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藝世代動起來
「會搓湯圓的人,就一定會做黏土。」這是我在帶長輩做黏土時最常講的一句話,也因這句話使得長輩們臉上瞬間露出一抹微笑,開始信心大增、自信滿滿。那滿是皺紋的雙手曾經搓過千、百個湯圓,捏過無數的水餃,以及綁過數不清的粽子。做黏土簡直是小菜一碟,但是要如何把他們領進門,確實需要點小技巧,在此,我與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玩黏土是小孩子的專利吧!」有些長輩也許會這樣想,但是做運動可就不一樣了,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為了讓長輩拉近與黏土的距離,以及使氣氛活絡。首先,我會帶動長輩做些手部運動:手指張開、握緊、張開、握緊,行指開花一朵、二朵、三朵……簡單的手指運動,開啟了活動的序幕。
其次是有節奏的語言,例如:在練土的過程中,我會說:「讓我們一起來為黏土做運動;示範『黏土的手』,張開、合起來、張開、合起來,一共要做三十下呦!大家一起來數一、二、三……。」透過數數,大夥兒有共同的節奏,有對數字的共同記憶,以及有說話的愉悅感。
最後是「童言童語」,當一位六歲的孩子告訴我們,他不會綁鞋帶,我們都認為是理所當然;但是當一位長輩告訴我們同樣的一件事情時,請不要質疑,那是真的。所謂家有一寶如有一小,與長輩對話時,除了應有的尊重之外,也要更俏皮些,就如同我們在與孩子互動是一樣的,童言童語可以讓彼此的心靈更貼近。
仿真多肉植物「碧光環」,是我們這系列的作品名稱,透過手部運動讓長輩們的手活化起來,五官有更多的刺激,從體驗新的素材中引發好奇心。大夥兒在搓、揉的過程中,長輩感受到的是陪伴,在數數的過程中喚起的是記憶,在童言童語中彼此是沒有距離的。當長輩們親手把一株植物完成,到栽種成一盆盆栽,成就感在臉上一覽無疑。
我很慶幸有緣遇見這些長輩,當我目睹他們臉上歡喜的表情,觸摸到手上的皺紋,以及聽見他們口中喃喃自語時的真誠,殊不知他們曾經為了他們的下一代「我們」,歷經了多少滄桑歲月。經過歲月洗禮的臉龐,慈祥的笑靨最令人動容,謝謝他們曾經無私的付出。
以上一場交流座談,掌聲如雷,非常感謝素禎老師精闢的教學經驗分享,我們都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太棒啦!