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武小浯洲———尋覓太武山十二奇之風華再現
孟子盡心章句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古先聖│孔子週遊列國到了東山,覺得魯國很小,到了泰山上面,覺得天下也小了,所以看過了大海的認為其餘的都難以成為水了,遊學聖人門下的,認為其餘的也難算為言論了。前不久登太武山有許多人對太武山不甚了解,個人有感亦覺心有戚戚焉,太武山在我們心目中,尤其以五年級生的我而言也僅以戰地政務後期之印象而已,也就是孩提時登太武山只能要逢有重要節慶:如元旦、青年節、蔣公誕辰、國慶日、學校遠足郊遊、天公生(農曆初九日)等等;而均需向金防部提出申請,太武山在金防部組織架構下亦編有一位將軍,其職務稱之謂─太武指揮官(少將),山上更駐紮有重兵,平日上山申請之手續一點都馬虎不得,迄至今天為止在一般日子裡山上亦得太武通行證始可放行(指車輛);人員觀光隨著解禁開放登山時不用申請,個人印象早年家鄉即有市集了,不叫夜市(早年軍管,許多人口遷台生計有限何來夜市?)然太武山山上早就有「山市」了何解;記得小時候上太武山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一登得山在山路之兩側有很多軍人駐守其上,週邊駐地人員,烤香腸的、賣飲料冰水的臥賣滷蛋,烤肉串的,絡繹不絕,儼如市集一般煞是好看,非常熱鬧。尤以童稚之心,那真是雀躍萬分,大有登得太武山萬事皆可行之感。然心緒穿過了時光隧道,難掩心中懷古的悸動─金門縣舊志記(滄海紀遺─洪受鳳鳴著乙書)─山川之紀第一─浯洲在縣治(同安縣城)東南,自大海中崛起;凡海嶼皆縣治,水門羅星,而此特其總匯。山之形勢,自北而南,以數計之:南北直亙三十里,東西橫亙有里許,其盤鬱峻拔而中起者,為太武山。自麓徂頂,蓋十餘里,巖巖之勢,皆積石也。近觀之,則群石團結若兜鍪狀,故以太武名。其紛糾縈紆若印章篆刻,亦謂之海印。昔人有句云:「要知海印分明處、一點青山下大江」。越江望之,則又見其翛然若偃、之形,故俗謂之仙人倒地。曹學佺詩:「浯洲斷嶼入海水,仙人倒地臥不起」。在在顯示太武山之氣勢,志中亦記載有詠太武山之十二奇─。
第一奇─海印巖(太武巖海印寺同前述之太武山勢稱之)上下波光迴不窮、翬飛太武印其中。龜毛兔角三千界、老衲收來跨海東。
第二奇─玉几案(亦稱香几案,太武山內蒼萃繡錯勢若星拱,對豎一石形類几榻,遠觀近望如香几之遙臨曰香人案│靈奇也)。
策緊芒鞋經幾遭、主山低處案山高。莫嫌履坦無多法、月裏鋤泥玉滿篙。
第三奇─浸月池(現海印寺蘸月池在太武巖室前水綠色,甚清冽,雨不溢暵不乾─泉奇也)。
山嵐未盡月期初、汲水耀金孰欠餘。意氣相將今夜賞、須彌跳入廣寒居。
第四奇─眠雲石(以形似名,山內異景天成其左右,旁達瑰奇可喜之觀,環列之巖之前後可坐─石奇也)。
孤峰頂上待風雷、靜裏陰晴知幾回。身世由從一短睡、何勞問法點頭來。
第五奇─偃蓋松(太武山上前一松橫,密直累而上絕頂,則卷然下垂若偃蓋,然號稱之)
深根固蒂歷春秋,長護靈阿守白頭。意氣不嫌風雨惡、神情懶向荊棘留。
第六奇─跨鰲石(以形似名─石奇也)
跨鰲石兮石跨鰲、登山航海任遊翱。世人不識他心樂、隻手攜來落一毛。
第七奇─石門關(太武山關旁石刻─「海山第一」四字─幽奇也)
歷遍風塵跣足還、峰頭依舊石為關。可憐夜半未歸客、伸手無從露一班。
第八奇─蟹眼泉(在太武山巔,泉竅噓吸象蟹眼之轉動;以形似得名─泉奇也)
凝雲攢石映流虹、化兩隨風到海東。無數魚龍沾殘潤、偏留蟹眼奪天工。
