為此地無銀三百兩,作掃興突兀之舉,令人頓足。

九、仿古城牆─石兔對面牆墎,城牆排列(近年軍方所築)應重新修(整)此城牆又位於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築城牆而顯觀兵之氣勢,亦屬相得益彰之舉。

十、明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拾階而上右方篆刻有五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總統訓示─精誠奮發者必勝。一心拚力者必勝。哀兵敢死者必勝。顯示國軍戍守外島與之共存亡之決心。到達成功洞前亦刻有「長嘯」二字,旁有觀景台,重建倒影塔碑記及明延平郡王鄭成功觀兵奕棋處同樣的字樣就三處之多,洞內後上方者為地方耆老:張再興先生所刻,黃元平先生書寫。依金門文獻委員會著─鄭成功與金門乙書記載:太武山成功洞─高二五○公尺,洞深十三公尺,高四公尺、寬六公尺屬天然岩洞─太武岩、成功以金門為基地,登山觀兵─此洞亦稱「延平帥府」,觀兵處前立有倒影塔,洞內有一石刻棋盤旁書─萬機分子路。一局笑顏回。(釣磯手筆也─其宅第在小嶝鐘山下,旁有品泉又有棋局石,同樣刻有此些題字)。

而以孔子得意門生為題,道盡延平郡王談笑用兵及運籌帷幄之機,旁石璧社教館也刻有庚戍年宋處士葵石寶詩刻別有意境,登洞後山始為觀兵奕棋之舊跡。

十一、重建倒影塔碑記─浯州古有三塔,前水頭之矛山塔,舊金城之文台古塔(碩果僅存者)再者太武山之倒影塔,除了山上碑記原刻外,金城文化中心外左邊由外向內數第二塊即為臨摹倒影塔碑記,重建倒影塔碑記全文內容如後(倒影塔原址於成功洞及七○七觀測所週邊山巔處,欣見縣政府即將重建盛景可期。)─太武山上有倒影塔,不知建自何時,其可知者當為有明初葉物,據志載山有十二勝景,塔占其一,塔影倒海遊魚屏跡;明代鄉先正多有記詠,則明中葉時有塔審矣,山距海七、八里而遙,塔在山上巔其影乃及於海上,或云塔影朝陽故名倒影是則奇矣;顧余謂數百年巍然長存繫人心上,仰止作航海上標準所關尤鉅非僅以勝名也,民國五、六年間,大風地震塔亦就圮,丙子秋鄉人士倡募經營即舊址而重建,上自基至頂凡七級高丈八有奇,循級而登其巔,縮全島於一覽,儼中流上砥柱,洋洋乎大觀也。工既竣乃記其巔末如此。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夏月里人林乃斌識。

而後許世英先生著新金門志中亦有記載─倒影塔在太武山海印巖斜對,相傳塔影所及遊魚屏跡為太武山十二勝之一─民國七年正月初三日地震崩壞,二十五年九月重建,塔凡七級高丈八尺有奇,塔頂正面刻有「文峰聳秀」四字,再往直前也有兩處石刻:一甲政─翁君喻捐創路橋亭立右(系指何亭不得而知)二為「中興在望」─戴仲玉於四十五年二月所題。

十二、斗門梯田─站立於成功洞外觀景台遠眺下望,斗門一帶田埂相接如同梯狀,煞是好看,故有老者云:斗門梯田景是也。

十三、毋忘在莒勒石─為縣籍石刻界長老蔡清發先生(已歿)亦即張再興先生之父,父子兩人共同篆刻,係於民國四十一年奉先總統蔣公指示告知,當時縣委會薛崇武(主任委員)及顏西林先生等於勒石(原稱倒吊松石)刻上「毋忘在莒」四字。另據張再興老先生稱(老先生為榮民處張寶華女士之父,現住金城金門高中前榕樹下老店),早期倒吊松石上尚有可能是鄭成功軍師周全斌題字刻有四字─「文武岱崧」其意應指效泰山、嵩山之最及文攻武略之興,約四十公分大小,在現「毋忘在莒」四字下方面積不大。早年也是地區重要活動,青年學子、大專戰鬥營來金參訪登山振臂高呼口號之重要景觀點,更是國外友人慕名而至朝聖之地;深具時代意義。面對勒石右有一小涼亭,旁葬有一文水清朝人士之瑩,旁大石刻─福神二字,左也立有石刻為秦孝儀先生書─毋忘在莒本義;於四十八年十二月立,著實有呼籲軍民、念茲在茲;暮鼓晨鐘之意含,拾級而上尚有軍方駐地(禁區)。信步直下海印寺前左方大石仍還有一大「彿」字石刻及「梅園」石刻,係為奉化蔣緯國七十六年新春題刻,頗為醒目。

十四、海山第一(石門關)─明永曆年間辛丑十五年由鄉賢盧若騰先生所題,現為國家三級古蹟極具古意。旁太武山休憩廣場邊有小路可直下先總統蔣公官邸,戰車群,明德公園昔水上餐廳等位置,不失尋幽訪勝之捷徑。

十五、蘸月池─十景之─寶泉蘸月,蜀郡陳文照題字,山之奇泉,當明月未定,常齊月照池中。經年水位不盈不枯,據老者言:早有一僧至池邊打水,桶落池中水流至浦邊始出,而拾得,不知真假也。

(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