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來賴去
有e-mail的時候,感覺真棒,寫信、貼郵票、去郵局寄信這些麻煩事都可一指搞定,而且一兩天即可接獲朋友回音,真的進入太空時代。
不料朋友說,那東西落伍了,他都用賴。我說:什麼,你都在耍賴?他笑我老土,賴就是line啦。他才跟我說line是一種網路社群軟體,速度比e-mail更快更方便,不過得有智慧型手機才行。
原來又是電信業者的噱頭,想騙我這LKK換手機,哼,絕不上當!e-mail已經很好用了,這些年輕人真不知足,我得好好保護好我的老本。
就這樣硬撐了半年,眼看著大夥出遊時手機拍照,立刻上傳line群組,叮咚之聲不絕。然後對著心愛的智慧型手機傾訴心聲,或做癡呆狀,或者傻笑,而我mail過去的信彷如石沉大海,才知大勢所趨,不得不向現實低頭,只好乖乖掏錢,從此不再孤單,和大夥打成一片。
人對新產品總是好奇,初始:你給讚來我回哈,可愛貼圖跳恰恰,每天忙得像隻無頭蒼蠅,總覺得這錢花得值得。繼而開始有狀況了,一個群組裡,經常賴來賴去者五六人,不常賴者六七人,其餘全是隱形人(永遠享受緘默權)。這些人除非你cue他,否則他難開金口。金口開了也簡明扼要,然後繼續緘默。忽然想起以前做學生時,有位老師問大家對他的教學有何意見?眼見前面的同學都把我的意見說完了,輪到我時,我只能說「沒意見」,不料老師說:沒意見也是一種意見,當場令我傻眼,莫非他以為我在做無言的抗議?
有次為了回覆同學,還得傷腦筋的引經據典,竟把一鍋紅燒肉燒焦。肉泡湯了不打緊,這刷鍋子的重責大任全「賴」給了老婆大人,實在罪過!還有一次賴得公車都坐過頭了,只好下車折返。沒想到賴東西時可以讓我廢寢忘食,這種專注的精神用在讀書上多好。牛頓學習時精神很專注,有一次煮雞蛋,心裡想著數學公式,竟誤把手錶當作雞蛋丟進了鍋裡。沒想到我這一生只有在賴東西時像牛頓,注定是個平凡人。
有時一個人有好幾個群組,本要傳給甲群組的,誤傳到乙群組,等於雞同鴨講。當時還沒「收回」的功能,只有跟乙群組解釋一遍,還挺糗的。
後來有不少訊息在各群組輪番上陣,令人眼花撩亂,真偽難辨,尤其是政治訊息。本來要好的同學,卻因政治立場不同惡言相向,砲聲隆隆,氣氛很僵。更有甚者,話不投機「退群組」。那種氛圍下,讓傳訊息的人更少了。此時我才驚覺玩賴並不如想像的多彩多姿。可是冷靜下來也算好事,大家懂得分辨甚麼適合傳送,甚麼不適合傳送。此刻也才深深體會「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的真義。
其實賴也有許多正面能量,如看到一則溫馨感人的小故事能撫慰我的心靈;或是某些同學以專業的角度分享他們的食衣住行等,都能增長我不少見識。又或者某些同學在旅遊的各景點打卡,讓我們知道他(她)過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