第九奇─倒影塔─(在太武巖斜對,塔影所及遊魚屏跡,塔上自基至頂凡七級高丈八有奇,循級而登其巔,縮全島於一覽,塔頂正面刻「文峰聳秀」四字─靈奇也)
筆尖撐破太虛空、影落寒江何處逢。可是化龍蹤跡隱、月明孤嶼照漁翁。
第十奇─千丈璧(太武山之左懸石璧,憑虛峭立四無附麗,望之約千丈許,令人目眩魂搖阻絕之形。據云:其位置即現金防部武揚政戰部處依山勢而上)
璧立千丈意氣昂,白雲深處露鋒芒。丈夫自有沖天志、休向女流新俗粧。
第十一奇─古石室(在太武山有石,萃然不斲,木為椽不積土以為垣石室天成,微風遠響,坐臨終日,若與安期羨門相接也─幽奇也)。
天生高士搆蜃臺,鐵璧銀山絕往來。何事關心關不住,長餘日色映蒼苔。
第十二奇─一覽亭(在太武山石室之右,聚碧雲之所棲,一瞬千里)。
東西南北絕玲瓏,萬象森羅在眼中。有佛不留無應去,聖凡今古自同風。
然太武山雖有古之詠十二奇,追溯至今其中尚有新金門志│許世英先生著之金門八景,金防部副司令官趙家驤(歿於砲戰時,同當時亡故者尚有吉星文、章傑兩位副司令官諸事蹟立碑於現金防部通信營前水池上─水上餐廳。亦舊稱徑林,現為翠谷者。)著稱有金門十景,迄至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金門政務委員會民政組長傅必聰先生,邀約地方文士:戴海容、羅志超、顏西林、李怡來等十餘位,又將金門風光著訂出金門新廿四景、均充份刻劃出金門之美,其中當然涵蓋了太武山之諸多景物,經洽詢地區耆老爾後又增六景即:海印室(僧舍)、羊腸路、萬頃田、風動石、步雲梯、蠣房石等共十八景,然多已改觀,再也難尋其舊貌了。
而新增之六景筆者嘗詢及地方老者敘述概況如下:
一、海印室─即現海印寺旁之僧舍。
二、羊腸路─狀似(有稱:飛天蜈蚣)遠觀如一蜈蚣飛天狀稱之。
三、萬頃田─也有稱(百畝田者落差頗巨)係由太武山遙望至埕下一帶。
四、風動石─太武山第一都山前山亦有之(亦即現今斗門處)
五、步雲梯─又稱(猴爬,較顯通俗)位置據稱在山外村內舊名北清之西清內現金防部司令官位置處蜿蜒而上。
六、礪房石─顧名思義,礪─屬蠔也。礪殼可做灰,功用同石灰,其所蓋之房舍或類蠔之塊石稱之。
除了上列六景據說也還有:倒吊松─即「母忘在莒」勒石上方倒生之松樹稱一美也。另有蝙蝠洞(蛾婆洞)─每每黃昏群出,其景頗為壯觀;該點為金防部徑林(翠谷)上方為二美也。也為民人坊間口耳傳誦著,然而從古至今迄至九○年代其奇其景,也因隨戰地政務解除軍事管制之開放,增添了更多新貌,雖部份景貌前有敘述,今已重修(整)者;也別有一番新氣象,筆者隨傳誦太武古之奇後另做一番畫蛇添足之敘述;其太武山景點現況依登山沿途所見之景物(觀)序列道出供大家參考─
一、太武山忠烈祠─民國四十二年軍方籌建迄今滿五十年,現今縣政府向內政部爭取二、二五0萬元重新整修紫色琉璃瓦,雲牆、花崗石步道,拱橋欄杆,美輪美奐,莊嚴肅穆預計九十三年三月底完工,屆時太武山忠烈祠,墓園公園化之風貌,將呈現在縣民及觀光客面前,也將是地區之一新標點暨景觀區。(此為趙家驤副司令官詠金門十景之一)
二、玉章路牌坊─因劉玉章將軍之功勳而名,登太武山起點標識牌坊。
三、大榕樹(山之小徑)─直通山下金防部砲指部之處所,亦係忠烈祠正後方,現為軍事管制區,下山鐵門深鎖行人不得通行。
四、思源亭─劉玉章將軍像旁,早期為軍方臨節日賣飲料及登山路人或供遊客汲水、喝水之地。亭建於八十二年九月二十四日秋天,現供遊人登山小憩之處所。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