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街道
在那些流轉的時光中,我聽見一朵花開的聲音,還有幾株緬甸玉色般的竹節,似有若無的嘆息。
其實是一種景觀園藝藝術,玉竹偕伴會開花的樹,一次次地看城市的繁華與匆忙。
高樓大廈排排站,人潮絡繹不絕,搭以明亮陽光,這是我在2000年前最常相逢的風景,前進速度快,人與車的分秒必爭,爭競成一個城市時鐘,高樓上我看見一個大鐘台復古,時針分針與秒針皆懷舊,走動著的,彷彿是前世與今生。
商市街道整潔、咖啡廳門口廣場放置了桌檯與椅子,空氣裡漂浮著蛋糕、簡餐、拿鐵混合的溫暖香氣。不知道何時開始的彈性時間,已離開早餐時段,也還未至午後的茶飲時光,幾位優雅男女面對面談笑風生,表情怡然自在,我想起梵谷的「露天咖啡廳」。
時間不能定格,但畫面卻能延伸想像,百年前深深的夜,竟能等同於眼前的白晝,是功不可沒的想像力嗎?不可思議。
咖啡飄香氣,拿鐵與曼特寧都點綴一葉葉奶精的楓,閒情與雅緻共存。美白咖啡黝黑的妝容,繪它們的樸素。咖啡在磁杯裡,住不住得進梵谷的咖啡廳?
商市街容豢養著玉色般的觀賞竹,還有幾棵會開花的樹,植物的形象也上釉成磁杯典雅的圖騰。旅人行經此處若成為消費者,可嗅聞咖啡香,品嚐奶精的濃郁,用沒有聽覺神經的心靈,去聆聽一朵花開的幸福;冗長的白晝也許靜謐,在流轉的時間裡,去感受竹節寂寞的嘆息。
我喝咖啡,延長清醒的瞬間,試圖看清楚人生道路每個細節。印象派街道店家陸陸續續地幾度易主,然後是都市更新與規劃開發。那些幸福與嘆息的聲音,也許是複製、貼上的結果,每個年代都分布過,只是多與少的距離。
要不要續杯不重要,我想找出下一條街道,能包容放肆的咖啡香氣,延續印象派街道的美麗,把一種氣質深深地保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