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西安的古文明
因為好朋友自台灣至西安工作,還算有發展。於是,常常希望邀請我們去當地旅遊。盛情難卻下,去年就趁著工作空檔,帶著老父老母……等親人,搭機來到了這曾經作為十三個王朝為首都的「長安城」遊覽。第一天晚上,朋友以全羊宴為我們接風。與南方不同的西北吃食與風情,溫暖的友誼,令我們動容。主人說,到了西安,一定要去的地方,自然是西安郊外臨潼區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遺址。這些只是曾在書本上、媒體上看到的報導,如今將能夠親臨現場,全家老小們莫不歡心鼓舞。
第二天一早,浩浩蕩蕩一群人來到秦始皇歷史博物館,租了兩輛輪椅,由表妹、表姐夫推著父母親,跟著我們專屬的導覽員,緩緩走進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定的人類世界文化遺產。入眼所見即是,四面八方的人山人海;此起彼落的聲聲讚嘆;飛天下地的磅礡氣勢。真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我的眼鏡差點兒掉下來。哈哈!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建於兵馬俑坑原址之上,位於西安市臨潼區東7.5公里的驪山北麓,於1979年10月1日開放。首先開放一號坑,至1991年9月,三號坑正式對外開放。1994年9月,二號坑以邊發掘邊展出的方式向外界開放。這三個坑,我們都用心走過,聽講解,也拍了照,以示曾經。導覽員說,目前為止,國外的領袖,只有一個,且是空前絕後的一個,就是美國總統柯林頓走下坑洞,跟考古學家們,一起問候這些兵馬俑。當初中國國力弱,無法拒絕。但現在比較富有了,為了保護珍貴的文物,任何人都不能下坑了。
站在這一偉大的世界遺產處─始皇帝的咸陽城 ,看著旁邊高大的柏樹,我問導覽員為何墳塚附近都會種植柏樹?解說員說:這源於古代傳說有一種名叫「罔象」的怪獸。罔象喜歡吃亡者肝腦,而害怕柏樹的味道,所以墓塚種植柏樹,是為了驅邪。人不可能長生不死,即便死了,也想復生,所以才有這些禁忌吧!這跟佛家想法完全不同。佛家認為臭皮囊壞了就壞了,成住壞空,自然也。
我忽然想到了李白的一首詩「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一首傷別,傷逝的絕美情詩。雖然腦中閃過這首詩,然而當下並無法體會夕陽下西風吹拂的咸陽古道,是如何的斑駁淒冷;美人又是如何因此景,湧起孤單與無助的心情。此刻的我,看到的只有宏偉,感受到的心情,只有震撼可以形容。眼前這一偉大的工程,給我的是雀躍,是欣喜。儘管嬴政焚書坑儒,壞事做絕。但秦朝消亡後,他的書同文,車同軌,仍然為後來的漢朝強大的國力奠下功不可沒的基礎。
當陽光照在咸陽古道,我相信,這個古老的文明,不會像其餘三大古文明消失無蹤。她仍會繼續在人類歷史上發揮影響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海納百川,時間會給出證明的。不是嗎?我們旅遊,往往走過的不是山、不是水;我們尋找的,往往不是地理、不是歷史。最起碼我旅行,最終走過的是回歸。回歸那份隱藏在靈魂深處,對天、對地的敬畏;對大自然的謙卑;以及對所有善因緣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