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葉與洗腳水
「很奇怪,你女兒這麼冷的天氣,兩隻手都還被蚊子叮。」媽媽看我握著女兒的小手,心疼寫在臉色,趕緊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
洗過澡擦藥了,小寶貝還是兩隻手輪流猛抓手背,眼看都要抓破皮,讓我的心都揪成一團,是夜,被窩裡的她,明明天氣冷得讓人哆嗦,她還堅持小手要放在棉被外面,幫她把手塞回被窩裡,她就猛抓,只得由著她。突然的,我想起小小時候的我,也曾經歷過這樣癢得睡不著的痛苦,所以,小寶貝手背上的紅豆冰根本不是蚊子叮的,而是天氣太冷引起的。趕緊由房間跳到客廳,告訴媽媽:「紅豆冰不是蚊子叮的,是長凍瘡啦!」老媽很好奇的回答:「我就說嘛!這冷得人都不敢出門了,蚊子哪可能出來叮人,只是,你女兒小娃兒一個,又不用做家事,怎麼會長凍瘡呢?」這倒是個好問題,金門人常說的俗語話『好的不傳,壞的不斷』,所以,我那怕冷的體質,理所當然女兒也遺傳到了。
好像還沒上小學,我就開始要幫忙做許多家事,掃地、洗衣服,甚至於在廚房煮飯、炒菜,而較粗重的挑水工作,會和妹妹們合力完成。冬天來了,連水缸都要冷得結層霜的日子,很奇怪,手指關節就長出紅紅的疹子,越長越多,甚至於連腳趾頭都會冒一些湊熱鬧,天氣冷,還不覺得這些紅疹子有什麼不對,天氣一轉暖和,哇!晚上就幾乎不用睡覺了,抓完了手背,開始摳腳,把手和腳伸到棉被外,稍稍喘口氣,終於又有睡意了,偏偏又寒意襲來,手腳一縮又窩回被窩裡,這樣一來一往,肯定又耗到天快亮才勉強讓自己入眠。
阿嬤大概是過來人吧!看我沒事就抓手揉腳的,就要我去田裡拔一些蘿蔔回來,還特別叮嚀蘿蔔葉要留著。孩提時代,對吃蘿蔔可沒啥興趣,阿嬤的話又不能不聽,只得依命行事。廚房裡先煮一大鍋的熱水,阿嬤再俐落的把蘿蔔葉擰下往鍋子裡丟,心裡不免納悶,怎麼不先洗洗呢?這,誰敢喝呀!看鍋子裡的蘿蔔葉由綠變黑,廚房裡也瀰漫嗆鼻的辣味時,阿嬤端來臉盆,用勺子舀了蘿蔔葉煮的水,要我趕緊趁熱泡腳,腳趾頭一試,哎呀我的媽,快要被燙熟囉!試了幾次,水溫稍降,嗯!感覺很不錯,好吧!連手也一起泡,坐在矮凳上,彎腰駝背的,臉幾乎都要貼近臉盆裡,而蘿蔔葉的辛辣,薰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那一夜,泡過蘿蔔葉煮的水之後,通體舒暢,完全忘記凍瘡磨人的癢,才一窩進被窩,就沈沈的進入夢鄉。這之後,就懂得寒流來襲時,只要手指關節或腳趾頭好像快要冒出紅疹子,就知道該煮蘿蔔葉來泡腳了,那大概就像現代人流行泡SPA一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活絡筋骨。不知道本草綱目可有記載蘿蔔葉的用途,不過,阿嬤能懂這些撇步,應該是長輩們傳承下來的。
媽媽一聽我說女兒原來是長凍瘡,就肯定說這小傢伙愛玩水,所以,被凍傷了,像當年阿嬤一樣,提醒我趕緊到菜園拔蘿蔔葉煮水,讓她的寶貝孫女不要癢得睡不著,我想,這個好法子,我可一定要牢牢記住,等我也做人家阿嬤時,千萬要記得蘿蔔葉煮的泡腳水,是最最最好消除凍瘡的好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