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秋遊北京好時節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素娥。
點閱率:831
字型大小:

從樂壽堂向西走就是有名的長廊,聽說長廊樑上的繪畫,都是慈禧喜愛聽的故事,這長達七百二十八公尺的走廊,最大特色是連結了園中各景建築,有排雲殿、佛香閣,聽鸝館等。

 本來在長廊裡走著,小陳要我們看看園中的鵝卵石舖成的步道,其中有很多圖案,是以前宮裡人穿著軟步鞋踩著運動的,喔!厲害哩,健康步道,古代人比我們更懂得養生之道呢,當我們走得正興頭上,老天不作美,飄起細雨,好在一下子就過了。

  石舫已經禁止上去了,只能遠遠拍照,那年我還跟兒子坐到石舫上的船尾上呢,本來過了石舫那兒,還有廣場有賣工藝特產的,及另一條出口,但小陳說得走回頭,要不就坐船,我看坐船好了,一個人八元,我出錢請了,(回來後公司請客了),心想老人家再走回去太累了,而有人不坐分兩路行也不可以,到時找不到人不就更慘了。

  昆明湖是個人工湖,挖出來的土堆成山就是萬壽山,而湖占了園景的四分之三,湖中仿建了三個仙島,坐在船上觀四周,比在岸上看來得更是風光如畫,優美的十七孔橋,分隔湖面更有了層次感,十七孔橋從左右數到中間都是九,因為古代中國視九為吉利的數字,尤其是皇家。

 當還沈醉在碧波環繞的美景中,就來到岸上碼頭,下了船不忘再留連一眼,讓我看到了頤和園的銅牛,這銅牛的影像在我腦海沈浮近四十年,十年前來頤和園時沒經過此處,一直引為憾事,年少時曾在一位教我國文,祖籍北平的陳老師家,看到老師在家鄉的照片,有一張老師跟銅牛的合照,那時對栩栩如生的銅牛印象好深,還跟老師約定反攻大陸回老家,一定要去北平找老師,兩岸開放時曾在民生報看見有大陸親人找老師的消息,不知八十幾歲的老師還在否,真想告訴老師,我看到頤和園的銅牛。

  依依不捨離開這美麗的皇家園林,走到停車場,感覺外頭好似又在整修什麼,我以為是修圓明園,小陳說不是,圓明園是離這兒不遠,但在英法聯軍時被燒成廢墟,沒什麼好看,這些歐美強國欺負人時就忘了人權,為什麼我們那些政治人物不能自立自強,老找老美當靠山。

小陳一路介紹亞運村中華民族園,還有慈禧喝的茶,我還以為要去參觀,正質疑有這個景點嗎?原來是定點安排的國營專賣店,推銷雲南茶,小陳一看大家茶一喝,就走出來,好急說怎麼辦?因為這好似也是他們業績,也是他們的小費,我心裡想反正我有喝茶的嗜好,不會讓你難看,只是茶還是貴了些,又不能殺價,還有人拿錯了茶,好在小陳叫同事幫他換了回來,要不差了一倍錢,小陳的服務態度是不錯,只是我們這團的購買慾太差,真是苦了她。

用完餐回到飯店又是晚上快九點了,實在有夠累,但還是有人出去逛,附近有家超市,但只營業到晚上九點,真沒意思。

我可能睡沈了不知半夜下場大雨,倒是今早一起來,涼颼颼外面飄起雨來,為什麼每次要去長城都下雨,真氣人。

九月十七日早上要出門,小陳看有人沒加穿外套和帶雨傘,叫我們可向櫃台借,但得押金人民幣五十元,丟了五十元就沒了,而外面小販賣的是很爛的雨傘,一把十元,用幾次就開花沒了,你們可以斟酌,而洪太太忘了帶外套,我陪他上十一樓,真急死人,你按了電梯就是過而不停,有一對年輕夫妻也在等,看我們很急,就跟我們寒暄,是來自日本的華僑第二代,說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說有人就是水平差點硬是按著不讓電梯停,大家都趕時間卻未為他人設身處地來想,畢竟大多數人是自私的只為自己想了。

小陳在車上介紹些有關老北京的吃穿生活,「頭頂馬聚源」是指帽店,「腳踩內聯陞」是說鞋店,「身穿瑞蚨祥」指的是綢布店,過年或做生意的人家中喜愛擺大白菜諧音擺財,跟我們擺個菜頭好彩頭同樣討個吉利,還介紹什麼冰種玉枕,慈禧很注重養生,頭要涼腳要溫,頭睡著是冰種玉枕,腳包著鹿皮,原來是要到友誼商店休息,好大的雨進去看看也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