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仔賣台灣雪花冰
隨著春節的腳步遠離,天氣回暖,地處廣東較偏僻的惠州再往北的河源市,一家古典式裝潢雅致的餐飲店,一項產品正紅火的熱賣著。這家店招牌上標示著:來自台灣的口味│雪花冰,其中搭配當地特色的(竹筒飯)、麵食,更有西餐的牛排、港式的燉盅、台灣上品的咖啡及阿里山的烏龍茶。平日裡都是六成以上之客座率,到了晚上包廂更是一位難求。
細數台灣的小吃,從「香腸」、「牛肉麵」 、「珍珠奶茶」、「清粥小菜」等的單項成品個體推出,到「上島咖啡」、「永和豆漿」、「台南擔仔麵」等的整體品牌,連鎖式經營管理的輸出,在在都在大陸風靡一時,帶動了一股台式飲食風氣。
老闆阿昌仔是個台幹,剛結婚很年輕,太太是澎湖人,夫妻倆到大陸已四年多,剛開始只阿昌仔上班,太太每天在宿舍閒散著,是典型的(盈盈美代子),老闆娘看其太閒,於是邀她合夥開這家「台灣阿里山餐飲店」,也順便提供了公司公關招待的多一選擇,因為台籍老闆也常以阿里山名茶招待當地的朋友,來廠參觀的客戶或驗貨人員在此招待亦不失禮。這是「台灣阿里山餐飲店」開店的源起。但初期也不是那麼紅火,因為單一客套餐人民幣16元,以當地消費屬中檔,加以裝潢典雅,往往客人一坐2~3小時,流通率並不高,接著新鮮感逐漸消除,當地人複製能力又強,只要觀察試作一陣子,打工仔就變個體戶了,如「珍珠奶茶」就被大量複製,店裡一杯賣人民幣8元,小攤子一杯2.5人民幣,自然生意就差多了。因為單一產品的差異化總是有限度的,雜誌刊載台灣最貴的牛肉麵一碗3000元臺幣,但終究是產量少,市場需求亦少吧。
一家店的客人數若不高,一般營業額不會高,所以單價與客人流通率變成為經營的關鍵點,初期「台灣阿里山餐飲店」因為裝潢典雅,往往造成客人點一客餐飲停留2-3小時,造成營業額無法拉昇,夫妻兩談著這個問題,但一時也沒什麼好對策,倒是公司老闆娘說:『沒關係,反正就是打發時間嘛!』。可是夫妻倆心中總是存在一股無法釋懷的愁悵。趁著回台休假,夫妻倆一日走到以往常吃的冰店,一樣點了招牌「八寶雪花冰」,吃著吃著忽然閃過一個念頭,為何不賣雪花冰?主意一定就央求老闆將技術傳授,磨了近三天,並表明是在大陸開店,最後終於讓冰店老闆點頭,答應將技術傳授,除了配方外,另外的關鍵來自於一台雪花冰塊製造機,冰店老闆還熱心的帶他們去機器工廠買雪花冰塊製造機,有了機器及雪花冰配方,至於八寶,酸梅鹵等配料只要料好,加以人工慢熬,則一切沒問題,這一點在大陸反而是優勢。於是「台灣阿里山餐飲店」推出了新口味:「台灣八寶雪花冰」,一盤賣12元人民幣,沒想到造成了轟動,排隊等候,甚至有人開車三小時就為了吃一碗「台灣八寶雪花冰」,因為該市只此一家別無分號,加上口味獨特,料實在又大盤,別人想仿傚也無法,因為大陸沒賣雪花冰塊製造機,因此塑造了長紅業績,「台灣八寶雪花冰」變成了該店的招牌商品,所以賣好的、客人喜歡的、獨一無二的,總是有賺頭的。
隨著市場的需求-客人消費喜歡隱密及安靜,所以又區隔了類似台灣情人座的半隱密式座位,年青人趨之若鶩,又造成了另一高潮,為了提高客人流通率,凡雪花冰選擇在店外露天座者,一盤賣8元人民幣,足足比室內雅座省了33%,結果拉高了營業額,亦作出了無形廣告,所以現在阿昌仔現在可是主客易位,賣冰反而是主收入了,可真是應證了台灣俗語:『賺錢,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第三開查某間』。當然餐飲業都怕白吃白喝及鬧事,當地的地痞流氓總是有的,尤其是外來人在當地開店,所幸阿昌仔上班的台資企業,在這已經生存了十幾年,公共關係良好,給了阿昌仔相當的後盾,不正是大樹之下好乘涼,有人脈才有錢脈嗎?
所以如何運用「來自臺灣」的優勢,加上本身產品及服務的優質化差異,是台灣產品行銷大陸的利機,因為對大陸人而言,台灣是進步的、稀罕的、好的。君不見廈門和平碼頭的招攬觀賞大小金門及大二膽,一人收費96元人民幣,所以別擔心大陸人消費不起,依2-8法則來說,20%的大陸人比我們有錢,那可是2-3億的人口。綜觀家鄉金門的產品具優勢者,首推「金門高粱酒」,挾台灣白酒第一品牌的優勢,若好好掌握行銷管道及落實行銷手法,應該可以替金門酒廠帶來高額利潤,在產能有限及考量存酒策略之下,採高品質化、高價化政策,自然高額利潤就呈現,這就是行銷利潤。(2004年02月學文寫於廣東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